15、这首诗的第二联和第三联分别从怎样的角度来描写钱塘湖初春景色?(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诗歌第二联中“几处”“新燕”用的极其巧妙,换做“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效果。联系全诗,说说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8617501c068315b.jpg]

春 望 杜 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1.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中所望所感都缘自“ ”一词,透过这个词,我

们读出了诗人深深的爱国情怀。(2分)

12.下面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前四句写眼前所望春天都城的破败之景,后四句抒发思念亲人的盼望之情。

B.在颔联中,诗人移情于物,通过花鸟的情态表达了自己感时伤世的内心情感。

C.诗人得不到家信,是因为战乱引发了长安城内一场持续了三月之久的大火。

D.全诗意脉贯通,情景兼具,内容丰富,感情强烈,悬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

    11.国破或:破(2分)

    12.C(2分)

下列诗句中有一句不是送别诗,是(3分) ( )

A: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B: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C: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D: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甲】墙角的花 / 你孤芳自赏时 / 天地便小了

【乙】成功的花 / 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 / 然而当初她的芽儿 / 浸透了奋斗的泪泉 / 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丙】聪明人 / 在这漠漠的世上 /只能提着“自信”的灯儿 / 进行在__里

17.冰心的诗集《繁星》《春水》主要包含哪三方面的内容?请用简明的语言分别概括乙、丙两则小诗所蕴含的哲理。(5分)

18.选段主要反映出诗集《繁星》、《春水》哪些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3分)

17、内容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1分)二是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赞颂,(1分)三是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1分)

乙诗:任何成功背后都离不开艰苦奋斗和自我牺牲。(1分)

丙诗:人生路上离不开自信。(1分)

18、三首小诗体现了全书如下特色:一是形式短小而意味深长,这三首诗都是三五行而含意深刻;二是文字清新淡雅而又晶莹明丽,语言明白晓畅而又情韵悠长;三是善于借用修辞手法将哲理阐述得形象、生动、透彻;四是韵律浑然天成,意境优美清丽。                     

(答对其中三点即可,每点1分。)

① 理想是罗盘,给船舶导引方向;

理想是船舶,载着你出海远行。

但理想有时候又是海天相吻的弧线,

可望不可即,折磨着你那进取的心。

② 理想使你微笑地观察生活;

理想使你倔强地__着命运。

理想使你忘记鬓发早白;

理想使你头白仍然天真。 (摘自《理想》)

9、整体把握第①节诗,这节诗中作者把人生比作什么?(3分)

答:

10、加点词“有时候”不能去掉,说说理由。(3分)

答:

11、你怎样理解“理想是罗盘,给船舶导引方向”这两句诗的含义?(3分)

答:

12、请你用简炼的语言说说第②节诗中划线句子所表达的意思。(4分)

答:

9、把人生比作航海(出海远行)。

10、理想的实现“有时候”会遇到挫折、困难,一时无法达到。但并不是所有的“理想”都是这样子,所以不能去掉“有时候”。

11、有了正确的理想,才能引导人走向正确的方向,否则,就会迷失方向,甚至会走上岐途。

12、这两句诗表达了理想的使人充满朝气,心态永远年轻。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4分)

春 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尺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帮穿庭树作飞花。

(1)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中“白雪却嫌春色晚,帮穿庭树作飞花”的情景。(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有人说这首诗“作者构思奇特”。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试作简要分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白色的雪花却嫌春天的景色来得太晚了,所以特意穿行于庭院的树枝间,看上去就像树上的花儿在飘舞。(2)初春时节,雪花飞辨,本来是造成“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的原因,可是诗人偏说白雪是因为嫌春色来的太迟,才”故穿庭树”纷飞而来。这种翻因为果的写法增添了诗的趣味。(每小题2分。意思对即可)

泊船瓜洲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14.补充点评。(2分)结句“明月何时照我还”,诗人眺望已久,不觉皓月初上,诗人用疑问的句式,想象出一幅“明月”“照我还”的画面,进一步表现诗人 的感情。

15.完成评论。(2分)传说王安石为用好“绿”这个字改动了十多次,从“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动词中最后选定了“绿”字。请你赏析“绿”字好在哪里?

14.思念家乡或急切归乡(2 分)

15.因为其他文字只表达春风的到来,却没表现春天到来后千里江岸一片新绿的景物变化,(1分)诗中“绿”字将无形的春风化为鲜明的形象,既有色彩又有动感,极其传神。(1分)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9—10题。(4分)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9.简述诗人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描写乍雨还晴、风云变幻的西湖景象的。(2分)

10.请说说“白雨跳珠乱入船”一句中“跳珠”的 妙处。(2分)

9.时间顺序:观察从黑云翻墨到急雨骤降再到雨霁云收,因此可答时间顺序;空间顺序:视线从天空、远山至雨珠、船头再到登楼望湖,因此可答空间顺序(只要答出一种即可)(2分)
10.示例:这句意思是说湖上落下白花花的大雨,雨脚敲打着湖面,水花飞溅,宛如无数颗晶莹的珍珠,乱纷纷跳进游人的船舱。“跳珠”这个形象而富有动感的比喻,既写出雨来纷急的样子,又烘托了诗人舟中赏雨的喜悦心情。(理解“跳珠”在本诗中的比喻义及其特定的表达效果即可)(2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6~7题。(6分)

郑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注】①瓦松:一种寄生在高大建筑物瓦檐处的植物,能开花吐叶,但“高不及尺”,没有什么用处。

6.诗歌题目为“菊”,但是诗句中无一字提到“菊”,他是怎么写“菊”的?试作简要分析。(3分)

7.揣摩诗的最后一句,你从“不羡瓦松高体会”一句中悟出了什么道理?(3分)

6.首句告诉王孙不要把菊花比作蓬蒿,第二句交代九九重阳,典型的花就是菊花,把菊花插到两鬓,是古代人的习俗,第三句则写菊花的形态和香味,含露绽放,散发出缕缕幽香。

7. 做人应不慕高位、不慕荣利;不追求地位之高,乐于为他人奉献自己。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