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 这首诗以高度概括的艺术手法再现了长征宏伟壮阔的场面,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几个场面。
2. 这几个场面构成一组包容天地,气象万千的史诗般的历史画卷,你最欣赏其中的哪一幅图画,说说你的理由。
3. 有人认为:”金沙水拍云崖暖”中的”暖”和”大渡桥横铁索寒”中的”寒”,都用的十分贴切而意味深长,请你任选其一,谈谈自己的理解。
4. 探究:毛__曾经说过:”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十二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里,纵横十一个省。请问历史上曾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没有,从来没有的。”请结合本单元课文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1. 腾越五岭 疾跨乌蒙 巧渡金沙江 飞夺泸定桥 喜踏岷山雪
2. 略
3. 如”寒”既烘托泸定桥自然环境的险恶,又反衬红军战士战胜艰险的英雄形象。
4. 略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田燥呼不得,归来何仗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9.作者是唐朝著名诗人。其诗歌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因此后人称他的诗为“ ”,尊称他为“ ”。(1分)
20.解释下列诗句中的加点字。(3分)
①八月秋高风怒号 ( ) ②俄顷风定云墨色( )
③秋天漠漠向昏黑( )
21.写出下面诗句的意思。(2分)
长夜沾湿何由彻!
22.这首诗所表现的时间是 ,事件是 ,从诗中的一个词语“ ”可看出诗的时代背景是 。(2分)
23.分别概括前三节诗的内容。(3分)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24.杜甫身处漏雨茅屋,还存有 的情思,发出了“ , (填原诗句)的呐喊,体现了诗人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2分)
19.本诗作者杜甫是唐朝著名诗人。他的诗歌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因此后人称他的诗为“ 诗史 ”,尊称他为“ 诗圣 ”。(1分)
20.解释下列诗句中的加点字。(3分)
①八月秋高风怒号( 大声吼叫) ②俄顷风定云墨色( 一会儿 )
③秋天漠漠向昏黑(渐近,靠近)
21.写出下面诗句的意思。(2分)
长夜沾湿何由彻! 长夜漫漫,屋漏床湿,怎能挨到天亮?
22.这首诗所表现的时间是 八月 ,事件是 暴风雨袭击茅屋 ,从诗中的一个词语“ 丧乱 ”可看出诗的时代背景是 安史之乱 。(2分)
23.分别概括前三节诗的内容。(3分)
第一节: 茅屋被秋风所破的情景。 第二节: 茅草被顽童抱去和诗人的叹惜。
第三节: 大雨中长夜沾湿的苦痛。
24.杜甫身处漏雨茅屋,还存有 忧国忧民的情思,发出了“ 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2分)
【甲】凉州词
唐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乙】凉州曲
唐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1)请描绘【乙】诗“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两句的场景。(2分)
(2)【甲】诗描绘了雄阔苍凉的边塞景物,【乙】诗刻画了紧张动荡的征戍生活中很难得到一次欢聚酒宴,试探究【甲】【乙】两首诗的主旨。(4分)
(1)、精美的酒杯中斟满了葡萄酒,战士们正在准备举杯开怀畅饮,琵琶声从远处传来,催促他们上马出发。(诗歌内容要全面)
(2)①第一首诗写戍边士兵的怀乡情,②第二首诗以豪迈旷达之笔,表现了一种视死如归的悲壮情绪。(每点各2分)可酌情给分。
【甲】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 |
【乙】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 |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1-12题。(6分)
11.
乙诗中“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两句历来是被人称道的送别诗名句,表达了豁达的情怀,甲诗中也有类似的两句,是 ,
。(2分)
12.
乙诗的一、二两句写了怎样的景色?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这两句写的景有何特点?(4分)
【答】
11.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12.
辽阔、荒寒、壮阔、雄壮(任选一个皆可)
如:千里黄云,日光昏暗,北风吹雁,大雪纷飞。
阅读古诗,完成14—15小题。 (6分)
赤 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
15.“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为世人所传诵,请选一角度对它作简要赏析。
答: (4分)
[b4123562e1db5e1e.jpg]
阅读杜甫诗,完成9、10两题(5分)
绝 句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9、用自己的话翻译本诗的前两句。(3分)
答:
10、后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答:
9、江水碧绿使水鸟的白翎显得更加洁白,山峰青翠映衬得花儿像燃烧的火一样红。(3分)
10、表达了诗人思归又不能回归的伤感(无奈)情绪。(2分)

15、这首诗的第二联和第三联分别从怎样的角度来描写钱塘湖初春景色?(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诗歌第二联中“几处”“新燕”用的极其巧妙,换做“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效果。联系全诗,说说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8617501c068315b.jpg]
春 望 杜 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1.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中所望所感都缘自“ ”一词,透过这个词,我
们读出了诗人深深的爱国情怀。(2分)
12.下面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前四句写眼前所望春天都城的破败之景,后四句抒发思念亲人的盼望之情。
B.在颔联中,诗人移情于物,通过花鸟的情态表达了自己感时伤世的内心情感。
C.诗人得不到家信,是因为战乱引发了长安城内一场持续了三月之久的大火。
D.全诗意脉贯通,情景兼具,内容丰富,感情强烈,悬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
11.国破或:破(2分)
12.C(2分)
下列诗句中有一句不是送别诗,是(3分) ( )
A: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B: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C: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D: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甲】墙角的花 / 你孤芳自赏时 / 天地便小了
【乙】成功的花 / 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 / 然而当初她的芽儿 / 浸透了奋斗的泪泉 / 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丙】聪明人 / 在这漠漠的世上 /只能提着“自信”的灯儿 / 进行在__里
17.冰心的诗集《繁星》《春水》主要包含哪三方面的内容?请用简明的语言分别概括乙、丙两则小诗所蕴含的哲理。(5分)
18.选段主要反映出诗集《繁星》、《春水》哪些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3分)
17、内容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1分)二是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赞颂,(1分)三是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1分)
乙诗:任何成功背后都离不开艰苦奋斗和自我牺牲。(1分)
丙诗:人生路上离不开自信。(1分)
18、三首小诗体现了全书如下特色:一是形式短小而意味深长,这三首诗都是三五行而含意深刻;二是文字清新淡雅而又晶莹明丽,语言明白晓畅而又情韵悠长;三是善于借用修辞手法将哲理阐述得形象、生动、透彻;四是韵律浑然天成,意境优美清丽。
(答对其中三点即可,每点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