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广东肇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按要求回答7~8小题。(5分)
雨后池上
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注】刘攽(bān),庆历六年进士,曾助司马光修((资治通鉴》。
7.诗的前两句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2分)
8.三四句描写了作者在雨后池上所见的具体景物有哪些?诗中所写景物勾勒的是哪个季
节的图画?(3分)
7 2 形象地写出了雨后后池水平静、明净(清澈)的状态(答山1点给1分)。
8 3 垂杨、荷叶,春季(答对1点给1分)。
(2012山东东营)
咏 路
{宋}邹浩①
赤路②如龙蛇,不知几千丈。
出没山水间,一下复一上。
伊③予独何为,与之同俯仰?
注释:①邹浩,宋代学者、诗人。诤臣,敢直谏。遭佞臣诋毁屡被贬谪而无愧悔。本诗便写于被朝廷逐放岭南期间。②赤路:炎荒之路。③伊:句首语气助词。
8.诗中所咏之“路”具有什么特征和含义?(2分)
9.本诗最后的问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8.答案:特征,曲折漫长、荒凉险恶、隐现俯仰。含义,实指诗人远谪行走的路,寓指诗人的仕途之路(或人生之路、进谏之路等)。
评分:特点1分,含义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9.答案示例:①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忠直遭忌、无罪被贬的痛楚、愤恨之情;②表达了诗人面对仕途俯仰、人生起伏而无悔无愧的感情。
评分:共2分,答出其中一种即可。意思对即可。
(2012山东潍坊)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1-12题。(5分)
秋夜曲
张仲素①
丁丁漏水②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注:①张仲素,中唐诗人。其诗多为乐府歌词。②漏水:漏壶(古代计时工具)滴水。
11.请描述诗歌前三句所描绘的景象。(3分)
12.“征衣未寄莫飞霜”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情感?(2分)
11.①漏壶滴水,“丁丁”作响,秋野何其漫长;②无边的轻云缓慢移动,月光时隐时现;③深秋时节,天气寒冷,暗处的秋虫通宵鸣响。(3分,每点1分)
12.表达了主人公对丈夫深深的思念和无限的关心之情。(2分,“思念”“关心”各1分)
(2012江苏南京)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题目。(4分)
阙 题①
(唐) 刘慎虚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时有落花至,远闻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幽映每②白日,清辉照衣裳
袂:袖子。诗中“分袂”是分别的意思。
(1)《送人之松江》所写送别的季节是 ,《别董大》所写送别的季节是 。
(2)请赏析这两首送别诗所表达的不同情感。
(1)秋季、冬季
(2)前诗通过写西风烟雨等环境和借酒消愁,来表现诗人离别时沉重、悲伤的情绪,后诗通过劝勉朋友天下到处有知己,来表现诗人离别时乐观旷达的胸襟。
(2012山东济宁 无答案)
田园乐
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6.这首诗在写景上的主要特点有哪些?表达了诗中“山客”怎样的心境?
绘行绘色,诗中有画(突出色彩的描写),动静结合、情景交融。闲适恬静。(3分)
(评分:共3分.前一问2分,后一问1分。意思对即可。)
(2012湖南株洲)
三、
(三)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27.诗人“别湖上亭”时触动他情思的景物有哪些?(1分)
28.请赏析诗歌的三四句“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2分)
27.春风、柳条、藤蔓、黄莺(至少三个,1分)。
28.这两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移情于物(1分),表达了诗人依依惜别之情。(1分)
(2012四川成都)
一、诗歌鉴赏(共4分)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2题。
早梅
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1.在诗人齐己笔下,“早梅”具有怎样的特点?请概括作答。(2分)
答:
2.诗歌第二联原为“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后将其中的“数枝”改为“一枝”,请谈谈这样修改的妙处。(2分)
1.(2分)不畏严寒,傲然独立(清丽脱俗,素雅高洁)。(一点1分,共2分。语意相近即可)
2.(2分)将“数枝”改为“一枝”,照应题目,突出其开放之“早”(1分),显示出“早梅”的不
同寻常,更突出它傲然独立的个性(1分)。(语意相近即可)
(2012浙江温州)
三、古诗文阅读(27分)
(一)(4分)
田家
郑獬
田家汩汩流水浑①,一树高花明远村。
云意不知残照②好,却将微雨送黄昏。
【注释】①浑:这里是满的意思。②残照:夕阳。
15.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流水汩汩、高花满树的景象,其中“ ”字尽现田园清朗的意境。(2分)
16.云本无知,诗人却怨云“不知”。这看似无理的抱怨,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15.(2分)明
16.(2分)蕴含着诗人对夕阳的喜爱(留恋、眷恋)之情。
(2012浙江台州)
三、古诗文阅读(26分)
(一)秋夜山居(4分)
唐·施肩吾
去雁声遥人语绝,谁家素机①织新雪。
秋山野客②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
【注释】①素机:织布机。②野客:离乡在外的游客。
14.诗歌首句“ ”一词点明了时令属“秋”。(2分)
15.诗中“衔”字向来为人称道,请你说说它好在哪里。(2分)
14.(2分)去雁(仅答“雁”不给分)
15.(2分)示例:一个“衔”字把空中一轮明月被松梢遮掩的情形,描绘得活灵活现。(意对即可)
(2012山东滨州)
三、阅读(共37分)
(一)古诗词鉴赏。(3分)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注释:唐肃宗乾元二年(759)春天,李白因永王璘案,流放夜郎,取到四川赴贬地。行至白帝城,忽闲赦免书讯,旋即放舟下江陵,并作此诗。
7.诗的前两句郦道元在《三峡》中写的“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写出了三峡水流 的特点。(1分)
8.“轻舟已过万重山”中“轻”字用得极妙,请做简要赏析。(2分)
7.湍急 评分:共1分。意思对即可。
8.“轻”字既写出了船的轻快,也写出了诗人的轻松和喜悦。 评分:共2分。答案含“船的轻快”“内心的轻松、喜悦”两点内容,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