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

(一)阅读杜甫的《不见》 一诗,完成第7 题。(6 分)

不见

杜甫

不见李生久,徉狂真可哀!

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注】这首诗写于客居成都的初期,杜甫此时辗转得悉李白已在流放夜郎途中获释,遂有感而作。

① 世人:指统治集团中的人。② 匡山:李白少时读书的大匡山,在今四川北部。

7.⑴诗中运用了对比手法的诗句有: 。(1 分)

⑵结合具体词句,分析诗中李白的形象。(3 分)

⑶阅读全诗,说说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 分)

7.(1)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或“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1分)

(2)“佯狂”“飘零”等表现了李白的怀才不遇、疏狂自放;“独怜才”“诗千首”等表现了他的才华横溢。(3分,答到“怀才不遇”或“疏狂自放”得1分;答到“才华横溢”得1分;结合具体词句解答得1分)

(3)①对好友的挂念;②对李白怀才不遇、疏狂自放的哀怜和同情;③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答出其中两点即可得2分)

23.欣赏下面一首古诗,回答问题(4分)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洲。

1.这首诗构思精巧,历来为人称道。其精巧之处主要表现在哪里?

2.第二句诗用“入”、“流”两个动词写出了峨眉山月怎样的一种“动”中之景?

23.(4分)23.⑴(2分)连用五个地名构成一种清朗秀美的意境。 ⑵(2分)月影映入江水(0.5分),又随江水流去(0.5分),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1分)。

宿迁

6.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6分)

闲居初夏午睡起

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1.这首诗选用了哪些景物来表现初夏特点的?(3分)

2.“闲看儿童捉柳花”中的“闲”字用得极妙,请作简要赏析。(3分)

6.(1)(3分)梅子、芭蕉、柳花  (答对1个给1分)

(2)(3分)“闲”字,写出了诗人的恬静闲适(1分),抒发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1分),呼应了诗题(1分)。

成都

一、诗歌鉴赏(4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l~2题。(4分)

郑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

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

由来不羡瓦松高。

[注一]①瓦松:一种寄生在高大建筑物瓦檐处的植物,能开花吐叶,但“高不及尺,下才如寸”,没有什么用处。

1.这首诗用“露湿秋香满池岸”来描写菊花在秋天早晨开放的景象,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趣味。请发挥想象,把该诗句所呈现的景象描绘出来。(2分)

答:

2.结合全诗,对“由来不羡瓦松高”一句进行简要赏析。(2分)

答:

1.(2分)沾满晨露的丛丛秀菊湿润晶莹,含露绽放,散发出缕缕幽香,飘满了水池岸边。(想    象合理,描写形象,能再现诗句所描写的画面即可计分,否则酌情扣分)

2.(2分)

参考示例l:诗人采用对比手法,将菊花与瓦松作比,突出表现了菊花虽生长在低洼之处却高洁、清幽,毫不吝惜地把它的芳香献给了人们的品质。

参考示例2:诗人采用拟人的手法,将菊花人格化,用“不羡”更形象地表现出菊花不慕高位、不慕荣利的品质。

(表现手法把握准确计1分,分析恰当计1分;语意相近即可)

河南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21—22题。(共4分)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著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1.“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22.分析最后两句诗中的“破”“挂”妙在何处。(2分)

21.对被重新任用有所期待,对未来仍抱有希望。(意思对即可。2分)

22.“破”“挂”富有动感、充满气势,充分表达了作者的乐观、自信和对理想的执著追求。(意思对即可。逗号前后各1分.共2分)

陕西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21-22题。(4分)

西归绝句

[唐]元稹

五年江上损容颜,今日春风到武关。

两纸京书临水读,小桃花树满商山。

【注释】①本诗作于元和十年春元稹从被贬地奉召还京途中。②书:信。这里指元稹的好友李复言和白居易的书信。

21.诗歌前两句都是通过叙事来抒情,其中第一句对第二句起到了 作用。(2分)

22.景语皆情语,第四句以景语收住全篇。请用自己的话,对此句加以描述。(2分)

21.反衬或衬托

22.(诗人临水读罢友人书信)猛一抬头,忽见岸上嫣红一片。放眼远眺,只见商山开满桃花,春色妍丽,喜悦之情更为浓郁。

菏泽

(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4—5题。(4分)

春雪

(唐)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4.第二句中的“惊”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2分)

5.三、四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赏析。(2分)

4.答案:表达了诗人终于见到春色的惊讶、欣喜之情。

评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5.答案:运用拟人手法,赋予白雪以人的灵性,把初春的景象写得富有情趣。

评分:答对拟人手法得1分,分析正确得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衢州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5、本诗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我们却可以从_________一词中看出月色的空明皎洁,这两句诗描写出景物_________的特点。(2分)

16、本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15、地白(白)    凄清(第二回答“清冷、寂静、凄凉”等也可)

16、抒发了诗人因思念家乡、思念亲人而孤独寂寞的思想感情。(答出思念家乡、亲人即可)

金华

㈠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8—19题。(4分)

访城西友人别墅

雍陶

澧水桥西小路斜,日高犹未到君家。

村园门巷多相似,处处春风枳壳花

【注释】①澧(lǐ)水:指唐代的澧州城(今湖南北部的澧县)。 ②枳(zhǐ)壳花:枳树的花。

18.诗中“犹未”二字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情?(2分)

19.这首诗只写村野风光,没有具体写友人和别墅,这样写符合题意吗?为什么?(2分)

18.写出了诗人会友急切的心情。

19.符合题意。这首诗巧妙地运用了烘托手法,通过对自然而优美的村野风光的描写, 让读者想象到友人别墅的幽雅和友人的风采。

义乌

15.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按要求答题。(4分)

秋日行村路

乐雷发

儿童篱落带斜阳,豆荚姜芽社肉香。

一路稻花谁是主?红蜻蛉伴绿螳螂。

【注释】①社肉:祭土地神的肉。

(1) “一路稻花谁是主?红蜻蛉伴绿螳螂”是千古名句,句中“伴”字用得妙,请写出你的理解。(2分)

(2)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15. (1) “伴”,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红蜻蛉与绿螳螂这两种可爱的小生物营造在一个相依相伴、和美融洽的氛围里。(2分,意思对即给分)

  (2)热爱农村自然风光,追求自由、闲适、和谐的田园生活。(2分,意思对即给分)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