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

二、阅读理解(56分)

(一)

9.在“经典诵读”活动中,有同学在读下面两首诗的时候提出两个问题,请你帮助解决。(6分)

【甲】夜雨寄北 李商隐 【乙】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君问归期未有期, 寒雨连江夜入吴,

巴山夜雨秋涨池。 平明送客楚山孤。

何当共剪西窗烛, 洛阳亲友如相问,

却话巴山夜雨时。 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释】①辛渐:王昌龄的朋友。②平明:黎明。③冰心:像冰一样纯洁明净的心。玉壶:玉制的剔透明亮的壶。冰心、玉壶都喻指高洁、清白的品质。

⑴“巴山夜雨秋涨池”“寒雨连江夜入吴”,这两句中诗人写“雨”有什么作用?(2分)

⑵这两首诗都表达了作者思念亲友的思想感情,但侧重点有所不同,【甲】诗中“何当共剪西窗烛”表达了 的情感;【乙】诗中“一片冰心在玉壶”表达了 的志向。(4分)

9.(6分)

⑴(2分)渲染气氛,融情于景。(各1分,意思对即可)

⑵(4分)急切与妻子(亲人)见面  坚守高洁、清白的品格(节操)(意思对借款)

无锡

(二)(4分)

社日

王驾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柘影斜村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注:①社日:古时祭土地神、五谷神的日。

⒒阅读上面的一首诗,回答问题。

⑴开头两句描写了村外村内怎样的景象?反映了农家怎样的生活情景?(2分)

答:

⑵末句“扶得醉人归”这一细节描写的作用是什么?(2分)

答:

⒒⑴(2分)村外田里庄稼长得很好,丰收在望;村内猪满圈,鸡栖埘。反映了农家是一片富庶的景象,真可以说是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⑵(2分)使人联想到村民观社的兴高采烈,正因为心里高兴,才不觉贪杯,而这种高兴又是与丰收的喜悦分不开的。

潜江

(一)古诗赏析(4分)

春 望 杜 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1.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中所望所感都缘自“ ”一词,透过这个词,我

们读出了诗人深深的爱国情怀。(2分)

12.下面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前四句写眼前所望春天都城的破败之景,后四句抒发思念亲人的盼望之情。

B.在颔联中,诗人移情于物,通过花鸟的情态表达了自己感时伤世的内心情感。

C.诗人得不到家信,是因为战乱引发了长安城内一场持续了三月之久的大火。

D.全诗意脉贯通,情景兼具,内容丰富,感情强烈,悬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

11.国破或破(2分)

    12.C(2分)

十堰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23.这首诗紧扣环境和季节特征写景,以“ ”字为线索,同时以“春”字为着眼点,写出了

给游人带来的喜悦之情。

24.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从动植物的变化描写季节特征,用词准确而精妙,从中找出一处并进行品析。

23.(2分)“行”字为线索( 答“春行”也可),l分;“早春美景”,l分。

24.(2分)示例:如“争”生动反映出西湖早春黄莺争鸣活跃的热闹景象,又写出春光给自然带来的活力;如“几处”照应“早莺”,说明早莺尚少,新燕不多,准确写出了钱塘湖初春季节的特点和作者的喜悦之情:如“乱”“迷”客观真实地再现湖边五颜六色的野花姹紫嫣红,让人眼花缭乱的早春之景等等。

湛江

16.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4分)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一联中的“割”字突出了泰山怎样的形象?

(2)这首诗最后一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6.(1)高大巍峨(2)不畏艰难,勇于攀高的豪气壮志。

泰州

(一)阅读杜甫的《不见》 一诗,完成第7 题。(6 分)

不见

杜甫

不见李生久,徉狂真可哀!

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注】这首诗写于客居成都的初期,杜甫此时辗转得悉李白已在流放夜郎途中获释,遂有感而作。

① 世人:指统治集团中的人。② 匡山:李白少时读书的大匡山,在今四川北部。

7.⑴诗中运用了对比手法的诗句有: 。(1 分)

⑵结合具体词句,分析诗中李白的形象。(3 分)

⑶阅读全诗,说说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 分)

7.(1)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或“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1分)

(2)“佯狂”“飘零”等表现了李白的怀才不遇、疏狂自放;“独怜才”“诗千首”等表现了他的才华横溢。(3分,答到“怀才不遇”或“疏狂自放”得1分;答到“才华横溢”得1分;结合具体词句解答得1分)

(3)①对好友的挂念;②对李白怀才不遇、疏狂自放的哀怜和同情;③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答出其中两点即可得2分)

23.欣赏下面一首古诗,回答问题(4分)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洲。

1.这首诗构思精巧,历来为人称道。其精巧之处主要表现在哪里?

2.第二句诗用“入”、“流”两个动词写出了峨眉山月怎样的一种“动”中之景?

23.(4分)23.⑴(2分)连用五个地名构成一种清朗秀美的意境。 ⑵(2分)月影映入江水(0.5分),又随江水流去(0.5分),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1分)。

宿迁

6.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6分)

闲居初夏午睡起

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1.这首诗选用了哪些景物来表现初夏特点的?(3分)

2.“闲看儿童捉柳花”中的“闲”字用得极妙,请作简要赏析。(3分)

6.(1)(3分)梅子、芭蕉、柳花  (答对1个给1分)

(2)(3分)“闲”字,写出了诗人的恬静闲适(1分),抒发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1分),呼应了诗题(1分)。

成都

一、诗歌鉴赏(4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l~2题。(4分)

郑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

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

由来不羡瓦松高。

[注一]①瓦松:一种寄生在高大建筑物瓦檐处的植物,能开花吐叶,但“高不及尺,下才如寸”,没有什么用处。

1.这首诗用“露湿秋香满池岸”来描写菊花在秋天早晨开放的景象,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趣味。请发挥想象,把该诗句所呈现的景象描绘出来。(2分)

答:

2.结合全诗,对“由来不羡瓦松高”一句进行简要赏析。(2分)

答:

1.(2分)沾满晨露的丛丛秀菊湿润晶莹,含露绽放,散发出缕缕幽香,飘满了水池岸边。(想    象合理,描写形象,能再现诗句所描写的画面即可计分,否则酌情扣分)

2.(2分)

参考示例l:诗人采用对比手法,将菊花与瓦松作比,突出表现了菊花虽生长在低洼之处却高洁、清幽,毫不吝惜地把它的芳香献给了人们的品质。

参考示例2:诗人采用拟人的手法,将菊花人格化,用“不羡”更形象地表现出菊花不慕高位、不慕荣利的品质。

(表现手法把握准确计1分,分析恰当计1分;语意相近即可)

河南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21—22题。(共4分)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著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1.“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22.分析最后两句诗中的“破”“挂”妙在何处。(2分)

21.对被重新任用有所期待,对未来仍抱有希望。(意思对即可。2分)

22.“破”“挂”富有动感、充满气势,充分表达了作者的乐观、自信和对理想的执著追求。(意思对即可。逗号前后各1分.共2分)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