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诗句,回答问题。⑶分)

嫩绿的芽儿和青年说“发展你自己!”

淡白的花儿和青年说“贡献你自己!”

深红的果儿和青年说“牺牲你自己!”

(1)这首诗出自《____________》…书,作者是________。(2分)

(2)诗歌所表达的主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繁星·春水  冰心

(2)告诫青年人珍惜青春,勇于奉献。(意思接近即可)

遵义

(四)诉衷情 陆游 (7分)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 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21.“当年万里觅封侯”一句中的“觅封侯”用得好,试简析其妙处。(3分)

22.“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采用什么了抒情方式,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4分)

21.(3分)“觅”是“寻求”“执著追求”的意思。  “觅封侯”借有班超“投笔从戎、立功异域、觅取封侯”的典故,表现了词人执著追求,渴望建功立业的凌云壮志。(解释意思1分,答出用典故1分,答出表现内容1分)

22.(4分)直抒胸臆或者直接抒情。(2分)  抒发了词人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之情。(2分)

大连

(三)夏夜追凉

杨万里

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

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

15.结合三四句中景物的特点,说说这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2分)

15.(2分)“竹深”“树密”“虫鸣”给诗人带来微凉的感觉(写出了环境的幽深静谧)(1分),表达了诗人惬意(舒适、宁静)的心情(1分)。

1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4分)

从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1) 下列四项是对该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这首诗采用从一个典型场景跳到另一个典型场景的跳跃式结构,写出了书生投笔从戎、出塞参战的全过程。

B. 首联中的“照”字意在表现烽火很大很亮,在远远的西京都能看见;“自不平”中的“自”字,表现了书生从军的愿望和卫国的坚强决心。

C. 颔联由“辞”到“绕”写出了行军的迅速和军队凌厉、逼人的气势。

D. 颈联以北国的雪(暗)风(多)烘托战斗的激烈悲壮。

(2)“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14(1)B

14.(2)表达了诗人投笔从戎、卫国立功的豪情壮志。

佛山

(二)阅读下面古诗,完成3、4题。

古离别

韦庄

晴烟漠漠柳毵毵,不那离情酒半酣。

更把玉鞭云外指,断肠春色在江南。

  【注释】①漠漠:弥漫。②毵毵:柳叶纷披下垂的样子。③不那:同“不奈”,即无奈。

  1.首句写景,请合理运用想象,用生动优美的语言来描绘这一画面。(2分)

  2.请概括本诗的主要内容和情感。(2分)

1.淡淡的烟岚弥漫晴空,垂柳柔条迎风轻拂,多么骀荡的春光,多么融和的初日。

2.作者通过描述在春意盎然的景色中设宴置酒与友人分别的情景,表达一种淡淡的惜别之情。

扬州

二、阅读理解(56分)

(一)

9.在“经典诵读”活动中,有同学在读下面两首诗的时候提出两个问题,请你帮助解决。(6分)

【甲】夜雨寄北 李商隐 【乙】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君问归期未有期, 寒雨连江夜入吴,

巴山夜雨秋涨池。 平明送客楚山孤。

何当共剪西窗烛, 洛阳亲友如相问,

却话巴山夜雨时。 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释】①辛渐:王昌龄的朋友。②平明:黎明。③冰心:像冰一样纯洁明净的心。玉壶:玉制的剔透明亮的壶。冰心、玉壶都喻指高洁、清白的品质。

⑴“巴山夜雨秋涨池”“寒雨连江夜入吴”,这两句中诗人写“雨”有什么作用?(2分)

⑵这两首诗都表达了作者思念亲友的思想感情,但侧重点有所不同,【甲】诗中“何当共剪西窗烛”表达了 的情感;【乙】诗中“一片冰心在玉壶”表达了 的志向。(4分)

9.(6分)

⑴(2分)渲染气氛,融情于景。(各1分,意思对即可)

⑵(4分)急切与妻子(亲人)见面  坚守高洁、清白的品格(节操)(意思对借款)

无锡

(二)(4分)

社日

王驾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柘影斜村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注:①社日:古时祭土地神、五谷神的日。

⒒阅读上面的一首诗,回答问题。

⑴开头两句描写了村外村内怎样的景象?反映了农家怎样的生活情景?(2分)

答:

⑵末句“扶得醉人归”这一细节描写的作用是什么?(2分)

答:

⒒⑴(2分)村外田里庄稼长得很好,丰收在望;村内猪满圈,鸡栖埘。反映了农家是一片富庶的景象,真可以说是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⑵(2分)使人联想到村民观社的兴高采烈,正因为心里高兴,才不觉贪杯,而这种高兴又是与丰收的喜悦分不开的。

潜江

(一)古诗赏析(4分)

春 望 杜 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1.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中所望所感都缘自“ ”一词,透过这个词,我

们读出了诗人深深的爱国情怀。(2分)

12.下面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前四句写眼前所望春天都城的破败之景,后四句抒发思念亲人的盼望之情。

B.在颔联中,诗人移情于物,通过花鸟的情态表达了自己感时伤世的内心情感。

C.诗人得不到家信,是因为战乱引发了长安城内一场持续了三月之久的大火。

D.全诗意脉贯通,情景兼具,内容丰富,感情强烈,悬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

11.国破或破(2分)

    12.C(2分)

十堰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23.这首诗紧扣环境和季节特征写景,以“ ”字为线索,同时以“春”字为着眼点,写出了

给游人带来的喜悦之情。

24.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从动植物的变化描写季节特征,用词准确而精妙,从中找出一处并进行品析。

23.(2分)“行”字为线索( 答“春行”也可),l分;“早春美景”,l分。

24.(2分)示例:如“争”生动反映出西湖早春黄莺争鸣活跃的热闹景象,又写出春光给自然带来的活力;如“几处”照应“早莺”,说明早莺尚少,新燕不多,准确写出了钱塘湖初春季节的特点和作者的喜悦之情:如“乱”“迷”客观真实地再现湖边五颜六色的野花姹紫嫣红,让人眼花缭乱的早春之景等等。

湛江

16.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4分)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一联中的“割”字突出了泰山怎样的形象?

(2)这首诗最后一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6.(1)高大巍峨(2)不畏艰难,勇于攀高的豪气壮志。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