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这土地》一诗中“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的“鸟”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这只“鸟”歌唱至死,最后“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对此应如何理解?

这只“鸟”是一个饱受磨难,拼尽全力用整个生命去歌唱的形象。它歌唱土地、河流、风和黎明,生命耗尽后便投身土地的怀抱,与它所挚爱的土地融为一体,实际上寄寓了诗人愿为祖国献出一切的决心。

这《乡愁》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邮票在诗中指代信件,第一节是说作者小时离家,只凭书信宽慰乡愁。 B:船票在诗中指代船只,第二节是说作者成年后和新娘各在一方,只凭船只代鹊桥。 C:全诗用“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呵'、“而现在”这组词语,概括了诗人漫长的生活历程和对祖国的绵绵怀念。 D:“一枚”、“一张”、“一方”、“一湾”这些数量词的运用,除了显示诗人的语言功力之外,再没有其他的作用。

对《我爱这土地》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1938年11月17日

A:诗人未用'珠圆玉润'之类词语而用'嘶哑'来形容鸟儿鸣唱的歌喉,使人体味到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和执著的爱。 B:关于'土地''河流''风''黎明'的一组诗句,抒写了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C:'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这两句诗形象而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献身之意。 D:'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两句诗中的'我',指喻体'鸟'而不是指诗人自己。

阅读杜甫的《望岳》,完成11,12题。(4分)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1.这首诗描绘了泰山怎样的景色?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诗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描绘了泰山商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须答出两方面)

12. 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人生顶峰的雄心壮志和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意思接近即可)

阅读下面的诗句,回答问题。⑶分)

嫩绿的芽儿和青年说“发展你自己!”

淡白的花儿和青年说“贡献你自己!”

深红的果儿和青年说“牺牲你自己!”

(1)这首诗出自《____________》…书,作者是________。(2分)

(2)诗歌所表达的主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繁星·春水  冰心

(2)告诫青年人珍惜青春,勇于奉献。(意思接近即可)

遵义

(四)诉衷情 陆游 (7分)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 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21.“当年万里觅封侯”一句中的“觅封侯”用得好,试简析其妙处。(3分)

22.“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采用什么了抒情方式,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4分)

21.(3分)“觅”是“寻求”“执著追求”的意思。  “觅封侯”借有班超“投笔从戎、立功异域、觅取封侯”的典故,表现了词人执著追求,渴望建功立业的凌云壮志。(解释意思1分,答出用典故1分,答出表现内容1分)

22.(4分)直抒胸臆或者直接抒情。(2分)  抒发了词人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之情。(2分)

大连

(三)夏夜追凉

杨万里

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

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

15.结合三四句中景物的特点,说说这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2分)

15.(2分)“竹深”“树密”“虫鸣”给诗人带来微凉的感觉(写出了环境的幽深静谧)(1分),表达了诗人惬意(舒适、宁静)的心情(1分)。

1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4分)

从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1) 下列四项是对该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这首诗采用从一个典型场景跳到另一个典型场景的跳跃式结构,写出了书生投笔从戎、出塞参战的全过程。

B. 首联中的“照”字意在表现烽火很大很亮,在远远的西京都能看见;“自不平”中的“自”字,表现了书生从军的愿望和卫国的坚强决心。

C. 颔联由“辞”到“绕”写出了行军的迅速和军队凌厉、逼人的气势。

D. 颈联以北国的雪(暗)风(多)烘托战斗的激烈悲壮。

(2)“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14(1)B

14.(2)表达了诗人投笔从戎、卫国立功的豪情壮志。

佛山

(二)阅读下面古诗,完成3、4题。

古离别

韦庄

晴烟漠漠柳毵毵,不那离情酒半酣。

更把玉鞭云外指,断肠春色在江南。

  【注释】①漠漠:弥漫。②毵毵:柳叶纷披下垂的样子。③不那:同“不奈”,即无奈。

  1.首句写景,请合理运用想象,用生动优美的语言来描绘这一画面。(2分)

  2.请概括本诗的主要内容和情感。(2分)

1.淡淡的烟岚弥漫晴空,垂柳柔条迎风轻拂,多么骀荡的春光,多么融和的初日。

2.作者通过描述在春意盎然的景色中设宴置酒与友人分别的情景,表达一种淡淡的惜别之情。

扬州

二、阅读理解(56分)

(一)

9.在“经典诵读”活动中,有同学在读下面两首诗的时候提出两个问题,请你帮助解决。(6分)

【甲】夜雨寄北 李商隐 【乙】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君问归期未有期, 寒雨连江夜入吴,

巴山夜雨秋涨池。 平明送客楚山孤。

何当共剪西窗烛, 洛阳亲友如相问,

却话巴山夜雨时。 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释】①辛渐:王昌龄的朋友。②平明:黎明。③冰心:像冰一样纯洁明净的心。玉壶:玉制的剔透明亮的壶。冰心、玉壶都喻指高洁、清白的品质。

⑴“巴山夜雨秋涨池”“寒雨连江夜入吴”,这两句中诗人写“雨”有什么作用?(2分)

⑵这两首诗都表达了作者思念亲友的思想感情,但侧重点有所不同,【甲】诗中“何当共剪西窗烛”表达了 的情感;【乙】诗中“一片冰心在玉壶”表达了 的志向。(4分)

9.(6分)

⑴(2分)渲染气氛,融情于景。(各1分,意思对即可)

⑵(4分)急切与妻子(亲人)见面  坚守高洁、清白的品格(节操)(意思对借款)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