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 理想使忠厚者常遭不幸;

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 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

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 平凡的人因有理想而伟大;

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 有理想者就是一个“大写的人”。

…… …… …… ……

理想是闹钟,敲响你的黄金梦; 理想开花,桃李要结甜果;

理想是肥皂,洗濯你的自私心; 理想抽芽,榆杨会有浓阴,

理想既是一种获得, 请乘理想之马,扬鞭从此起程,

理想又是一种牺牲。 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

…… ……

11、为什么诗人认为“理想既是一种获得,理想又是一种牺牲”?( 3分 )

答:

12、诗歌中的“大写的人”指的是什么人?( 3分 )

答:

13、读完流沙河的《理想》,也许你对理想有新的理解,作为一名初中生,应该树立怎样的理想?如何实现自己的理想呢?请谈谈(50字以内)( 4分 )

答:

11 、有理想的人会获得为理想奋斗的幸福感和理想实现后的喜悦;但这是以牺牲个人的利益为

前提的。(意思相近即可)                                           ( 3分 )

12、真正的人、崇高的人、伟大的人(意思相近即可)                      ( 3分 )

13、言之成理即可。                                                    ( 4分 )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注释:绦(tāo):丝带。

26、一、二两句中,诗人用“碧玉”“绿丝绦”,写出了早春杨柳的哪些特征?(2分

27、“二月春风似剪刀”是千古流传的名句,请你对这句诗作简要赏析。(3分)

26、嫩绿、柔美(2分,写出一点给1分)27、把春风比作神奇的剪刀,将无形的不可捉摸的春风形象地描绘出来了,突出了春风给大地万物带来了活力。(2分,言之成理即可)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5.此诗选自 ,作者是 代的 。

6.解释粗体字词的含义。

(1)涕泪 (2)却看

(3)漫卷

7.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5.《杜工部集》  唐  杜甫

6.(1)眼泪。(2)还、再。(3)随便。

7.表达了作者在四川听到平叛官军打了胜仗收复了蓟北的喜悦心情,这从“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句可以看出:高兴得纵情饮酒放声歌唱,想象着在春天和家人一起回故乡。

《约客》和《如梦令》反映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约客》反映了诗人“约客”不至时的无奈和凄苦;《如梦令》反映了少女对美好事物的关切,以及作者对闺中生活的怀念。

想象一下《滁州西涧》描绘的画面,并说说本诗所配的插图和你的想象是否一致。

略。

赵钱孙李四个同学读了下面这首《新月》后各自发表了看法,你赞同谁的?反对谁的?请说说理由?

新月弯弯,

像一条小船。

我乘船归去,

越过万水千山。

花香,夜暖。

故乡正是春天。

你睡着了么?

我在你梦中靠岸。

赵:入手擒题,诗一开始就把银钩似的一弯新月比作“一条小船”,使之成为诗人情感的闸门。

钱: “我乘船归去,/越过万水千山。”两句写诗人以虚当实,凭借想象踏上返回故乡之路。

孙: “花香。夜暖。”一句四字,就从视觉、嗅觉和触觉等方面向读者正面立体地展现了故乡春夜的迷人美景。

李:诗的结句情深意美,诗人借新月之船,将绵绵不尽的游子之情,洒落在故乡的土地上,洒落在故乡的梦里。

孙同学的分析有误,正面的角度应指嗅觉和触觉,无有视觉。

朗读下面这首诗,体味诗人所抒发的爱国之情。思考: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炉中煤     ——眷念祖国的情绪       郭沫若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不辜负你的殷勤, 你也不要辜负了我的思量。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 燃到了这般模样! 啊,我年青的女郎: 你该知道了我的前身? 你该不嫌我黑奴囱莽? 要我这黑奴底胸中, 才有火一样的心肠。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想我的前身, 原本是有用的栋梁, 我活埋在地底多年, 到今朝才得重见天光。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自从重见天光, 我常常思念我的故乡,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 燃到了这般模样! 1920年1、2月间作 选自1920年2月3日《时事新报:学灯》

A:作者把祖国比作“年青的女郎”、“心爱的人儿”,一句“啊,我年青的女郎!”喊出了蓄积已久的眷恋祖国的热烈感情。 B:这首诗,诗人把自己比作在炉中燃烧的煤,旨在比喻自己思念祖国的炽烈的感情。 C:“我活埋在地底多年,到今朝才得重见天光。”是指诗人长期被__社会压抑,到现在(写此诗时)才获得自由。 D:全诗风格豪放、明朗,音调和谐流畅。在一系列的比喻中寄托了诗人的深情和热望,极富美感,令人感动。

《乡愁》一诗中,诗人抓住“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这四种物象表达内心情感。说说诗人所抒写的“乡愁”是怎样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一步步加深、升华的。

小时候,诗人少小离家,与母亲书信往来,乡愁寄托在小小的邮票上。长大后,为生活而奔波,与爱人聚聚离离,船票成了寄托乡愁的媒介。到后来,一方矮矮的坟墓,将“我”与母亲永远分开了!而现在,一湾浅浅的海峡将“我”与祖国大陆隔开。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了代表了一群人的家国之思。全诗在此戛然而止,留下长长的余味。

《我爱这土地》一诗中“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的“鸟”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这只“鸟”歌唱至死,最后“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对此应如何理解?

这只“鸟”是一个饱受磨难,拼尽全力用整个生命去歌唱的形象。它歌唱土地、河流、风和黎明,生命耗尽后便投身土地的怀抱,与它所挚爱的土地融为一体,实际上寄寓了诗人愿为祖国献出一切的决心。

这《乡愁》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邮票在诗中指代信件,第一节是说作者小时离家,只凭书信宽慰乡愁。 B:船票在诗中指代船只,第二节是说作者成年后和新娘各在一方,只凭船只代鹊桥。 C:全诗用“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呵'、“而现在”这组词语,概括了诗人漫长的生活历程和对祖国的绵绵怀念。 D:“一枚”、“一张”、“一方”、“一湾”这些数量词的运用,除了显示诗人的语言功力之外,再没有其他的作用。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