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岳阳楼

杜 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8.解释下列词语(4分)

乾坤

戎马

19.“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境况?(2分)

20.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第3页 共4页

18.分裂   天地   代指战争   窗户

19.诗人举目无亲,年老多病,只能以舟为家,艰难度日。

20.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

阅读《蝈蝈与蛐蛐》,完成后面题目。(4分)

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

大地的诗歌呀,从来没有停息:

在寂寞的冬天夜晚,当严霜凝成

一片宁静,从炉边就弹起了

蛐蛐的歌儿,在逐渐升高的暖气,

昏昏欲睡中,人们感到那声音

仿佛就是蝈蝈在草茸茸的山上鸣叫。

当所有的鸟儿因骄阳而昏晕,

隐藏在阴凉的林中,就有一种声音

在新割的草地周围的树篱上飘荡,

那就是蝈蝈的乐音章啊!他争先

沉醉于盛夏的豪华,他从未感到

自己的喜悦消逝,一旦唱得疲劳了,

便舒适地栖息在可喜的草丛中间。

13.这首诗通过对盛夏“蝈蝈的乐音”和 的描写,表达了诗人

。(2分)

14.诗中分别描写了两个时令富有特征的景物,请选择其中的一幅图景说说有什么作用?(2分)

13、冬日“蛐蛐的歌儿”  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由衷赞美之情

14、骄阳、阴凉的林中、新割的草地。这些景物描写展现了盛夏生机勃勃的景象,烘托了夏日“蝈蝈的乐音”的美妙;渲染了“蝈蝈的乐音”的浓郁、喜悦的感__彩。严霜、炉、暖气,表现了严冬寂寞宁静的冷清景象和人们家中的温馨气氛,衬托冬夜“蛐蛐的歌儿”的动听。

请赏析“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中动词的妙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停、投、拔、顾一连串的四个动词形象地写出了诗人内心苦闷、压抑、郁郁不得志、理想不能实现的心情。

对李白《行路难》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 )

A:诗中运用典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盼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心理。 B:诗中以“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来比喻人生道路中的艰难险阻。 C:诗的开头两句以夸张的笔法,营造了欢乐的宴饮气氛,体现了诗人愉悦的心情。 D:诗的最后两句写出了诗人坚信远大的抱负必能实现的豪迈气概。

晚春 (韩愈)

苹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注】①杨花,指柳絮。

(1)请说出“百般红紫斗芳菲”中的“斗”的修辞手法,并简析其妙处。(2分)

(2)请发挥想像,用自己的话描绘“扬花”“漫天作雪飞”的情景。(2分)

(1)(2分)拟人,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竞相开花、争妍斗艳的美丽景象。(拟人1分,写出效果2分。)

(2)(2分)柳絮朵朵,像白雪一样,又轻又白,漫天飞舞,随风飘荡。(写出“漫天”“作雪”基本意思得2分,语言生动流畅得1分。)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5分)

清·袁枚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亦学牡丹开。

(1)第一、二两句写出了“苔”怎样的特点?(2分)

(2)“借苔说理”是这首诗的一大特色,请就此作赏析。(3分)

(1)生命力旺盛(有活力等)从容自信。(2分)(意思对即可)

(2)运用比喻、拟人,借写青苔花虽小,却毫不自惭形秽,要充满着自信,绽放自己的

个性。表达了作者要在逆境中坚强、自信地实现自己的价值的理想。(3分)

别 滁 欧阳修

花光浓烂柳轻明,酌酒花前送我行。

我亦且如常日醉,莫叫弦管作离声。

15.感受诗歌情韵,用自己的话对一二句进行描绘。(2分)

16.滁州,有着诗人别样的情怀,联系学过的课文说说诗人复杂的情感。(2分)

15、略

[202fd5bcf1f8d71b.jpg]

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全。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9、花鸟本是可娱之物,为何在诗人眼里见到后反而落泪心惊?(2分)

10、用自己的话描述尾联的画面,并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3 分)

9、因为诗人感时伤怀,看到破败的国都,加之久别思乡之苦,即便是站在花前,也无心观赏,反而会对花溅泪,即便听到悦耳的鸟鸣声,也无意倾听,反而会因鸟鸣而惊心。

10、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诗句所描写的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无法排解的忧国思家的情怀。

野 池(4分)

唐·王建

野池水满连秋堤,菱花结实蒲叶乔。

川口雨晴风复止,蜻蜒上下鱼东西。

15. 诗歌以“野池”为描写对象,第一、二句描绘了池水 ,植物 的景象。(2分)

16.诗句“蜻蜓上下鱼东西”表现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15、满溢(满)  丰茂(茂盛、果实丰硕)(意思符合即可)               

16、作者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之情。(意思符合即可)

   惠崇《春江晚景》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①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写的是几月的景象?你的根据是什么?(3分)

②读了这首诗你感受到了什么?(2分)

①、3月份左右。

桃花两三枝即是桃花开而未盛,春江水暖即是天气开始转暖,菱篙满地和芦芽短都是说植物初长,是早春景象,河豚欲上恰好也是早春。所以应该是早春时节,约在3月。

②、感受到春景的美丽,水暖,鸭戏,芦蒿,芦芽,河豚上游一幅美丽的动静结合的图画,同时感受到作者的愉悦之情!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