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词 王之涣
长堤春水绿悠悠,畎入漳河一道流①。
莫听声声催去棹,桃溪浅处不胜舟。 【注释】①畎:田间小沟。
8.一、二两句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结合全诗简析其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结合李清照《武陵春》一词中的“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试从表现手法上赏析《宴词》一诗的后两句。(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碧澄的河水,“悠悠”地流去,那夹着田亩的涓涓渠水宛如一条细长的飘带,缓缓汇入漳河,一起向远方流去。(1分)一、二两句寓情于景,眼前美景激起诗人因友人离别而生发的无限依恋。(1分)
9、“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以舴艋舟之小之轻反衬愁之重之浓。而《宴词》一诗,三、四句则用“溪浅”反衬离愁之深,以桃花随溪水漂流的景色寄寓诗人的伤感。(2分)
阅读次《北固山下》完成6—7题(6分)
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6、请描述划线诗句在你脑海中的画面。(不超过40字)。(4分)
7、作者从炼意着眼,颈联中用“ ”“ ”字,使之拟人化,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蕴含哲理。 (2分)
(4分)6、(2分)潮水上涨,江面顿时开阔;船行江中,和风吹来,船帆端端正正地高挂着。 7(2分)、生、入
对下列两首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2分)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A:《秋词》的作者刘禹锡是唐代人,《秋思》的作者马致远是元代人。 B:“我言秋日胜春朝”的大致意思是:我认为秋天的景致胜过明艳美丽、万物更新的春景。 C:《秋词》中“排云上”的鹤矫健凌厉、奋发有为,这一形象冲破了秋天的肃杀之气;《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等形象,则写尽了秋天的肃杀之气。 D:这两首诗同是咏秋之作,所写之景虽不同,但均没有摆脱“悲秋”的情调,读后使人悲情顿生。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8.王维的这首诗由于写出了人们深情惜别的普遍感受,后来被编入乐府,成为离筵上反复吟唱的歌曲《阳关三叠》。有评者认为,这首诗中的“朝雨”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为什么这样说?(4分)
19.“劝君更尽一杯酒”一句内蕴丰富,请简要分析。(4分)
18.因为有“朝雨”,道路才显得洁净、清爽,客舍、杨柳也别具清新的风貌。从而构成了一幅清新明朗的图景。
点拨:“朝雨”即早晨的雨,“浥”字说明这场春雨下得恰到好处。
19.不仅有依依惜别的情谊,而且包含着对远行者处境、心境的细心体察,包含一路珍重的殷殷祝福。
点拨:“劝君更尽一杯酒”表明离别的时刻不可避免地来到了,体现出的是对友人的不舍。(答出惜别之情和祝福之意即可。)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题目。(4分)
宴词 王之涣
长堤春水绿悠悠,畎入漳河一道流①。
莫听声声催去棹,桃溪浅处不胜舟。 【注释】①畎:田间小沟。
8.一、二两句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结合全诗简析其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结合李清照《武陵春》一词中的“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试从表现手法上赏析《宴词》一诗的后两句。(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碧澄的河水,“悠悠”地流去,那夹着田亩的涓涓渠水宛如一条细长的飘带,缓缓汇入漳河,一起向远方流去。(1分)一、二两句寓情于景,眼前美景激起诗人因友人离别而生发的无限依恋。(1分)
9、“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以舴艋舟之小之轻反衬愁之重之浓。而《宴词》一诗,三、四句则用“溪浅”反衬离愁之深,以桃花随溪水漂流的景色寄寓诗人的伤感。(2分)
登岳阳楼
杜 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8.解释下列词语(4分)
坼 乾坤
戎马 轩
19.“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境况?(2分)
20.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18.分裂 天地 代指战争 窗户
19.诗人举目无亲,年老多病,只能以舟为家,艰难度日。
20.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
阅读《蝈蝈与蛐蛐》,完成后面题目。(4分)
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
大地的诗歌呀,从来没有停息: 在寂寞的冬天夜晚,当严霜凝成 一片宁静,从炉边就弹起了 蛐蛐的歌儿,在逐渐升高的暖气, 昏昏欲睡中,人们感到那声音 仿佛就是蝈蝈在草茸茸的山上鸣叫。 | |
当所有的鸟儿因骄阳而昏晕,
隐藏在阴凉的林中,就有一种声音
在新割的草地周围的树篱上飘荡,
那就是蝈蝈的乐音章啊!他争先
沉醉于盛夏的豪华,他从未感到
自己的喜悦消逝,一旦唱得疲劳了,
便舒适地栖息在可喜的草丛中间。
13.这首诗通过对盛夏“蝈蝈的乐音”和 的描写,表达了诗人
。(2分)
14.诗中分别描写了两个时令富有特征的景物,请选择其中的一幅图景说说有什么作用?(2分)
13、冬日“蛐蛐的歌儿” 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由衷赞美之情
14、骄阳、阴凉的林中、新割的草地。这些景物描写展现了盛夏生机勃勃的景象,烘托了夏日“蝈蝈的乐音”的美妙;渲染了“蝈蝈的乐音”的浓郁、喜悦的感__彩。严霜、炉、暖气,表现了严冬寂寞宁静的冷清景象和人们家中的温馨气氛,衬托冬夜“蛐蛐的歌儿”的动听。
请赏析“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中动词的妙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停、投、拔、顾一连串的四个动词形象地写出了诗人内心苦闷、压抑、郁郁不得志、理想不能实现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