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柳宗元的《溪居》一诗,完成第7题。(6分)
溪 居①
柳宗元
久为簪组②束,幸此南夷谪③。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④响溪石。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⑤碧。
【注】①这首诗是柳宗元贬官永州居处冉溪之畔时的作品。②簪组:古代官吏的服饰,这里是做官的意思。 ③南夷:这里指当时南方的少数民族地区。 谪:被降职或调往边远地区。
④夜榜:夜里行船。榜:此处读“彭”音,意为进船。此句指天黑船归,船触溪石而发出的声音。⑤楚天:永州古属楚地。
7. (1)作者居处冉溪之畔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请发挥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说“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2分)
(3)阅读全诗,说说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分)
(1)久为簪组束,幸此南夷谪。
(2)早晨,我去田间耕作,翻除一棵棵还带着露水的野草;傍晚,我撑船游玩回来,船触到溪石发出哗哗声响。
(3)这首诗表面上似乎写溪居生活的闲适,自我排遣,自得其乐;然而字里行间隐含着被贬谪的孤独的忧愤,壮志难酬的悲愤。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6-7题。(6分)
咏 路
[宋]邹浩①
赤路②如龙蛇,不知几千丈。
出没山水间,一下复一上。
伊③予独何为,与之同俯仰?
注释:①邹浩,宋代学者、诗人。诤臣,敢直谏。遭佞臣诋毁屡被贬谪而无愧悔。本诗便写于被朝廷逐放岭南期间。②赤路:炎荒之路。③伊:句首语气助词。
6.诗中所咏之“路”具有什么特征和含义?(4分)
7.本诗最后的问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6.(4分)特征:曲折漫长、荒凉险恶、隐现俯仰;(2分)含义:实指诗人远谪行走的路;寓指诗人的仕途之路 (或人生之路、进谏之路等)。(2分)
7.(2分)①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忠直遭忌、无罪被贬的痛楚、愤恨之情;②表达了诗人面对仕途俯仰、人生起伏而无悔无愧的感情。(2分。答出其中一种即可。意思对即可。)
四时田园杂兴•春日 【宋】范成大 土膏①欲动雨频催,万草千花一饷②开。 舍后荒畦犹绿秀, 邻家鞭笋③过墙来。 ①土膏:指肥沃的土地。 ②一饷,片刻。饷,通“晌”。 ③鞭笋:细长的竹笋。 9.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一饷开”三字,形象地描绘出花草在春天生长迅速,片刻间使人眼花缭乱的景象。 B:诗人精心选择农村特有的景色与农民的劳动生活来表现春天,写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 C:诗歌最后一句巧借鞭笋来透露春天的气息,与“一枝红杏出墙来”有异曲同工之妙。 D:诗歌先概括描写春天,然后具体描绘景物。“催”“开”“过”等词充满着动态之美。
阅读徐元杰的《湖上》,回答第11题。(4分)
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
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
11.⑴说说诗中使用“乱”字的好处。(2分)
⑵清代词学家王国维曾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说说此诗后两句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分)
11.(2分)⑴ “乱”字不仅形象地描绘出红林深处传出的此起彼伏的鸟鸣声,还表现出黄莺飞舞,穿梭于林间枝头的动感。
(2分)⑵在风和日丽的艳阳天里,人们欣赏湖上风光,心情该是多么舒畅;趁着夕阳余晖,伴着阵阵的鼓声箫韵,人们划着一只只船儿尽兴而归。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15.诗中“纷纷”一词用得非常好,写景传情,耐人咀嚼,请赏析它的妙处。(3分)
15.(3分)
“纷纷”是形容词,纷乱缭绕的意思。诗中用它一方面写出清明时节细雨纷飞,连绵不断的天气;另一方面也写出诗人心中剪不断,理还乱的纷繁愁绪,情景交融,意境生动。(因此笔带双关,既是写景,又是写情,并为下面的“借问酒家何处有?”做出铺垫。)(括号中内容选答)

(2分)写出船行速度飞快、担心好景转瞬即逝的急切(1分),也写出路遇奇景的好奇与惊喜(1分)。
读王湾的《次北固山下》后做题4分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0: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2分
11:有位同学在默写时误将“海日生残夜”写成“海日升残夜”,请你告诉他,“生”与“升”相比,其表达效果好在哪里。2分
10:思念故乡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1:答案:“生”字运用拟人手法赋予“海、日”以人的情感,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__,给人以乐观的鼓舞力量。而“升”字则平淡无味。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7、一个“ ”字,使人触目惊心,继而一个“ ”字,令人满目凄然。(2分)
18、赏析“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句。(2分)
17、破 深
18、以物拟人,将花鸟人格化,有感于国家的分裂、国事的艰难,长安的花鸟都为之落泪惊心。表达出__之悲,离别之悲。体现出诗人的爱国之情。
阅读下面的一首唐诗,完成15—16问题。(4分)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注】①劳歌:送别歌。
15.诗歌第二句的写法有什么特点?请结合表达效果作简要分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用自己的话概括诗歌最后两句所写景色的特点,并说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2分)用“红”对“青”,色彩鲜艳(1分),红叶与青山相映成趣(1分)。(或静的山与急湍的水对比,动静结合,充满情趣。)
16.(2分)写了凄黯(凄清)之景(1分),表达了诗人伤感、惆怅的情感(1分)。
夏昼偶作 柳宗元(4分)
南州溽暑①醉如酒,隐几熟眠开北牖。
日午独觉无馀声,山童隔竹敲茶臼②。
①溽暑:又湿又热,指盛夏的气候。 ②茶臼:捣茶用的石臼。
15、这首诗中体现睡得很深的一个字是 ;以有声衬无声的一个字是 。
16、诗歌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15、熟,敲。
16、流露出诗人悠闲(闲适、舒适、惬意、慵懒)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