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梅 (宋)卢梅坡(4分)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注】①降(xiáng),服输。②评章,评议的文章,这里指评议梅与雪的高下。

17、请说说“梅雪争春未肯降”中“争”字的妙处。(2分)

18、这首诗后两句蕴含很深的哲理,试作简要分析。 (2分)

17、运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写出了二者为争春发生了“摩擦”,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装点了春光,而且谁也不肯相让的情态。这种写法新颖别致,出人意料。(2分)

18、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有自知之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是正理。(2分)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16分)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请你谈一谈这首绝句所揭示的深刻道理。(2分)

2.这首诗用“草色遥看近却无”来描写早春,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趣味。请把该句所呈现的景象描绘出来。(或:品读下面两句诗,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一句诗各表现的情状。亦或:有人认为“草色遥看近却无”一句自相矛盾,你认为呢?为什么?)(2分)

3.“最是一年春好处”一句诗,让人联想到“”的格言。(提示:《春》文中一句话)(2分)

4.诗人为什么说初春的草色“绝胜烟柳满皇都”?(2分)

5.“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这句诗?(2分)

6.赏析“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诗句。(12分)

7.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8.体会“绝胜”二字在诗句中的作用。(2分)

1.请你谈一谈这首绝句所揭示的深刻道理。(8分)

答:一切美好的事物,最好的时节就是在它萌生的阶段,它正朝着极盛方向前进,给人以希望和盼头。

3.这首诗用“草色遥看近却无”来描写早春,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趣味。请把该句所呈现的景象描绘出来。(或:品读下面两句诗,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一句诗各表现的情状。亦或:有人认为“草色遥看近却无”一句自相矛盾,你认为呢?为什么?)(12分)

答:在细雨的滋润下,小草偷偷地钻出地面,远远望去,大地呈现出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当你高兴地走近细看时,地上是稀稀疏疏的极为纤细的芽,让你看不清什么颜色了。

4.诗的第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你也用相同的手法,以“春雨”为描写对象,写一句话。(12分)

答:比喻。俗话说得好,“春雨贵如油”,一场严冬过后,庄稼是多么盼望春雨的到来呀!此时的春雨像滴滴甘露,滋润着大地。

瞧,蒙蒙细雨正淅淅沥沥地下着,那沙沙沙的声音,像种子发出新芽,如小草抽出嫩叶,又似竹笋冲出地面。

5.“最是一年春好处”一句诗,让人联想到“”的格言。(提示:《春》文中一句话)(4分)

答:一年之计在于春   
6.诗人为什么说初春的草色“绝胜烟柳满皇都”?(10分)

答:因为诗人认为初春草色是早春特有的,它柔嫩饱含水分,象征着大地春回、万象更新的欣欣生意,而烟柳已是“满”城皆是,不稀罕了。到暮春三月,色彩浓重,反倒不那么惹人喜爱了。              

7.“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这句诗?(12分)

答:写早春之景,用“如酥”为喻,突出春雨的可贵,草因雨而绿,小雨中的草色不是惹眼的一片碧绿,而是若隐若现,似有似无,富有生机。

8.赏析“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诗句。(12分)

答:象征大地回春的淡远草色,远胜过晚春满城处处烟柳的景色。这句诗揭示了以下道理:一切美好的事物,最好的时节就是在它的萌生阶段,它正朝着极盛方向前进,给人以希望和盼头。  

9.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8分)

答:表达了作者对早春景色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10.体会“绝胜”二字在诗句中的作用。(10分)

答:“绝胜”的意思是远远胜过。将满城烟柳与淡远草色对比,突出早春的可爱。     

观刈麦(7分)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万,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1.作者是唐代的 ,字乐天,号 。(1分)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

⑴妇姑箪食( ) ⑵听其相言( )

3.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2分)

A.这是一首诗写作者观看农民收割麦子时的所见,因此作为观刈麦。

B.这首诗叙写了一家农户收麦忙和一贫妇人拾麦两件事,实际上是当时社会中农民生活的真实写照。

C.这是一首讽喻诗,表现了民间疾苦,抨击官吏的罪恶,直接为民鼓与呼。

D.这首诗最后两句,直抒胸臆,写出了自己的感慨,本诗围绕主题也采用了对比手法。

1.白居易  香山居士   2.⑴扛,担   ⑵视,看    3.A

诗歌赏析(4分)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杨花”在古诗中常常象征 ,诗的首句通过各种意象,渲染

的气氛。(2分)

2.诗的后两句运用了 的修辞方法,表现了作者 的感情。(2分)

1.离别    悲哀     2.拟人   望月思友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9~10小题(共4分)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9.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这首诗是写给水部员外张籍的,他在兄弟辈中排行十八,故称“张十八”。

B.这是一首律诗,它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C.这首诗的风格清新自然,语言通俗易懂。

D.这首诗的后两句写诗人对早春的喜爱和赞美。

10.请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所展示的画面。(2分)

9.(2分)答案B。B项中“律诗”应为“绝句”,主题灵对早春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10.(2分)答题示例:长安街上,绵绵细雨滋润着大地。远远望去,朦朦胧胧,仿佛有一片青青草色,走近了,却极淡极少、似有似无。

阅读邹浩的《咏路》,完成第7题。(6分)

赤路如龙蛇,不知几千丈。

出没山水间,一下复一上。

予独何为,与之同俯仰?

注释:①邹浩,宋代学者、诗人。诤臣,敢直谏。遭佞臣诋毁屡被贬谪而无愧悔。本诗便写于被朝廷逐放岭南期间。②赤路:炎荒之路。③伊:句首语气助词。

(1)诗中所咏之“路”具有什么特征和含义?(3分)

(2)本诗最后的问句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3分)

(1)特征:曲折漫长荒凉险恶、隐现俯仰。含义:实指诗人远谪行走的路,寓指诗人的仕途之路(或人生之路、进谏之路等)。评分:特点1分,含义2分,共3分。意思对即可。

(2)答案示例:①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忠直遭忌、无罪被贬的痛楚、愤恨之情;②表达了诗人面对仕途俯仰、人生起伏而无悔无愧的感情。

评分:共3分,答出其中一种得2分,答到两种得3分。意思对即可。

[ee0e38263a15de00.gif]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杨花”在古诗中常常象征 ,诗的首句通过各种意象,渲染

的气氛。(2分)

2.诗的后两句运用了 的修辞方法,表现了作者 的感情。(2分)

9.离别   悲哀     10.拟人    望月思友

登飞来峰(6分)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作者是宋代的 ,唐宋八大家之一。这首诗在表达上的特点是:

这样写的作用是“寓抽象事理于具体形象之中,这样写形象生动”。 (2分)

2.这首诗是写景诗,但通过景物的描写却表达了诗人

精神境界。(2分)

3.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这是首七言绝句,前两句写出了飞来峰塔之高,后两句写登飞来峰塔的感想。

B.这首诗前两句的意思是:我等上飞来峰顶寻找高高的塔,听说每天黎明鸡叫的时候,在那

里可以看到日出。

C.诗人没有记叙登山的过程,也没有描绘山中的美景,而是一开始就把自己置于千寻塔的最

高层,抒写当时心中的感受。

D.作者善于把抽象的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借景抒怀,表明自己不畏艰难,对前途充满信心。

9.王安石   借景抒情    10.政治理想、抱负和对前途充满信心 11.B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