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6分)

【甲】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 【乙】红桥①绝句(其一)

苏轼 吴绮

竹外桃花三两枝, 城北风光绝点尘,

春江水暖鸭先知。 垂杨个个斗腰身。

蒌蒿满地芦芽短, 榆钱飞尽荷钱出,

正是河豚欲上时。 买断扬州十里春。

【注释】①红桥:后改为虹桥

(1)这两首诗都写春天景物,但时段不同,苏轼诗中写的是 时的景物,吴绮诗中写的是 时的景物。(2分)

(2)因为吴绮的一句“城北风光绝点尘,垂杨个个斗腰身”,曾让红桥成为烟花三月扬州城中最美丽的景色,请你谈谈这句诗的妙处。(4分)

⑴(2分)早春;盛春。(各1分,意思对即可)

⑵(4分)用了拟人的手法(2分),写出了垂杨的形态,给人以动感(1分),表达了作者对城北春光的喜爱赞美之情(1分)。

      

阅读《春望》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9分)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1、首联中“破”和“深”字有何深刻含义?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结合写作背景分析诗中诗人的思想情感。 (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感时花溅泪”,你认为这儿的“泪”是作者流泪还是以拟人的方法写花儿流泪?谈谈你的看法并说出理由。 (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请再举一例古代诗歌中反映诗人忧伤国事、热爱国家的诗句,并加以赏析。 (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安史之乱造成的国都破败荒凉

12、忧国思家

13、不设统一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14、略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10—11题。(6分)

渭城曲 别董大

王维 高适

渭城朝雨浥轻尘, 千里黄云白日曛,

客舍青青柳色新。 北风吹雁雪纷纷。

劝君更尽一杯酒莫愁前路无知己

西出阳关无故人天下谁人不识君

10.请你简要的说一说这两首诗中选取的“柳”和“雁”意象的作用。

11. 这两首诗都是送别诗,但是抒发的情感却不完全相同,请你结合画线诗句说说它们的抒情方式和所抒发的情感的异同。(4分)

10. 甲诗选用“柳”运用谐音双关手法,暗含惜别之意(1分);乙诗选用南归的“雁”喻朋友即将远行,暗含送别之意(1分)。(共2分)

11.抒情方式都是直抒胸臆(直接抒情)(1分),抒发的情感相同点:都包含对友人的惜别之情。(1分)不同点:《渭城曲》抒发对友人此去的忧虑之情,流露更多的是伤感和无奈。《别董大》抒发对友人此去的鼓舞和激励,流露更多的旷达与豪迈。(2分)

在“经典诵读”活动中,有同学在读下面两首诗的时候提出两个问题,请你帮助解决。(6分)

【甲】己亥杂诗 龚自珍 【乙】画堂春 秦观

浩荡离愁白日斜, 落红铺尽水平池。
吟鞭东指即天涯。 弄晴小雨霏霏。

落红不是无情物, 杏园憔悴杜鹃啼。

化作春泥更护花。 无奈春归。

(1)【甲】【乙】两首诗中的“落红”分别是指_____________ _____。(2分)

(2)【乙】诗通过描写 景象表现了诗人 的情感。【甲】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运用了 修辞手法?有何妙处?(4分)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

(1)【甲】诗中落红原指落花,这里比喻自己离开官场。【乙】诗中取其本意指落花。

(2)残春  伤春惜春的无奈之情;比喻 诗人以落花自比,以花喻新的生命,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

最爱东山晴后雪 [宋]杨万里 (4分)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只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15、请简要说说诗歌中诗人的形象(2分)

16、请赏析“软红光里涌银山”中“软”或者“涌”字的妙处(2分)

15、(2分) 诗歌刻画了一个心境悠闲、陶醉于自然美景而忘我的诗人形象

16、(2分)“软”字以触觉写视觉,生动地写出了夕阳余晖可感可触、柔和温暖的独特美感;

“涌”字运用比拟手法,形象地描绘出夕阳红光映照之下,白雪覆盖的东山如银涛涌出的奇丽景象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7~8题。(4分)

晚望

[宋]徐侨

沼盈盈闲绿水,郊原浩浩涌青禾。

烟连山际无人语,只有晚归樵牧歌。

【注释】①徐侨(1160—1237),字崇甫,婺州义乌靖安里龙陂(今佛堂镇)人。②陂(bēi):池塘。

7. 诗人傍晚“望”见了哪些景物?(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诗的最后两句妙趣横生,颇有韵味,请简要分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诗人“望”见的景物有:满塘的绿水、无际的青苗、弥漫的山烟、放歌的归樵等。

8.最后两句诗以声衬静,更显其静,诗人通过晚归樵夫的放歌来衬托暮烟弥漫的山间空旷而宁静,表现了诗人恬淡闲适的心境,抒发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

早梅 张渭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8. 本首诗的体裁是 ,压 韵。(2分)

9.从全诗看,“梅”的开放是在什么时候?简述推断的根据。(2分)

10.全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2分)

 8.七言绝句   ao   9.答:早春。根据尾句中“经冬”一词可推断10.答:对梅的早早开放的惊喜和赞叹

母亲啊!

撇开你的忧愁,

容我沉酣在你的怀里,

只有你是我灵魂的安顿。

小小的花,

也想抬起头来,

感谢春光的爱——

然而深厚的恩慈,

反使她终于沉默。

母亲啊!

你是那春光吗?

17、这两首小诗选自《繁星》《春水》,作者是 。用作者的话说,是将一些 收集在一个集子里。(2分)

18、诗中“小小的花/ 也想抬起头来/ 感谢春光的爱”一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3分)

答:

17冰心    零碎的思想

18抒发儿女对慈母的眷恋之情,唱出了对慈母爱的赞歌。

读下面这首古诗,按要求完成9~11题。 (共5分)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9.全诗紧扣“ ______”字展开,热情赞美了泰山 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1分)

10.有人评价此诗“‘割’字奇”,请你简要赏析“割”字的表达效果。(2分)

1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但用在这里却有深刻的含义,请说说你的理解。(2分)

9.“望” 、 高大雄伟  (1分)

10.“割”字用得好,“割”字本义为用刀截断,这里是说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的刀切断了一样,形象地写出了泰山陡峻和奇险的特点。(2分)

11.这里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不仅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伟大志向。(2分)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23.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立惨淡万里凝”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描绘其勾勒的雪景。(2分)

24.从内容和情感两方面谈谈你对“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留马行处”一句中加点词语“空”的理解。(2分)

23. 略(2分)

24. “空”字写行人已去而诗人仍伫立远望,一直望到“山回路转”处人马不见为止,所见惟有马蹄痕迹而已,表达了诗人的依依惜别和无限惆怅的心情。(2分)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