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赏析:(5分)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阴阳割昏晓”一句,突出了泰山怎样的特点?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体现了青年杜甫英姿勃发的情怀,读了这千古名句之后,你有什么感受?(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雄伟高大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写出了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的精神和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是一切有所作为的人所不可缺少的。

钟山即事(4分)

王安石

涧水无声绕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

茅檐相对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

【注】①王安石在晚年罢相之后,隐居钟山。即事:即有感于当前事物的诗,常被冠以“即事”之类的题目。 ②相对:对着钟山;终日:一天。

15.诗中通过 两个词写出了钟山的“幽”。(2分)

16.全诗表现出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15、(2分)无声”(或“涧水无声”)、“不鸣”(或“一鸟不鸣”)。

16、(2分)表现了诗人悠闲平和以及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如果写出“蕴含着的孤独、寂寞和政治上失意的心情”则更好。)

早梅

张谓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注】迥:远。销:同“消”。

6.对于“一树寒梅白玉条”中的“白玉条”三字,有人说不恰当,不符合梅花呈朵状的形态特征。试谈谈你的看法。(3分)

7.“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这两句语言质朴,但包含着不尽的意蕴,请简要赏析。(3分)

6.“白玉条”一句是恰当的(1分),因为这样更能体现梅花开得茂盛,压满枝头(1分);同时,也说明诗人当时的立足点是在远处,和第二句相呼应(1分)。意对即可,共3分。

7.这两句诗写出了诗人远望寒梅,似雪非雪,迷离恍惚;定晴细看,溪畔桥边,寒梅近水,迎风怒放(1分)。诗人的感受和发现既表现了探索寻觅的惊喜(1分),也烘托出早梅似玉如雪、凌寒独放的风姿(1分)。意对即可,共3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第10-11题。(6分)

【甲】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乙】山中 王勃

长江悲已滞, 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 山山黄叶飞。

10、这两首诗的诗人对秋天的感受有何不同?(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请赏析【乙】诗中“山山黄叶飞”这句写景的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甲诗抒写了诗人奋发进取的豪情,乙诗抒写了诗人旅途悲思。

11.以秋风萧瑟、黄叶飘零的景象烘托了诗人内心的愁苦。

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6分)

【甲】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 【乙】红桥①绝句(其一)

苏轼 吴绮

竹外桃花三两枝, 城北风光绝点尘,

春江水暖鸭先知。 垂杨个个斗腰身。

蒌蒿满地芦芽短, 榆钱飞尽荷钱出,

正是河豚欲上时。 买断扬州十里春。

【注释】①红桥:后改为虹桥

(1)这两首诗都写春天景物,但时段不同,苏轼诗中写的是 时的景物,吴绮诗中写的是 时的景物。(2分)

(2)因为吴绮的一句“城北风光绝点尘,垂杨个个斗腰身”,曾让红桥成为烟花三月扬州城中最美丽的景色,请你谈谈这句诗的妙处。(4分)

⑴(2分)早春;盛春。(各1分,意思对即可)

⑵(4分)用了拟人的手法(2分),写出了垂杨的形态,给人以动感(1分),表达了作者对城北春光的喜爱赞美之情(1分)。

      

阅读《春望》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9分)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1、首联中“破”和“深”字有何深刻含义?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结合写作背景分析诗中诗人的思想情感。 (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感时花溅泪”,你认为这儿的“泪”是作者流泪还是以拟人的方法写花儿流泪?谈谈你的看法并说出理由。 (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请再举一例古代诗歌中反映诗人忧伤国事、热爱国家的诗句,并加以赏析。 (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安史之乱造成的国都破败荒凉

12、忧国思家

13、不设统一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14、略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10—11题。(6分)

渭城曲 别董大

王维 高适

渭城朝雨浥轻尘, 千里黄云白日曛,

客舍青青柳色新。 北风吹雁雪纷纷。

劝君更尽一杯酒莫愁前路无知己

西出阳关无故人天下谁人不识君

10.请你简要的说一说这两首诗中选取的“柳”和“雁”意象的作用。

11. 这两首诗都是送别诗,但是抒发的情感却不完全相同,请你结合画线诗句说说它们的抒情方式和所抒发的情感的异同。(4分)

10. 甲诗选用“柳”运用谐音双关手法,暗含惜别之意(1分);乙诗选用南归的“雁”喻朋友即将远行,暗含送别之意(1分)。(共2分)

11.抒情方式都是直抒胸臆(直接抒情)(1分),抒发的情感相同点:都包含对友人的惜别之情。(1分)不同点:《渭城曲》抒发对友人此去的忧虑之情,流露更多的是伤感和无奈。《别董大》抒发对友人此去的鼓舞和激励,流露更多的旷达与豪迈。(2分)

在“经典诵读”活动中,有同学在读下面两首诗的时候提出两个问题,请你帮助解决。(6分)

【甲】己亥杂诗 龚自珍 【乙】画堂春 秦观

浩荡离愁白日斜, 落红铺尽水平池。
吟鞭东指即天涯。 弄晴小雨霏霏。

落红不是无情物, 杏园憔悴杜鹃啼。

化作春泥更护花。 无奈春归。

(1)【甲】【乙】两首诗中的“落红”分别是指_____________ _____。(2分)

(2)【乙】诗通过描写 景象表现了诗人 的情感。【甲】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运用了 修辞手法?有何妙处?(4分)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

(1)【甲】诗中落红原指落花,这里比喻自己离开官场。【乙】诗中取其本意指落花。

(2)残春  伤春惜春的无奈之情;比喻 诗人以落花自比,以花喻新的生命,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

最爱东山晴后雪 [宋]杨万里 (4分)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只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15、请简要说说诗歌中诗人的形象(2分)

16、请赏析“软红光里涌银山”中“软”或者“涌”字的妙处(2分)

15、(2分) 诗歌刻画了一个心境悠闲、陶醉于自然美景而忘我的诗人形象

16、(2分)“软”字以触觉写视觉,生动地写出了夕阳余晖可感可触、柔和温暖的独特美感;

“涌”字运用比拟手法,形象地描绘出夕阳红光映照之下,白雪覆盖的东山如银涛涌出的奇丽景象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7~8题。(4分)

晚望

[宋]徐侨

沼盈盈闲绿水,郊原浩浩涌青禾。

烟连山际无人语,只有晚归樵牧歌。

【注释】①徐侨(1160—1237),字崇甫,婺州义乌靖安里龙陂(今佛堂镇)人。②陂(bēi):池塘。

7. 诗人傍晚“望”见了哪些景物?(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诗的最后两句妙趣横生,颇有韵味,请简要分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诗人“望”见的景物有:满塘的绿水、无际的青苗、弥漫的山烟、放歌的归樵等。

8.最后两句诗以声衬静,更显其静,诗人通过晚归樵夫的放歌来衬托暮烟弥漫的山间空旷而宁静,表现了诗人恬淡闲适的心境,抒发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