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古诗,完成下列题目:(4分)
《惠崇<春江晚景>》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6.这首诗所描绘的是由惠崇及引出的联想,惠崇画中所描绘的景物有:(2分) ▲
7.“春江水暖鸭先知”富有哲理,试分析。(2分) ▲
6.盛开桃花、溶漾春江、竹外桃枝、戏水群鸭、满地蒌蒿、短短芦芽。
7.春天来了,江水开始变暖,鸭子能首先感受到。现常比喻只有深入生活实际,才能及时体察到事物内部的发展变化,发现新生事物的萌芽。(意思对即可)
阅读《舟过谢潭三首》 一诗,完成第8-9题。(4分)
舟过谢潭三首(之一)
(宋)杨万里
风头才北忽成南,转眼黄田到谢潭。仿佛一峰船外影,褰帷①急看紫巉②岩。
【注释】①褰(qiān)帏:掀起帘子。②巉chán:山势高峻。
8、本诗第二句中的“转眼”与诗中 一字相呼应,写出了 (2分)
9、本诗最后一句中的“急”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2分)
8、(2分)忽 船行之快(第一问答“才”也可,每空1分)
9、(2分)急切、好奇、惊喜。(三点中答出两点即可)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4分)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0.全诗表达了诗人对早春景色的 之情。(1分)
11.这首诗用“草色遥看近却无”来描写早春,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趣味。请把该句所呈现的景象描绘出来。(3分)
10.喜爱或热爱 (1分) 11.仅供参考:在细雨的滋润下,小草偷偷地钻出地面,远远望去,大地呈现出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当你高兴地走近细看时,小草又似乎悄悄地躲了起来,让你看不清什么颜色了。(3分)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寒塘
赵嘏(唐)
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
乡心正无限,一雁度南楼。
(1) 诗的一二句表现了秋水的哪些特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雁度南楼”一句是如何(通过什么手法)表达诗人思乡之情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表现了秋水清澈、冰冷的特点。
(2)通过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手法来表现。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4分)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2分)诗歌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 21世纪教育网
(2).(2分)请赏析“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一名句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答对一半得1分)
(2).在战火连绵不断的日子里,消息隔绝。作者用“抵万金”来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了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能激起人强烈的共鸣。(意近即可)
诗歌赏析:(5分)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阴阳割昏晓”一句,突出了泰山怎样的特点?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体现了青年杜甫英姿勃发的情怀,读了这千古名句之后,你有什么感受?(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雄伟高大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写出了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的精神和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是一切有所作为的人所不可缺少的。
钟山即事①(4分)
王安石
涧水无声绕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
茅檐相对坐终日②,一鸟不鸣山更幽。
【注】①王安石在晚年罢相之后,隐居钟山。即事:即有感于当前事物的诗,常被冠以“即事”之类的题目。 ②相对:对着钟山;终日:一天。
15.诗中通过 ▲ 、 ▲ 两个词写出了钟山的“幽”。(2分)
16.全诗表现出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
15、(2分)无声”(或“涧水无声”)、“不鸣”(或“一鸟不鸣”)。
16、(2分)表现了诗人悠闲平和以及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如果写出“蕴含着的孤独、寂寞和政治上失意的心情”则更好。)
早梅
张谓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注】迥:远。销:同“消”。
6.对于“一树寒梅白玉条”中的“白玉条”三字,有人说不恰当,不符合梅花呈朵状的形态特征。试谈谈你的看法。(3分)
7.“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这两句语言质朴,但包含着不尽的意蕴,请简要赏析。(3分)
6.“白玉条”一句是恰当的(1分),因为这样更能体现梅花开得茂盛,压满枝头(1分);同时,也说明诗人当时的立足点是在远处,和第二句相呼应(1分)。意对即可,共3分。
7.这两句诗写出了诗人远望寒梅,似雪非雪,迷离恍惚;定晴细看,溪畔桥边,寒梅近水,迎风怒放(1分)。诗人的感受和发现既表现了探索寻觅的惊喜(1分),也烘托出早梅似玉如雪、凌寒独放的风姿(1分)。意对即可,共3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第10-11题。(6分)
【甲】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乙】山中 王勃
长江悲已滞, 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 山山黄叶飞。
10、这两首诗的诗人对秋天的感受有何不同?(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请赏析【乙】诗中“山山黄叶飞”这句写景的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甲诗抒写了诗人奋发进取的豪情,乙诗抒写了诗人旅途悲思。
11.以秋风萧瑟、黄叶飘零的景象烘托了诗人内心的愁苦。
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6分)
【甲】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 【乙】红桥①绝句(其一)
苏轼 吴绮
竹外桃花三两枝, 城北风光绝点尘,
春江水暖鸭先知。 垂杨个个斗腰身。
蒌蒿满地芦芽短, 榆钱飞尽荷钱出,
正是河豚欲上时。 买断扬州十里春。
【注释】①红桥:后改为虹桥
(1)这两首诗都写春天景物,但时段不同,苏轼诗中写的是 时的景物,吴绮诗中写的是 时的景物。(2分)
(2)因为吴绮的一句“城北风光绝点尘,垂杨个个斗腰身”,曾让红桥成为烟花三月扬州城中最美丽的景色,请你谈谈这句诗的妙处。(4分)
⑴(2分)早春;盛春。(各1分,意思对即可)
⑵(4分)用了拟人的手法(2分),写出了垂杨的形态,给人以动感(1分),表达了作者对城北春光的喜爱赞美之情(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