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_《七律长征》鉴赏

读《七律 长征》,回答问题。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按课文内容在横线上填空。

2.解释。

(1)磅礴: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军: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中哪些词语与“只等闲”相照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中写到哪些史实来表现红军长征“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加点的词语表现了红军的什么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在这首诗中写到雪,他还有哪些写雪的诗句?请你写出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2.(1)气势雄伟的样子。

(2)指红军第一方面军、第二方面军、第四方面军。

3.腾细浪  走泥丸

4.过“五岭”、“乌蒙”,渡“金沙江”、“大渡河”,爬雪山。

5.表现了红军的乐观主义精神。

6.如“梅花喜欢漫天雪”“飞雪迎春到”“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等。

 

比较阅读下面这两段文字,完成以下问题。(22分)

(1)向江面的冷雾撒下圆圆的网,

收起青鱼似的乌叶的影子。

芦篷上满着白霜,

轻轻摇着归的小桨。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1、给诗中加点字注音。(2分)

鱼( ) 乌叶( ) 满( ) 归( )

2、(2分)这节诗描绘了一些秋天特有的景物:

3、(3分)诗中“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一句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此句有双层含义:一是 ,一是江岸上乌桕树树影婆娑,倒映在江面,就好像网起的是乌桕叶的影子。这里,用倒装句体现渔人 的心情。

4、(2分)本节诗以 (填写表达方式)为主,诗中收束性的画龙点睛的句子是

5、(2分)品味下面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芦篷上满载着白霜,/ 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

1.biān  jiù  zài  bó  2.冷雾、白霜  3.比喻  收起青鳊鱼  悠闲  4.描写 (写景)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5.“轻轻”显示出渔人悠闲自得的心情。 “归泊”既写景,又暗示时间,与上文“清晨”呼应。

阅读诗歌,回答下面问题。(4分)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这是一篇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佳作,恰如一幅山村夜行图,读来有身临其境之感。词中“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两句从______________(感觉)表现了乡村的景物特征,渲染了清幽、恬静的气氛,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的心情。(2分)

(2)词的下片笔锋一转,波澜变幻,骤雨将至时“路转”“忽见”的描写,既衬托出词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7bfccb9418b3e158.jpg]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4分)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⑴.本诗以“春”为着眼点,抒发了 的感情。诗中直抒胸臆表达这种感情的一个词语是 。(2分)

⑵“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的两个动词很有表现力,请说说这两个动词好在哪里。(2分)

[45de9930b318a1f7.jpg]

诗歌品读(4分)

早 发

宗泽(①)

伞幄(②)垂垂(③)马踏沙,水长山远路多花。

眼中形势胸中策(④),缓步徐行静不哗。

【注】①宗译:义乌人,曾任东京留守,屡败金兵,民间称之为“宗爷爷” 。

②伞幄(wò):伞形帐幕。③垂垂:轻轻飘动的样子。④胸中策:胸怀良策。

( 1)诗中既表明军队正在行进,又给人以静悄悄感觉的短语是 (用三个字回答)( 2 分)

( 2)诗的后两句极富表现力,请作简要赏析。(2分)

答:

 [cd066c42daf38892.jpg]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按要求答题。

访隐者 宋 郭祥正

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寒云抱泉石。

山翁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1)诗句中与“与‘访’字相呼应的一个字是____(2分)

(2) 结合第三、四句,赏析“隐者”的形象。(2分)

 (1)诗句中与“与‘访’字相呼应的一个字是踏

(2) 结合第三、四句,赏析“隐者”的形象。

[答案]通过描写隐者独饮自己酿造的酒,足不出户,门外落花满地,无人造访、无人酒扫的隐居生活,表现了隐者避世脱俗,随性自然的情怀。(意思对即可)
[解析]隐者的形象体现在隐者的隐居生活中,第三句写隐者自酿自饮,自得其乐;第四句写隐者花落不扫亦无来客。从这些生活场景中可以看出隐者真正是超然出世、怡然自乐、清静无为之人。

陇西行 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14. “貂锦”指什么?(2分)

15. 结合全诗的内容,说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14. 远征将士——汉代羽林军穿锦衣貂裘。

15. 一个“可怜”,一个“犹是”,包含着多么深沉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战死者及其家人的无限同情。

阅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回答后面的问题。(5分)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8.用“/”划分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1分,每句只划一处)

我 寄 愁 心 与 明 月,随 风 直 到 夜 郎 西。

9.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 诗歌标题和第二句中的“龙标”都是指作者被贬官的地名。

B. 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

C. 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

D. 诗歌想像奇特,气概超逸,笔势灵动,体现了李白诗歌的现实主义风格。

10.请从修辞和作者情感表达两个角度对“我寄愁心与明月”这句诗作简要赏析。(2分)

答:

8.(1分,有错不得分)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9(2分)B  10.(2分)拟人,抒发了作者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忧虑关心之情。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第10-11题。(6分)

【甲】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乙】山中 王勃

长江悲已滞, 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 山山黄叶飞。

10、这两首诗的诗人对秋天的感受有何不同?(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请赏析【乙】诗中“山山黄叶飞”这句写景的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甲诗抒写了诗人奋发进取的豪情,乙诗抒写了诗人旅途悲思。

11.以秋风萧瑟、黄叶飘零的景象烘托了诗人内心的愁苦。

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6分)

【甲】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 【乙】红桥①绝句(其一)

苏轼 吴绮

竹外桃花三两枝, 城北风光绝点尘,

春江水暖鸭先知。 垂杨个个斗腰身。

蒌蒿满地芦芽短, 榆钱飞尽荷钱出,

正是河豚欲上时。 买断扬州十里春。

【注释】①红桥:后改为虹桥

(1)这两首诗都写春天景物,但时段不同,苏轼诗中写的是 时的景物,吴绮诗中写的是 时的景物。(2分)

(2)因为吴绮的一句“城北风光绝点尘,垂杨个个斗腰身”,曾让红桥成为烟花三月扬州城中最美丽的景色,请你谈谈这句诗的妙处。(4分)

⑴(2分)早春;盛春。(各1分,意思对即可)

⑵(4分)用了拟人的手法(2分),写出了垂杨的形态,给人以动感( 1分),表达了作者对城北春光的喜爱赞美之情(1分)。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