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6分)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 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释:乾元二年(759),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秋季作这首诗。行杯:流动的酒杯。

(1)诗人登楼后观赏到哪些景物?(3分)

(2)颔联“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使用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效果。(3分)

(1)(3分)岳阳城、山川、洞庭湖、大雁、月亮、云(不少于3种)。

(2)(3分)拟人修辞手法,赋予雁子、高山以人的情感,生动地表现作者内心激动、喜悦、愉快之情。

鄂州南楼书事

〔宋〕黄庭坚

四顾山光接水光,凭栏十里芰[1]荷香。 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南楼一味凉。

【注】芰(jì):菱角。

怎样理解第三句中的“无人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2分)

从修辞角度:用了拟人的手法,将清风明月人格化,写出优美无比的月夜清凉意境,表达了作者愉悦的心情。从写法角度:反衬,由自己人生的坎坷反衬清风明月无人管,尽情地美化了南楼夏夜,赞美了南楼上凭栏远眺的迷人风光。(诗无达诂,可以从诗句字面上理解,答成“惬意、舒畅、渴望自由无拘束”等;也可以联系作者写作此诗的背景,答成“由清风明月无拘无束隐约透出作者的怅恨之意”等。意对即可)

 

下面对诗句的赏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山舞银蛇,原驰蜡象。(__《沁园春·雪》) 此句综合运用对偶、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舞”“驰”“银”“蜡”写得有声有色,把群山、高原写活了。 B: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艾青《我爱这土地》) 此句暗示了诗人永远不能回到这片土地的悲惨命运,略显几分伤感与无奈。 C: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余光中《乡愁》) 此句以“浅浅”修饰“海峡”,说明海峡不是阻隔两岸的障碍,表达了作者渴望祖国统一的心愿。 D: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此联诗句中作者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为国捐躯、以死明志的决心。

阅读下面古诗词,完成第7—8题。(4分)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7、诗中最能突出诗人感情的一个词语是( )(2分)

A:最爱 B:不足 C:迷人眼 D:才能 8、请选了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首联交代了踏春的去处,简洁明快地勾勒了西湖早春的轮廓。 B.颔联抓住了“争”、“啄”两个动词,描绘了一幅早莺争暖、新燕啄泥的画面。 C.颈联用“没马蹄”写出了西子湖畔春草深密、绿色醉人的景象。 D.尾联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春行钱塘湖的喜悦心情。科.网Z.X.X.K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7-8题。(4分) 立春偶成 (宋 张轼)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 (注释}(1)律回:即大地回春的意思。岁晚:写这首诗时的立春是在年前,民间称作内春所以叫岁晚。(2)参差:不齐貌。 7. 诗中写实的诗句是( ) (2分)

A:律回岁晚冰霜少 B: 春到人间草木知 C: 便觉眼前生意满 D: 东风吹水绿参差 8. 下列对这首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诗人抓住立春这一节气,描绘出了春到人间的动人情景。 B.从“草木知”到“生意满”写出了大自然的变化过程。 C.”便觉”写出了诗人因春回大地而无比喜悦的心情。 D.诗歌也流露出了感叹时光流逝的淡淡忧愁。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题。(4分)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注】①劳歌:送别歌。

1.阅读上面的一首唐诗,回答问题。(4分)

(1)诗歌第二句的写法有什么特点?请结合表达效果作简要分析(2分)

(2)用自己的话概括诗歌最后两句所写景色的特点,并说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1)(2分)用“红”对“青”,色彩鲜艳(1分),红叶与青山相映成趣(1分)。(或静的山 与急湍的水对比,动静结合,充满情趣。)

  (2)(2分)写了凄黯(凄清)之景(1分),表达了诗人伤感、惆怅的情感(1分)。

课外文言

宿江边阁

杜 甫

暝色延山径,高斋次水门。薄云岩际宿,孤月浪中翻。

鹳鹤追飞静,豺狼得食喧。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

【注释】①大历元年(766)春离开成都的杜甫来到夔州,同年秋寓居夔州的西阁。江边阁、高斋,皆指西阁。②暝色:暮色③次水门:位于水门。高斋,即江边阁。水门,指瞿塘峡口

7.(1)交代诗人宿江边阁所闻的诗句是:(1分)

(2)试析颔联中“宿”“翻”两字的精妙之处。(3分)

﹙3﹚细读全诗,说说作者在诗中流露了怎样的情感。(2分)

[3a69ca4ef3ed1be0.jpg]

田园乐 (唐·王维)

萋萋芳草春绿,落落①长松夏寒。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②。

【注】①落落:松高。 ②衣冠:士大夫的穿戴。 

8.你是怎样理解第二句中的“夏寒”一词的?(2分)

9.三、四两句描绘了一种怎样的生活?(2分)

8.这里的“夏寒”应该理解成松树葱郁、茂盛(1分),给人以阴凉之意(1分)。评分标准:意对即可。共2分。

9.描绘了一种闲适、平和、质朴的田园生活。评分标准:点出“恬淡、悠然、平和、闲适”等其中一个,得1分,指出质朴或“淳朴”等,得1分。共2分。

暮热游河池上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秾①,披襟拦得②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 低面深藏碧伞中。

①秾:草木茂盛。②拦得:挡住,承受。

(1)一、二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请简要回答。(2分)

(2)第三、四句生动形象,请作具体赏析。(3分)

23.(1)(2分)描写了一个夏天草木茂盛.微风吹拂.细草摇动的怡人景色。

(2)(3分),用了比喻.拟人的手法,生动地描绘出傍晚时分,天气犹热,荷花如少女,害羞得把脸藏在碧绿的荷叶中,时隐时现的情态美,表达了作者的愉悦之情。(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分析:作者写荷花也害怕热气,到了傍晚还深深躲在荷叶底下不愿露面,用荷花的“深藏”来写出天气之热,化静为动,富有动态美。此时写的是热,透露出的却是“清爽”之情。)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