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晚(4分)

[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18、诗中的“衔”、“横”两字富有表现力,请选择其中的一字作简要评析。(2分)

19、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18、“衔”字运用了拟人手法,写活了山,写出了落日将沉未沉的情态。

   “横”字表明牧童不是规矩地骑,而是随意横坐在牛背上,表现了牧童的调皮可爱(天真活泼、淳朴无邪)的天性。

19、抒发了诗人对乡村晚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表达了诗人对悠然宁静的乡村生活的向往之情)。

诗词赏析。(2分)

自豫章①南还江上作

张九龄②

归去南江水,磷磷见底清。转逢空阔处,聊洗滞留情。

浦③树遥如待,江鸥近若迎。津途别有趣,况乃濯吾缨④。

【注释】①豫章:今南昌。②张九龄:为唐代拓宽梅岭驿道的名相,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这首诗是他乘船经庐陵去岭南时在赣江上所作。 ③浦:指水边或江河入海的地方。 ④缨:古代帽子上的带子,可以系在颔下。濯缨,即洗濯冠缨,用以比喻超脱世俗,操守高洁。

(1)文中有两个短语表现了作者在回岭南时的心情,它们是:

(2)试说说颈联中“待”与“迎”的表达效果。

(1)滞留情 别有趣(2)颈联运用对偶修辞,句式工整,富有美感;尤其是一“待”一“迎”运用了拟人的修辞,生动地再现了作者穿行江中,江上的景物似乎在等待、迎接诗人的到来一样,表现了作者内心的舒畅惬意。

东栏梨花 宋·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枝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阅读上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⑴这首诗的一、二句写出了梨花哪些特点?(2分)

答:                                  

⑵第三、四句流露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                                  

(1)写出了梨花颜色雪白(淡白)、花开繁茂(满城)的特点。(2分)(2)流露了作者内心的惆怅,感叹人生短促、美景易逝的思想感情。

《咏路》

邹浩

赤路如龙蛇,不知几千丈。

出没山水间,一下复一上。

伊予独何为,与之同俯仰。

注释:①邹浩,宋代学者、诗人。诤臣,敢直谏。遭佞臣诋毁屡被贬谪而无愧悔。本诗便写于被朝廷逐放岭南期间。②赤路:炎荒之路。③伊:句首语气助词。

11.阅读上面的一首诗,回答问题。

⑴诗中所咏之“路”具有怎样的特征?它有怎样深刻的含义?(2分)

答:

⑵本诗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1分)

答:

11.(1)(2分) 特征:曲折漫长、荒凉险恶、隐现俯仰。含义:实指诗人远谪行走的路,寓指诗人的仕途之路(或人生之路、进谏之路等)。

(2)(1分) ①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忠直遭忌、无罪被贬的痛楚、愤恨之情;②表达了诗人面对仕途俯仰、人生起伏而无悔无愧的感情。(答对一点即可)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2题。(4分)

雨晴 (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1.本诗前两句用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后两句写得饶有趣味,请作具体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答:对比。用“雨前”所见和“雨后”情景两相对比,表现了作者面对满园落红残春油然而生的叹惜之情。 
2.蜜蜂、蝴蝶见此残景,也大失所望,纷纷绕墙而去,它们相信春色正在邻家院子呢,这也让作者也不由地怀疑“春色在邻家”.作者把原无理性的蜂蝶赋予“人”的智慧,把蜂蝶追逐春色的神态、心理写得活灵活现,妙趣横生。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6分)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 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释:乾元二年(759),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秋季作这首诗。行杯:流动的酒杯。

(1)诗人登楼后观赏到哪些景物?(3分)

(2)颔联“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使用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效果。(3分)

(1)(3分)岳阳城、山川、洞庭湖、大雁、月亮、云(不少于3种)。

(2)(3分)拟人修辞手法,赋予雁子、高山以人的情感,生动地表现作者内心激动、喜悦、愉快之情。

鄂州南楼书事

〔宋〕黄庭坚

四顾山光接水光,凭栏十里芰[1]荷香。 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南楼一味凉。

【注】芰(jì):菱角。

怎样理解第三句中的“无人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2分)

从修辞角度:用了拟人的手法,将清风明月人格化,写出优美无比的月夜清凉意境,表达了作者愉悦的心情。从写法角度:反衬,由自己人生的坎坷反衬清风明月无人管,尽情地美化了南楼夏夜,赞美了南楼上凭栏远眺的迷人风光。(诗无达诂,可以从诗句字面上理解,答成“惬意、舒畅、渴望自由无拘束”等;也可以联系作者写作此诗的背景,答成“由清风明月无拘无束隐约透出作者的怅恨之意”等。意对即可)

 

下面对诗句的赏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山舞银蛇,原驰蜡象。(__《沁园春·雪》) 此句综合运用对偶、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舞”“驰”“银”“蜡”写得有声有色,把群山、高原写活了。 B: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艾青《我爱这土地》) 此句暗示了诗人永远不能回到这片土地的悲惨命运,略显几分伤感与无奈。 C: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余光中《乡愁》) 此句以“浅浅”修饰“海峡”,说明海峡不是阻隔两岸的障碍,表达了作者渴望祖国统一的心愿。 D: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此联诗句中作者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为国捐躯、以死明志的决心。

阅读下面古诗词,完成第7—8题。(4分)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7、诗中最能突出诗人感情的一个词语是( )(2分)

A:最爱 B:不足 C:迷人眼 D:才能 8、请选了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首联交代了踏春的去处,简洁明快地勾勒了西湖早春的轮廓。 B.颔联抓住了“争”、“啄”两个动词,描绘了一幅早莺争暖、新燕啄泥的画面。 C.颈联用“没马蹄”写出了西子湖畔春草深密、绿色醉人的景象。 D.尾联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春行钱塘湖的喜悦心情。科.网Z.X.X.K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7-8题。(4分) 立春偶成 (宋 张轼)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 (注释}(1)律回:即大地回春的意思。岁晚:写这首诗时的立春是在年前,民间称作内春所以叫岁晚。(2)参差:不齐貌。 7. 诗中写实的诗句是( ) (2分)

A:律回岁晚冰霜少 B: 春到人间草木知 C: 便觉眼前生意满 D: 东风吹水绿参差 8. 下列对这首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诗人抓住立春这一节气,描绘出了春到人间的动人情景。 B.从“草木知”到“生意满”写出了大自然的变化过程。 C.”便觉”写出了诗人因春回大地而无比喜悦的心情。 D.诗歌也流露出了感叹时光流逝的淡淡忧愁。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