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现代诗歌,完成7——8题。(5分)
时间是一把剪刀(汪静之)
时间是一把剪刀, 时间是一根铁鞭,
生命是一匹锦绮; 生命是一树繁花;
一节一节地剪去, 一朵一朵地击落,
等到剪完的时候, 等到击完的时候,
把一堆破布付之一炬! 把满地残红踏入泥沙!
7.诗中运用两组不同比喻,来表达同一个思想:(3分)
①第一节把时间比成 ,生命比作 ,裁剪的结果是 。
②第二节将时间比作 ,生命比作 ,击落后的结果是 。
8.诗人运用鲜明形象的比喻,为了说明什么?(2分)
我的解答:
7.①一把剪刀;一匹锦绮;一堆破布付之一炬②钱鞭;一树繁花;把满地残红踏入泥沙。 8.人生本来是美好的,可惜时间太残酷无情,随着时间的消逝,生命惨遭摧折。
赠汪伦(9分)
唐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1)这是一首( )诗。(1分)
A.七言律诗D.四言绝句C.七言绝句
(2)此首诗押_______________韵,韵脚是_______________。(2分)
2.诗中三、四句运用了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方法,表达了_______________ 。(2分)
3.下列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2分)
A.第一句是虚写,第二句是实写,描绘了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送别图。
B.第一句实写,第二句虚写,描绘了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送别图。
C.汪伦的出场,采用了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写法。
D.汪伦的出场,采用了欲扬先抑的写法。
4.请你根据下列名号写出对应的诗人的名字。(2分)
(1)诗圣( ) (2)稼轩( ) (3)香山居士( ) (4)诗仙( )
(1)C. (2)lng 行、声、情 2.夸张、对比 朋友间的深厚友谊 3.BC 4.(1)杜甫 (2)辛弃疾 (3)白居易 (4)李白
暮春归故山草堂
(钱起)(4分)
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18.诗歌前两句中“__________”“_________”等几个词语渲染出暮春时间冷寂的氛围。(写出两个即可)(2分)
19.诗歌后两句表现了作者怎么样思想感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写出两个即可)2分
19、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幽竹不畏春残、不为俗屈、永葆节操的高尚精神品质的赞美之情。2分
田家(4分)
郑獬
田家汩汩流水浑①,一树高花明远村。
云意不知残照②好,却将微雨送黄昏。
【注释】①浑:这里是满的意思。②残照:夕阳。
25.诗歌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流水汩汩、高花满树之景,其中“ ”字尽现田园清朗意境。(2分)
26.云本无知,诗人却怨云“不知”。这看似无理的抱怨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分)
25. 明
26. 蕴含着诗人对夕阳的喜爱(留恋、眷恋)之情。
秋 夜
[宋]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18、请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分析其作用。(2分)
19、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分)
18、 “凉”。“凉”字既写天凉,又写心境的孤寂与凄凉。(2分)
19、表达了孤寂(离愁别怨、寂寞、孤独与愁苦)的感情。(2分,意思对即给分)
村晚(4分)
[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18、诗中的“衔”、“横”两字富有表现力,请选择其中的一字作简要评析。(2分)
19、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18、“衔”字运用了拟人手法,写活了山,写出了落日将沉未沉的情态。
“横”字表明牧童不是规矩地骑,而是随意横坐在牛背上,表现了牧童的调皮可爱(天真活泼、淳朴无邪)的天性。
19、抒发了诗人对乡村晚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表达了诗人对悠然宁静的乡村生活的向往之情)。
诗词赏析。(2分)
自豫章①南还江上作
张九龄②
归去南江水,磷磷见底清。转逢空阔处,聊洗滞留情。
浦③树遥如待,江鸥近若迎。津途别有趣,况乃濯吾缨④。
【注释】①豫章:今南昌。②张九龄:为唐代拓宽梅岭驿道的名相,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这首诗是他乘船经庐陵去岭南时在赣江上所作。 ③浦:指水边或江河入海的地方。 ④缨:古代帽子上的带子,可以系在颔下。濯缨,即洗濯冠缨,用以比喻超脱世俗,操守高洁。
(1)文中有两个短语表现了作者在回岭南时的心情,它们是: 、 。
(2)试说说颈联中“待”与“迎”的表达效果。
(1)滞留情 别有趣(2)颈联运用对偶修辞,句式工整,富有美感;尤其是一“待”一“迎”运用了拟人的修辞,生动地再现了作者穿行江中,江上的景物似乎在等待、迎接诗人的到来一样,表现了作者内心的舒畅惬意。
东栏梨花 宋·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枝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阅读上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⑴这首诗的一、二句写出了梨花哪些特点?(2分)
答:
⑵第三、四句流露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
(1)写出了梨花颜色雪白(淡白)、花开繁茂(满城)的特点。(2分)(2)流露了作者内心的惆怅,感叹人生短促、美景易逝的思想感情。
《咏路》
邹浩
赤路如龙蛇,不知几千丈。
出没山水间,一下复一上。
伊予独何为,与之同俯仰。
注释:①邹浩,宋代学者、诗人。诤臣,敢直谏。遭佞臣诋毁屡被贬谪而无愧悔。本诗便写于被朝廷逐放岭南期间。②赤路:炎荒之路。③伊:句首语气助词。
11.阅读上面的一首诗,回答问题。
⑴诗中所咏之“路”具有怎样的特征?它有怎样深刻的含义?(2分)
答:
⑵本诗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1分)
答:
11.(1)(2分) 特征:曲折漫长、荒凉险恶、隐现俯仰。含义:实指诗人远谪行走的路,寓指诗人的仕途之路(或人生之路、进谏之路等)。
(2)(1分) ①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忠直遭忌、无罪被贬的痛楚、愤恨之情;②表达了诗人面对仕途俯仰、人生起伏而无悔无愧的感情。(答对一点即可)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2题。(4分)
雨晴 (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1.本诗前两句用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后两句写得饶有趣味,请作具体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答:对比。用“雨前”所见和“雨后”情景两相对比,表现了作者面对满园落红残春油然而生的叹惜之情。
2.蜜蜂、蝴蝶见此残景,也大失所望,纷纷绕墙而去,它们相信春色正在邻家院子呢,这也让作者也不由地怀疑“春色在邻家”.作者把原无理性的蜂蝶赋予“人”的智慧,把蜂蝶追逐春色的神态、心理写得活灵活现,妙趣横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