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8.联系全诗,描绘诗句“带月荷锄归”一句所表现的情景。(2分)

9.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一句中的“愿”应该怎样理解?(2分)

8.(2分)这句诗描绘出了月光洒遍田野,诗人肩扛一副锄头,穿行在齐腰深的草丛里,是一幅美好而充满情趣的月夜归耕图,其中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自足。(场景1分,情感1分)

9.(2分)表达了诗人宁愿归隐田园,也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心志。

10.(2分)A

11.(2分)B

12.(4分)(1)即使骑着快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乘船)快。(2)山上的猿猴都在啼鸣,到天明才渐渐停止。(每句1分)

13.(3分)高耸陡峭(意同即可);“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峰峦上入霄汉”(每空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完成题目。(5分)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新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全诗以“行”字为线索,行踪是从 (地点)起,至 (地点)终,绕湖而行,观赏风景。尾联中的“ ”一词充分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迷恋。(3分)

(2)“几处早莺争暖树”中的“几处”可以改为“处处”吗?为什么?(2分)

(1)孤山寺   白沙堤  最爱  (3分)

(2)不可以,因为:“处处”表达意思是“多”, “几处”表达意思是“不多”,文中用“几处”写出了早莺少,紧扣初春(早春)特点。(2分)

钟山即事

王安石

涧水无声绕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

茅檐相对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

【注】①王安石在晚年罢相之后,隐居钟山。即事:即有感于当前事物的诗,常被冠以“即事”之类的题目。 ②相对:对着钟山;终日:一天。

28、诗中通过 两个词写出了钟山的“幽”。(1分)

29、全诗表现出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28、(1分)无声”(或“涧水无声”)、“不鸣”(或“一鸟不鸣”)。

29、(2分)表现了诗人悠闲平和以及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如果写出“蕴含着的孤独、寂寞和政治上失意的心情”则更好。)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河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 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1、这首诗以“ ”字总领,全诗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 。( 2分)

2、请你展开合理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展现的画面描述出来。( 3分)

1、观      统一中国的雄心壮志

2、树木凋零,秋风阵阵,呼呼作响,诗人站在辽阔的海边,面波涛汹涌的大海,心潮与大海一起涌动,感慨万千。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题破山寺后禅院

清晨如古诗,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14、第三、四句表现了破山寺后禅院环境( )的特点。

15、第五、六句表现了作者( )的心境。

16“万籁此都寂”与“但余钟磬音”是否矛盾,为什么?

13、氛围:宁静、优美等;诗句:略

14、视觉:如第二段内容

嗅觉:如袅袅清风中,依稀还有缕缕暗香在这深秋的夜空缓缓滑过。

听觉:落在石板上的足音,发出空寂的幽响,在这静谧的夜色中显得更加清脆、响亮、悠长,如灵隐寺中和尚的木鱼。

15、略

阅读现代诗歌,完成7——8题。(5分)

   时间是一把剪刀(汪静之)

时间是一把剪刀, 时间是一根铁鞭,

生命是一匹锦绮; 生命是一树繁花;

一节一节地剪去, 一朵一朵地击落,

等到剪完的时候, 等到击完的时候,

把一堆破布付之一炬! 把满地残红踏入泥沙!

7.诗中运用两组不同比喻,来表达同一个思想:(3分)

①第一节把时间比成         ,生命比作         ,裁剪的结果是            

②第二节将时间比作          ,生命比作        ,击落后的结果是             

8.诗人运用鲜明形象的比喻,为了说明什么?(2分)

我的解答:

7.①一把剪刀;一匹锦绮;一堆破布付之一炬②钱鞭;一树繁花;把满地残红踏入泥沙。 8.人生本来是美好的,可惜时间太残酷无情,随着时间的消逝,生命惨遭摧折。 

赠汪伦(9分)

唐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1)这是一首( )诗。(1分)

A.七言律诗D.四言绝句C.七言绝句

(2)此首诗押_______________韵,韵脚是_______________。(2分)

2.诗中三、四句运用了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方法,表达了_______________ 。(2分)

3.下列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2分)

A.第一句是虚写,第二句是实写,描绘了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送别图。

B.第一句实写,第二句虚写,描绘了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送别图。

C.汪伦的出场,采用了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写法。

D.汪伦的出场,采用了欲扬先抑的写法。

4.请你根据下列名号写出对应的诗人的名字。(2分)

(1)诗圣( ) (2)稼轩(   ) (3)香山居士(   ) (4)诗仙(    )

(1)C.    (2)lng  行、声、情  2.夸张、对比  朋友间的深厚友谊  3.BC  4.(1)杜甫  (2)辛弃疾    (3)白居易  (4)李白

暮春归故山草堂

(钱起)(4分)

   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18.诗歌前两句中“__________”“_________”等几个词语渲染出暮春时间冷寂的氛围。(写出两个即可)(2分)

19.诗歌后两句表现了作者怎么样思想感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写出两个即可)2分

19、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幽竹不畏春残、不为俗屈、永葆节操的高尚精神品质的赞美之情。2分

田家(4分)

郑獬

田家汩汩流水浑①,一树高花明远村。

云意不知残照②好,却将微雨送黄昏。

【注释】①浑:这里是满的意思。②残照:夕阳。

25.诗歌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流水汩汩、高花满树之景,其中“ ”字尽现田园清朗意境。(2分)

26.云本无知,诗人却怨云“不知”。这看似无理的抱怨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分)

25. 明

26. 蕴含着诗人对夕阳的喜爱(留恋、眷恋)之情。

[宋]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18、请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分析其作用。(2分)

19、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分)

18、 “凉”。“凉”字既写天凉,又写心境的孤寂与凄凉。(2分)

19、表达了孤寂(离愁别怨、寂寞、孤独与愁苦)的感情。(2分,意思对即给分)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