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柳宗元的《溪居》一诗,完成第7题。(6分)

溪 居

柳宗元

久为簪组束,幸此南夷谪。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注】①这首诗是柳宗元贬官永州居处冉溪之畔时的作品。②簪组:古代官吏的服饰,这里是做官的意思。 ③南夷:这里指当时南方的少数民族地区。 谪:被降职或调往边远地区。

④夜榜:夜里行船。榜:此处读“彭”音,意为进船。此句指天黑船归,船触溪石而发出的声音。⑤楚天:永州古属楚地。

7. (1)作者居处冉溪之畔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请发挥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说“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2分)

(3)阅读全诗,说说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分)

(1)久为簪组束,幸此南夷谪。

(2)早晨,我去田间耕作,翻除一棵棵还带着露水的野草;傍晚,我撑船游玩回来,船触到溪石发出哗哗声响。

(3)这首诗表面上似乎写溪居生活的闲适,自我排遣,自得其乐;然而字里行间隐含着被贬谪的孤独的忧愤,壮志难酬的悲愤。

阅读王昌龄的《送魏二》,回答问题 (8分)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注释】 ①诗作于王昌龄贬龙标尉时。②潇湘:潇水在零陵县与湘水会合,称潇湘。

7.(1)找出诗中点明送别季节的词语。(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说第二句中的“凉”字好在哪里,请简要分析。(3分)

(3)这首诗在艺术构想上虚实结合,请结合诗歌内容作简要分析。(3分)

(1)橘柚香

  (2)“凉”不仅写出了秋风秋雨中身体上感受到的寒冷(1分),更写出了此时因朋友分离而倍感凄凉的内心感受(2分)。

  (3)第一二句是写眼前实景(1分)。后两句诗人以“忆”字为行人虚构了一个典型的旅夜孤寂的场景(1分)。借助想像,虚实结合,更有助于表现作者对朋友的留恋之情及惆怅的别情(1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9~10题。(6分)

【甲】《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乙】木兰花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9.这两首词都写春天景物,但作者所表达的感情有什么不同?(4分)

10.评注是—种常用的读书方法,运用这种方法,我们可以对诗词的语言、手法等方面进行分析点评。请对画横线的诗句进行品味赏析。(2分)

9.(4分)伤春怀旧感慨时光流逝,(2分)喜爱春天珍惜春光时光匆匆及时行乐。(2分)

10.(2分)示例一:“红杏”专写杏花,以杏花的盛开衬托春意之浓。示例二:“闹”字,拟人化将烂漫的大好春光描绘得活灵活现,呼之欲出。(2分)

阅读杜牧的《旅宿》一诗,完成第7 题。(6 分)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注释】①悄然:静静地。这里是忧郁的意思。②断雁:失群之雁。此为失群孤雁的鸣叫声。③远梦句:家远梦亦远,梦归之时已到拂晓,言梦里归家时间之短暂。

7.(1)诗中 等物象表明这是一首羁旅行役诗。(2 分)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3)尾联与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小桥流水人家”一句在技法上有异曲同工之妙,试品析其妙处。(2 分)

(1)寒灯、断雁、归梦、家书 (2分) (2)诗中抒发了作者孤寂的心情和对家乡的深切思念。(2分)  (3)以乐景写哀情。通过描绘优美的风光图景反衬出诗人思乡的愁苦,以及对悠闲恬静的田园生活的向往与渴望。(2分)

阅读赵嘏的《长安晚秋》一诗,完成第7 题。(6 分)

云物凄凉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注】赵嘏(gǔ):唐代诗人。云物:云雾。

7. (1)诗歌中哪些景物体现了诗题中“晚秋”的特点?(2分)

(2)颔联的景物描写很有特色,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2分)

(3)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1)归雁、篱菊、渚莲。(写对两个景物得1分,写对第三个再得1分)(2)①从视觉和听觉多角度写:残星几点是目见,长笛一声是耳闻。②动静结合:雁横塞是动态,人倚楼是静态。(特色1分,结合诗句分析1分,共2分。)(3)凄凉,伤感,羁旅愁思(或思乡归隐)。

阅读《秋词》,完成文后22—24题。(10分)

秋词 唐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潮。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22.诗的一、二句表露了诗人怎样的心境?用的是什么手法?(3分)

答:

23.赏析“自古逢秋多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诗句。 (4分)

答 :

24.秋天可写的景物很多,刘禹锡在诗中为什么只写冲天而上的一鹤?有何深意? (3分)

答:

22.表现了作者乐观豁达的心境。用了对比的手法,即将古人的悲秋和自己的颂秋进行对比来表现的。

23.自古以来文人笔下的秋天,往往是肃杀、冷清,令人伤感凄凉。而在我看来秋天远胜初春。诗人一反常情,表达了对秋天的赞美,抒发了诗人积极乐观的思想情感。

24.借托鹤冲天的形象表明心志:在厄运面前决不低头、奋发向上的积极精神。

阅读雷震的《村晚》,回答第7题。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注释】①陂(bēi):水岸。 ②漪:水波纹。 ③腔:曲调。

7.①直接描写乡野黄昏景物的诗句是 。(1分)

②诗中的 “横”字富有表现力,请作赏析。(3分)

③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①山衔落日浸寒漪。(答一二两句也给分)

②“横”字表明牧童不是规矩地骑,而是随意横坐在牛背上,形象地表现了牧童的调皮可爱(天真活泼、淳朴无邪)。

③抒发了诗人对乡村晚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或:表达了诗人对悠然宁静的乡村生活的向往之情)。

阅读杜牧的《齐安郡晚秋》,完成第7题。

柳岸风来影渐疏,使君家似野人居。云容水态还堪赏,啸志歌怀亦自如。

雨暗残灯棋散后,酒醒孤枕雁来初。可怜赤壁争雄渡,唯有蓑翁坐钓鱼。

[注]齐安郡,即黄州。此诗为杜牧受权贵排挤,贬任黄州刺史时作。蓑翁:这里是诗人自己。

(1)诗题为“齐安郡晚秋”,诗歌中最能体现晚秋景物特点的诗句是哪两句?(2分)

; ②

(2)颈联(五六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2分)

(3)请赏析“可怜赤壁争雄渡,唯有蓑翁坐钓鱼”两句诗的妙处(2分)

(1)①柳岸风来影渐疏 ②酒醒孤枕雁来初

(2)雨夜人散,酒醒闻雁,诗人倍感孤独寂寞。

(3)这两句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以当年英雄在赤壁争雄,和如今只有蓑翁坐此钓鱼进行对比,用以表达自己虽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却壮志难酬的愤恨之情。

阅读李白的《夜宿山寺》,完成第7题。(6分)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注】危楼:高楼,这里指山顶的寺庙。

7.(1)首句通过哪些词语正面描绘寺楼的峻峭挺拔、高耸入云? (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烘托山寺之高耸云霄的?其实,这种手法在李白的其余古诗中我们也见到过,试写出连续的两句。(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赏析“恐惊天上人”一句中“恐惊”一词的妙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危   高    百尺(写出2个即可给全分)

(2)夸张。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3)“恐惊”写出了作者夜临“危楼”时的心理状态,从诗人深“怕”的心理中,读者完全可以想象到“山寺”与“天上人”的相距之近,巧妙地表现了山寺之高。

阅读杜甫的《望岳》,完成7、8两题。 (5分)

望 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7.请从“钟”字入手,对“造化钟神秀”这句诗作简要赏析。(3分)

8.“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但用在这里却有深刻的含义。请说说你的理解。(2分)

7.这句话的大意是“大自然汇聚了天地间的奇丽景色”,“钟”在这里是“积聚、汇聚”的意思,(1分)用一“钟”字,将大自然写得似乎有了感情,(拟人)(1分)写出了远望泰山的神奇秀丽的景色。(1分)

8.写出了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的精神和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2分)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