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夜(4分)

唐·白居易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7.阅读上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4分)

(1)诗的“霜草苍苍虫切切”一句中用 两个意象营造了秋夜凄清的氛围。(2分)

(2)这首诗中诗人的情感富有变化,请结合相关景物描写,分析前后情感有怎样的变化?(2分)

(1)霜草、虫(2分)

(2)由孤独寂寞,变得惊叹喜悦。(2分)

阅读《露》这首诗,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题目。(4分)

我在嫩绿嫩绿的草叶尖上

我在张开惺松睡眼的花心里

我没有向人们说:“勿忘我。”

清晨和黑夜

我自生又自灭

我不是星星的眼泪

也不是璀璨的明珠

我就是我

一滴纯洁的甘露

14.说说诗中的“露”具有什么特点?(2分)

15.读了这首诗你获得了怎样的人生启示。(2分)

14、默默无闻、乐观、心灵纯洁 

15、在生活中,即使我们很普通很平凡,或遇到困难我们仍然应该乐观向上,不要抱怨什么,应该永远保持一颗纯真善良的心。

湖州歌①(其六) 南宋•汪元量

北望烟云不尽头, 大江东去水悠悠。

夕阳一片寒鸦外, 目断东西四百州②。

注:①此诗是元灭南宋时,作者被元军押解北上途中所作。②四百州:指南宋统治下的府、

州、郡一级行政单位。南宋时的半壁江山,约为一半,作者故称为“四百州”。

11.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1)简析“望”在诗中的作用。(1分)

答:

(2)这首诗如何体现“一切景语皆情语”,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2分)

答:

[d4b7b5696236d68b.jpg]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21——22题。(共4分)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 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阴里白沙堤。

21.本诗以“春”为着眼点,抒发了 的感情。诗中直抒胸臆表达这种感情的一个词语是 。(2分)

22.“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的两个动词很有表现力,请说说这两个动词好在何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喜爱钱塘湖春天美景    爱(最爱)

评分标准:每空1分,共2分。

22.“争”和“啄”两个动词,写出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

场景,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机。

评分标准:本题共2分。找出动词1分;赏析1分,意思对即可。

江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10、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2分)

答:

11、有人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你同意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亦可另抒己见。(2分)

答:

10、 “片云”“孤月”意境凄凉,流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落日”“秋风”意境雄壮、开阔,又体现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 

(评分:2分,意思对即可。)

11、开放题,言之成理即可。答“自强不息”的要联系“落日心犹壮”,答“怨愤”的要联系“不必取长途”。  

(评分:2分,意思对即可。)

襄邑道中

陈与义

飞花两岸照船红, 百里榆堤半日风。

卧看满天云不动, 不知云与我俱东。

【注】这是陈与义27岁时进京待选途中写的一首纪行诗。

9、本诗第一句中的“飞”字意蕴丰富,请简要分析。(2分)

10、本诗三、四两句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好在哪里?请简要回答。(2分)

9.(共2分)(1)描绘了(暮春时节)落英缤纷的美丽盛景(1分);(2)表现了船行的轻快,传达出诗人愉快的心情。(1分,意对即可)

10.(共2分)(1)运用了静中见动的写法,写出了因船云俱动,使人误以为云不动的情趣。(1分)(2)诗人的所见所感还含有智慧和哲理(与苏轼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有异曲同工之妙)。(1分,意对即可)

下面对《秋词》一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潮。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A:这首诗的可贵之处,在于一反前人悲秋的感慨,抒发了奋发进取的豪情。 B: 第二句诗人运用了对比手法,赞美春天的早晨胜过秋天的太阳。 C: 诗人描绘了一幅晴空中鹤飞冲天的动人图景,将传统的悲秋情绪一扫而空。 D: 那排云而上的白鹤,引发了诗人的无限情思,也激发了读者的凌云壮志。

下列分析古诗《泊秦淮》错误的一项是( )(2分)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__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A:诗歌的首句给我们描绘了一幅迷蒙冷寂的画面。 B: 诗歌的第二句,不但点明了时间、地点,而且照应了诗题。 C:诗歌的三、四句,严厉的批判了商女不顾国家命运依然唱吟__之音的行为。 D:诗歌的最后两句,是一种形象化的议论,表达了诗人对世道人心的忧患意识。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河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 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1、这首诗以“ ”字总领,全诗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 。( 2分)

2、请你展开合理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展现的画面描述出来。( 3分)

1、观      统一中国的雄心壮志

2、树木凋零,秋风阵阵,呼呼作响,诗人站在辽阔的海边,面波涛汹涌的大海,心潮与大海一起涌动,感慨万千。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