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 军 行
(唐)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①辞凤阙②,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 胜作一书生.
【注】①牙璋:皇帝调兵的符信。②凤阙:皇宫。
11、第三联分别是从哪两个角度描写战争场面的?(2分)
12、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分)
11、第一句从视觉出发(1分)第二句从听觉出发(1分)
12、(1分)抒发了诗人决心保卫边疆,忠君报国的思想和一往无前的壮志豪情。
春 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7、诗的第二句中,“惊”一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1分)
8、诗的第三、四两句富有浓烈的浪漫色彩,生动传神。试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2分)
7、(1分)“惊”一词表现了诗人终于见到春色的惊讶、欣喜之情。
8、(2分)用白雪盼春的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诗人渴望春天的急切心情,生动而传神;把白雪比喻成飞花,生动形象地把初春的冷落写成了仲春的热闹,富有情趣。(说出拟人即可。)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8—19题。(4分)
城①东早春
唐•杨巨源
诗家②清景③在新春, 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④花似锦, 出门俱是看花人。
【注释】①城:指唐代京城长安。 ②诗家:诗人。③清景:美景。④上林:即上林苑,汉代宫苑。
18.诗中第二句哪两个字暗示了早春的“早”?
19.诗的三、四句写了阳春的绚丽景色,这样写符合题意吗?为什么?(2分)
【答案】才、半 (2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诗歌的能力。在读懂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找出能体现早春之早的词语即可。。
【答案】符合题意,三、四两句写了阳春的繁花似锦、游人如云,然而这种景色人人尽知,已无新鲜之感,正好与一、二句形成鲜明的对照,更加反衬出作者对早春清新之景的喜爱。(2分)
【解析】本题考考诗歌的写作方法,其实就是鉴赏诗歌的三四两句。鉴赏诗歌中诗句的一般方法为:先找到该句子运用了什么方法,然后分析该句子具有怎样的效果,最后点出作者的情感即可。注意在鉴赏时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诗句。
江亭夜月送别二首(其二) 王勃 乱烟笼碧砌, 飞月向南端。 寂寞离亭掩, 江山此夜寒。 7.对上面这首诗理解和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 )
A:诗的前两句“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以烟笼月移,显示送别后夜色的深沉。 B:后两句“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以亭掩夜寒,显示人去后周围的冷寂。 C:这四句诗,分别来看,首句写的是地面景,次句写的是天空景,第三句写的是近处景,末句写的是远方景,看似各自独立的四个画面,而又相互关连,融合为一。 D:全诗通过直接抒情,抒发了诗人送别后的凄凉寂寞之情。
村夜(4分)
唐·白居易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7.阅读上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4分)
(1)诗的“霜草苍苍虫切切”一句中用 、 两个意象营造了秋夜凄清的氛围。(2分)
(2)这首诗中诗人的情感富有变化,请结合相关景物描写,分析前后情感有怎样的变化?(2分)
(1)霜草、虫(2分)
(2)由孤独寂寞,变得惊叹喜悦。(2分)
阅读《露》这首诗,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题目。(4分)
我在嫩绿嫩绿的草叶尖上
我在张开惺松睡眼的花心里
我没有向人们说:“勿忘我。”
清晨和黑夜
我自生又自灭
我不是星星的眼泪
也不是璀璨的明珠
我就是我
一滴纯洁的甘露
14.说说诗中的“露”具有什么特点?(2分)
15.读了这首诗你获得了怎样的人生启示。(2分)
14、默默无闻、乐观、心灵纯洁
15、在生活中,即使我们很普通很平凡,或遇到困难我们仍然应该乐观向上,不要抱怨什么,应该永远保持一颗纯真善良的心。
湖州歌①(其六) 南宋•汪元量
北望烟云不尽头, 大江东去水悠悠。
夕阳一片寒鸦外, 目断东西四百州②。
注:①此诗是元灭南宋时,作者被元军押解北上途中所作。②四百州:指南宋统治下的府、
州、郡一级行政单位。南宋时的半壁江山,约为一半,作者故称为“四百州”。
11.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1)简析“望”在诗中的作用。(1分)
答:
(2)这首诗如何体现“一切景语皆情语”,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2分)
答:
[d4b7b5696236d68b.jpg]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21——22题。(共4分)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 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阴里白沙堤。
21.本诗以“春”为着眼点,抒发了 的感情。诗中直抒胸臆表达这种感情的一个词语是 。(2分)
22.“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的两个动词很有表现力,请说说这两个动词好在何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喜爱钱塘湖春天美景 爱(最爱)
评分标准:每空1分,共2分。
22.“争”和“啄”两个动词,写出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
场景,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机。
评分标准:本题共2分。找出动词1分;赏析1分,意思对即可。
江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10、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2分)
答:
11、有人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你同意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亦可另抒己见。(2分)
答:
10、 “片云”“孤月”意境凄凉,流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落日”“秋风”意境雄壮、开阔,又体现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
(评分:2分,意思对即可。)
11、开放题,言之成理即可。答“自强不息”的要联系“落日心犹壮”,答“怨愤”的要联系“不必取长途”。
(评分:2分,意思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