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题目(5分)
山行留客
张旭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注释】①物态:景物的样子,这里指(山中的)景色。②便拟归:就打算回去。
(1)首句的“弄”字历来为人称道,请从修辞和表达效果上品味这个炼字。(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哪两个字说明客人要回去的原因?哪一句以退为进,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喜爱与希望同友人共赏美景的愿望?(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示例: ① 你说的也有道理,不过我觉得适当地放松一下,不但不会影响学习,反而会提高学习效率。 ②复习时间是受到影响,但我和很多同学都觉得这类活动能增进我们之间的友谊,我觉得得到的比失去的更多。 (答话顶撞对方、语气过于生硬的,扣2分;答话内容未表达“活动有收获”意思的,扣2分)
阅读《天上的街市》,然后回答第11-13题。(8分)
①远远的街灯明了, ②我想那缥缈的空中,
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天上的明星现了,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
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③你看,那浅浅的天河, ④我想他们此刻,
定然是不甚宽广。 定然在天街闲游。
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
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11.诗歌中多次出现“定然”、“定能够”,是否多余?为什么?(2分)
12.比较下面的语句,看看哪一句好?说明理由。(2分)
①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②不信,请看那颗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13.诗歌和《迢迢牵牛星》都写及天河之浅,其作用却不同。请结合下面的语句加以分析。(4分)
①你看,那浅浅的天河,定然是不甚宽广。
②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迢迢牵牛星》)
[ef414a952f425647.jpg]
[cf358aa8befa385b.jpg]
阅读下面古诗词,完成第7-8题。(4分) 暮江吟(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7、对本诗实景描写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夕阳 B:晚霞 C:弓箭 D:露珠 8、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首句中的“铺”字显得平缓,写出了秋天夕阳的柔和,给人以亲切、安闲之感。 B.第二句诗人抓住江面上呈现出的两种颜色,表现出残阳照射下,暮江细波粼粼、光色瞬息万变的景象。 C.诗人通过“露”和“月”视觉形象的描写,创造出一种和谐、宁静的意境;用新颖巧妙的比喻描容绘形,形象逼真,令人叹绝。 D.这首诗蕴涵着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也从侧面反映出诗人离开朝庭后轻松愉快的心情。
古诗词阅读(5分)
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诗中概述了自己的身世命运,表现了 爱国热情和 的崇高品德,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最高表现。(2分)
(2)欣赏“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3分)
(1)诗中概述了自己的身世命运,表现了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以及舍身取义的崇高品德,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最高表现。
(2)表现了诗人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古诗词阅读(5分)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诗歌以“ ”为着眼点,抒发了诗人 的感情。(2分)
(2)请用生动语句描述“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两句展现的美丽景象。(3分)
[4d1c5356f6462525.gif]
诗歌鉴赏(5分)
使 至 塞 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诗歌中表明诗人轻车简从以及前往慰问戍边将士之地的词语分别是
和 。(2分)
(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两句被誉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描绘这两句诗所展现的景象。(3分)
(1)单车、居延
(2)示例:广袤、荒凉的沙漠上,没有山,没有树,没有水,烽烟台上一缕白烟直上云霄;黄河边上是那一轮圆圆的落日。好一幅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5分)
别董大①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②,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注】①董大:当时著名琴师董庭兰 ②曛:形容天色昏暗
(1)一、二句诗所描写的塞北景色有什么特点?(2分)
(2)后两句诗为历代传诵,请作赏析。(3分)
(1)苍茫 昏暗 寒冷(2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a87c96511dc5d0be.jpg](2)后两句笔锋一转,意境豁然开朗。反问句语言含蓄,情感直率,未来的人生路上知己很多,无需为离别而伤感,既是对朋友的劝慰,也表达了作者旷达的胸怀。(3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2)两题
花下醉
李商隐
寻芳不觉醉流霞,倚树沉眠日已斜。
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
⑴简要概括首句中“不觉醉”的原因。(2分)
⑵有人说诗中的三、四两句是仿白居易《惜牡丹花》—“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中的前两句而来,你的看法如何?请分析回答。(3分)
⑴诗人既被醇香的酒所醉,又被美丽的花陶醉。
⑵白诗,诗人黄昏时在花下留恋忘返,趁花尚未被风吹尽,夜里起来把火看花,突出了诗人的惜花之情。李诗,在夜色朦胧之中,红烛摇曳,将凋谢的残花红得更加浓艳,然而,席散人去伤感顿生,更添了一份迷惘与惆怅之情。
阅读下面古诗,然后回答问题。(5分)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南宋)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诗中“僵”与“孤”,写出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处境?它们在诗中有什么作用?(3分)
(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2分)
[103ef62be1155392.gif]
从 军 行
(唐)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①辞凤阙②,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 胜作一书生.
【注】①牙璋:皇帝调兵的符信。②凤阙:皇宫。
11、第三联分别是从哪两个角度描写战争场面的?(2分)
12、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分)
11、第一句从视觉出发(1分)第二句从听觉出发(1分)
12、(1分)抒发了诗人决心保卫边疆,忠君报国的思想和一往无前的壮志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