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15.诗中“纷纷”一词用得非常好,写景传情,耐人咀嚼,请赏析它的妙处。(3分)
15.(3分)
“纷纷”是形容词,纷乱缭绕的意思。诗中用它一方面写出清明时节细雨纷飞,连绵不断的天气;另一方面也写出诗人心中剪不断,理还乱的纷繁愁绪,情景交融,意境生动。(因此笔带双关,既是写景,又是写情,并为下面的“借问酒家何处有?”做出铺垫。)(括号中内容选答)

(2分)写出船行速度飞快、担心好景转瞬即逝的急切(1分),也写出路遇奇景的好奇与惊喜(1分)。
读王湾的《次北固山下》后做题4分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0: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2分
11:有位同学在默写时误将“海日生残夜”写成“海日升残夜”,请你告诉他,“生”与“升”相比,其表达效果好在哪里。2分
10:思念故乡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1:答案:“生”字运用拟人手法赋予“海、日”以人的情感,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__,给人以乐观的鼓舞力量。而“升”字则平淡无味。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7、一个“ ”字,使人触目惊心,继而一个“ ”字,令人满目凄然。(2分)
18、赏析“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句。(2分)
17、破 深
18、以物拟人,将花鸟人格化,有感于国家的分裂、国事的艰难,长安的花鸟都为之落泪惊心。表达出__之悲,离别之悲。体现出诗人的爱国之情。
阅读下面的一首唐诗,完成15—16问题。(4分)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注】①劳歌:送别歌。
15.诗歌第二句的写法有什么特点?请结合表达效果作简要分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用自己的话概括诗歌最后两句所写景色的特点,并说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2分)用“红”对“青”,色彩鲜艳(1分),红叶与青山相映成趣(1分)。(或静的山与急湍的水对比,动静结合,充满情趣。)
16.(2分)写了凄黯(凄清)之景(1分),表达了诗人伤感、惆怅的情感(1分)。
夏昼偶作 柳宗元(4分)
南州溽暑①醉如酒,隐几熟眠开北牖。
日午独觉无馀声,山童隔竹敲茶臼②。
①溽暑:又湿又热,指盛夏的气候。 ②茶臼:捣茶用的石臼。
15、这首诗中体现睡得很深的一个字是 ;以有声衬无声的一个字是 。
16、诗歌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15、熟,敲。
16、流露出诗人悠闲(闲适、舒适、惬意、慵懒)的心情。
泊秦淮
(唐)杜 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__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4.仔细品读诗的第一句“烟笼寒水月笼沙”,想想这句诗所描绘的画面具有 的特点。
15.“商女不知__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在这两句诗中作者想批判的人是 。
全诗表达了作者 思想感情。
14.(1分)朦胧(迷茫),冷寂(悲凉)(写出其中一点即可)
15. (2分)想批判的人是醉生梦死的统治者。表达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各1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6-7两题。( 6分)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6 “月如钩”是特定环境下的月景,在文中有什么表达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剪不断,理还乱”有什么表达效果?现在人们常用这一比喻,有什么新意?(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1)从月的形状上看是残月,象征人事的缺憾,蕴寓着冷落凄清的感情;(2)从月所反映的时间上看,并非月圆团聚之时,为下文的“离愁”营造了气氛。
7 暗用丝的千头万绪比喻离愁,以千丝万缕之无法剪断、无法理出头绪,形容愁思之纷繁难解。现在人们用这一比喻,形容人内心的烦乱,或形容某些事难以解决。
阅读王禹偁的《村行》,完成7~9题。(4分)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7.能体现秋天特征的景物有哪些?(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第二联:“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是历来所传诵的名句,试分析人们传诵赞叹的原因。(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99e496a8b97e675.gif]
阅读清代叶燮①的《客发苕溪②》,完成第7题。(5分)
客心如水水如愁,容易归帆趁疾流。
忽讶船窗送吴语,故山月已挂船头。
注释:①叶燮:清代诗论家,晚年定居江苏吴江横山,世称横山先生。
②苕溪:在浙江北部,流经湖州入太湖。
7.(1)请用自己的话描述“忽讶船窗送吴语,故山月已挂船头”所展现的画面。(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画线的句子写得精彩生动,请加以赏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8108a5909b9de2e.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