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012湖南株洲)
三、
(三)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27.诗人“别湖上亭”时触动他情思的景物有哪些?(1分)
28.请赏析诗歌的三四句“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2分)
(三)27.春风、柳条、藤蔓、黄莺(至少三个,1分)。
28.这两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移情于物(1分),表达了诗人依依惜别之情。(1分)
7、(2012四川成都)
一、诗歌鉴赏(共4分)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2题。
早梅
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1.在诗人齐己笔下,“早梅”具有怎样的特点?请概括作答。(2分)
答:
2.诗歌第二联原为“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后将其中的“数枝”改为“一枝”,请谈谈这样修改的妙处。(2分)
一、(4分)
1.(2分)不畏严寒,傲然独立(清丽脱俗,素雅高洁)。(一点1分,共2分。语意相近即可)
2.(2分)将“数枝”改为“一枝”,照应题目,突出其开放之“早”(1分),显示出“早梅”的不
同寻常,更突出它傲然独立的个性(1分)。(语意相近即可)
6、(2012浙江温州)
三、古诗文阅读(27分)
(一)(4分)
田家
郑獬
田家汩汩流水浑①,一树高花明远村。
云意不知残照②好,却将微雨送黄昏。
【注释】①浑:这里是满的意思。②残照:夕阳。
15.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流水汩汩、高花满树的景象,其中“ ”字尽现田园清朗的意境。(2分)
16.云本无知,诗人却怨云“不知”。这看似无理的抱怨,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一)(4分)
15.(2分)明
16.(2分)蕴含着诗人对夕阳的喜爱(留恋、眷恋)之情。
5、(2012浙江台州)
三、古诗文阅读(26分)
(一)秋夜山居(4分)
唐·施肩吾
去雁声遥人语绝,谁家素机①织新雪。
秋山野客②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
【注释】①素机:织布机。②野客:离乡在外的游客。
14.诗歌首句“ ▲ ”一词点明了时令属“秋”。(2分)
15.诗中“衔”字向来为人称道,请你说说它好在哪里。(2分)
古诗文阅读(26分)
(一)(4分)
14.(2分)去雁(仅答“雁”不给分)
15.(2分)示例:一个“衔”字把空中一轮明月被松梢遮掩的情形,描绘得活灵活现。(意对即可)
4、(2012山东滨州)
三、阅读(共37分)
(一)古诗词鉴赏。(3分)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注释:唐肃宗乾元二年(759)春天,李白因永王璘案,流放夜郎,取到四川赴贬地。行至白帝城,忽闲赦免书讯,旋即放舟下江陵,并作此诗。
7.诗的前两句郦道元在《三峡》中写的“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写出了三峡水流 的特点。(1分)
8.“轻舟已过万重山”中“轻”字用得极妙,请做简要赏析。(2分)
(一)3分
7.湍急 评分:共1分。意思对即可。
8.“轻”字既写出了船的轻快,也写出了诗人的轻松和喜悦。 评分:共2分。答案含“船的轻快”“内心的轻松、喜悦”两点内容,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3、(2012浙江嘉兴)
三、古诗文阅读(25分}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15-23题。
(-}野 池(4分)
唐·王建
野池水满连秋堤,菱花结实蒲叶乔。
川口雨晴风复止,蜻蜒上下鱼东西。
15。诗歌以“野池”为描写对象,第一、二句描绘了池水 ▲ ,植物 ▲ 的景象。(2分)
16.诗句“蜻蜓上下鱼东西”表现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15。满溢(满) 丰茂(茂盛、果实丰硕)(意思符合即可)
16。作者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之情。(意思符合即可)
2(2012浙江丽水)
三、古诗文阅读(20分)
(一) (4分)
过湖
俞桂
舟移别岸水纹开。日暖风香正落梅。
山色蒙蒙横画轴,白鸥飞处带诗来。
18.诗中有画。(2分)
发挥想象,完成《过湖》由诗句到画面的转换:
初春时节,诗人乘一小舟离开湖岸,水面荡起波纹;和风携来花香,梅花悄然飘落。抬头望去,
19.景中有情。(2分)
古人云:“诗以情为主,景为宾。情哀则景哀,情乐则景乐。”诗中所绘之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18、(2分)远处群山若隐若现,像画轴般横在天地间;忽有白鸥翩翩飞来,给人带来吟诗的雅兴。
19、(2分)愉悦、快乐。(大意写出即可)
1、(2012浙江衢州)
三、古诗文阅读(20分)
城东早春
(唐)杨巨源
诗家清景在新春,
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
出门俱是看花人。
【注释】上林:即上林苑,汉代宫苑,这里代指长安。
15.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人笔下的早春景象。(2分)
16.诗人想象了花盛人闹的景象,突出表现了自己怎样的情趣?(2分)
[178ff78109864a2e.jpg]
选出对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赏析有误的一项( )。(2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A:这首诗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抒发了作者的忧国忧民之情。 B:诗涛的颔联,运用典故,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 。 C:诗的颈联,运用比喻抒发计人身世之感,其中也包含着事物新陈代澍的哲理。 D:诗的尾联,“长精神”三字,含义深刻,表明诗人并不消极气馁,而是要重新抖擞振作。
古诗词赏析。(从甲、乙两首中任选一首作答)(4分)
(甲)登岳阳楼(其一) 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10.诗歌以“ ”和“ ”点明登临岳阳楼的时间,以“无限悲”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情感。(2分)
11.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此诗意境宏深,气象开阔,情感苍凉悲壮。
B.“帘旌不动夕阳迟”由远及近,描绘了洞庭湖风平浪静、祥和安宁的景象。
C.“万里来游”“三年多难”,传递出诗人写此诗的处境。
D.“老木沧波”既是眼前实景,又包含了诗人历经风霜后的憔悴悲愁之绪。
(乙)pú sà 蛮·书江西造口壁 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 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10.作者在上片用“ ”极写侵略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在下片用“ ”的赣江水比喻军民抗敌收复失地之心。(2分)
11.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一、二句是感慨,也是控诉。水是清的,却充满历史的血泪。
B.三、四句表达了对南宋盛时的追念,对南宋灭亡的惋惜。
C.末尾两句作者直接表露作者的心迹。“愁”是愁其国破家亡,是忧国忧民。
D.这首词是作者抚今追昔、即景明志之作,表达了作者的报国志向。
(一)(4分)
甲:11.夕阳迟 欲暮时(2分) 11.B(2分)
乙:11.多少行人泪 东流去(2分) 11.B(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