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魏二(唐)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14.这首诗用来渲染惆怅别情的景物有哪些?(2分)
15.简析“江风引雨入舟凉”中“凉”字的妙处。(2分)
14.(2分)示例:秋风秋雨、潇湘孤月、清猿哀啼
15.(2分)一语双关。“凉”不仅写出了秋风秋雨中身体上感受到的寒冷,更写出了此时因朋友分离而倍感凄凉的内心感受。
从军行
陈羽
海畔风吹冻泥裂,梧桐叶落枝梢折。
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14.在诗的前两句中,哪两个动词最能体现边塞寒冷严酷的环境特点?(1分)
15."红旗直上天山雪"一句表现了从军将士怎样的精神?(2分)
14.(1分)裂 折
15.(2 分)表现了从军将士一往无前的精神。
征人怨 柳中庸(唐代)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注:金河、青冢、黑山,都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青冢,是王昭君的坟墓,当时被认为是远离中原的一处极僻远荒凉的地方。
阅读上面的一首诗,回答问题。(4分)
13.赏析前两句中的“岁岁”、“朝朝”有什么表达作用?(2分)
14.全诗表达了怎样的感情?(2分)
13. 用叠词说明时间之久。
14. 表达对祖国和家乡的思念之情。
对下列古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3分) 临江仙 夜归临皋 苏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A: 上片叙写于东坡豪饮后醉归临皋之景。前两句点明了词人夜饮的地点和醉酒的程度。醉而复醒,醒而复醉,可见是一醉方休的畅饮了。 B: “长恨”二句,是词人当下对人生的思索和感叹。想平生颠沛飘泊,身不由己之时居多,何时才能不为外物所羁绊,任性逍遥呢? C:所谓“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实际只是词人希望获得精神解脱的一种象喻。 和“一蓑烟雨任平生”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一种退隐之后的洒脱心态。 D: 此词以夜饮醉归这件生活小事为由,即兴抒怀,展现了作者谪居黄州时期旷达而又愉悦的心境。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答题。(4分)
春兴
(唐)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1)、诗中_____ 一词写出了杨柳的枝繁叶茂,____ 一词写出了梦境的一再出现(2分)。
(2)、这首诗的后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分)
①阴阴 又 ② 思乡之情
下面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sup>.孔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两句话讲的是学习方法,它强调的是独立思考的必要性。 
A:.《次北固山下》(王湾)一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归雁洛阳边”这句诗的意思是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 B:.《西江月》(辛弃疾)描绘了一幅江南山村月夜图,这首词的中心是“说丰年”,而着重表现的是作者因年丰而引起的欢快情绪。 C:<
西 楼(4分)
(宋)曾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①,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①钩疏箔,把帘子挂起。箔,是用苇或秫秸织成的帘子。
13.诗歌一二两句描绘了海上风云变幻的瞬间景象:潮头如云,去而复回; ▲ , ▲; ▲ , ▲ 。呈现出风浪的动感和气势。(2分)
14.风雨将至,却要钩疏箔,看急雨,从中你读出了诗人怎样的胸襟和情感?(2分)
▲
(4分)13.(2分)北风呼啸,震耳欲聋;惊涛拍岸,声如雷鸣。(评分:写出“北风呼啸”、“惊涛拍岸”、“涛声如雷”中的两点即得满分。)
14.(2分)开阔的胸襟和一腔的豪情。
5、春 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用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17.诗中的第二句中,“惊”一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2分)
18.诗的三、四两句富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生动传神。试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3分)
17.用“惊”一词表现了诗人终于见到春色的惊讶、欣喜之情。
18.答:用白雪盼春的拟人手法,表现了诗人渴望春天的急切心情,生动而传神;把白雪比喻成飞花,把初春的冷落写成了仲春的热闹,富有情趣。
淮上与友人别 (3分)
【唐】郑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 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 君向潇湘我向秦。
14、请找出表达诗人与友人感情基调的一个词语。(1分)
15、本诗第一句和第二句使用“杨柳”“杨花” 等词,借“柳”与“留”谐音,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
14、愁 (1分,写“愁杀”也给分)。
15、表达了诗人与友人握别时满怀愁绪,依依不舍的感情。(2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6题。(4分)
溪上遇雨二首(其二) 崔道融
坐看黑云衔猛雨, 喷洒前山此独睛。
忽惊云雨在头上, 却是山前晚照明。
15.诗的第二两句中,“喷”用得极妙,请加以赏析。(2分)
▲
16.三、四两句“忽惊”“却是”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感情?(2分)
▲
15.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形象生动地写出雨势之急、之猛。
16.“忽惊”“却是”蕴含着诗人对夏雨的瞬息变化难以意料的惊喜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