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题目。(4分)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17、此两节诗的主要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8、两节诗中的木兰形象十分鲜明,第一节诗让我们看到了_____________的木兰,第二节诗又让我们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的木兰。(2分)

17、木兰决定替父从军

18、勤劳;忠孝两全(爱国也可)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4分) 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15、阅读全诗,说说诗歌中依次描写了哪些景物?(2分)

16、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2分)

15.猿啼、江头、江水、青山、孤舟

(评分标准:要求写出四点,每点0.5分。如写成猿、水、山、舟,也可以给分。)

16.被贬的痛苦和离别的不舍。(评分标准:被贬的痛苦1分,离别的不舍1分。)

踏莎行 贺铸

杨柳回塘,鸳鸯别浦,绿萍涨断莲舟路。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

返照迎潮,行云带雨,依依似与骚人语: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

8.这首词写出了莲花怎样的特点?(2分)

9.这首词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8.答案:孤芳自赏,自嗟自叹,品行高洁,不愿同流合污。

评分:意对即可,共2分。
9.答案:寄托了贺铸不愿阿谀权贵的高洁志趣和不为当世所容的凄苦心情。

评分:意对即可,共2分。

夏夜追凉

杨万里

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

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

8.诗中描写了夏夜哪些特定的景物?(2分)

9.这首诗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8.答案:皎洁的月光、浓密的树荫、婆娑的树林、悦耳的虫吟。

评分:意对即可,每个要点0.5分,共2分。

9.答案:表达作者感受着大自然的凉意,内心轻松愉悦的感情。

评分:意对即可,共2分。

梦 回

林景熙

梦回荒馆月笼秋,何处砧声唤客愁。
   深夜无风莲叶响,水寒更有未眠鸥。

8.这首诗首句破题,极言异乡漂泊之苦。其中“ ”、“ ”两个词使全诗笼罩着一片悲怆的气氛。

9.最后两句采用了什么手法来表现秋夜景色的孤寂?试具体分析。

8.答案:荒    愁

评分:每个要点1分,共2分。
9.答案:最后这两句在艺术上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以深夜中的寂静与莲叶的响动声

相衬,以寒冷清寂的水面与未休息的欧鸟的骚扰相衬,充分刻画出当时冷寂

凄凉的气氛。

评分:意对即可,共2分。

送友人

薛涛
  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8.诗歌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2分)

9.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8.答案:描写了秋天月夜苍茫悲凉的景象。

评分:意对即可,共2分。 9.答案: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分别之时的忧伤及对友人的恋恋不舍的感情。 

评分:意对即可,共2分。

寒 菊 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7.这首诗中的“寒菊”具有怎样的品格?(2分)

8.诗人借咏寒菊表现了怎样的情怀?(2分)

7.答案:寒菊具有孤傲、清高、坚持理想和信仰的高尚品格,象征了抒情主人公高洁的情怀。

评分:意对即可,每个要点1分,共2分。

8.答案:诗人借菊言志,表达了自己坚守高尚节操,宁死不肯向元朝投降的决心和情怀。

评分:意对即可,共2分。

雨后池上

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8.诗歌的前两句是怎样地描写荷花池塘雨后的静态美的?(2分)

9.“东风忽起垂杨舞”被认为是全诗的传神之句,请作简要赏析。(2分)

8.答案:用“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之美。

评分:意对即可,共2分。
9.答案:示例:东风忽然吹起,池边杨柳飞舞,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雨后池塘 

的动态美。

评分:意对即可,共2分。

兰溪棹歌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7.“越中山色镜中看”中的“镜中看”三字极富韵味,它启发读者去想象兰溪山水的美妙景致,请作出描述。(2分)

8.“半夜鲤鱼来上滩”一句极为精彩传神,营造出优美活灵的意境,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请作简要赏析。(2分)

7.答案:溪水平静清澈,倒映着月光山色,摇曳生姿,朦胧缥缈。

评分:意近即可,共2分。

8.示例:鱼抢春水,涌上溪滩,啪啪蹦跳,此情此景,令人荡漾起欢乐之情。

评分:意对即可,共2分。

溪居即事

崔道融

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7.结合诗歌内容,说说这首小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2分)

8. 三四两句描绘出了一个怎样的农村儿童形象? (2分)

7.答案:临水的村庄、疏落的篱笆、飘悠的小船、波光粼粼的溪水、虚掩的柴门、奔跑的儿童,诗人勾画了一幅恬静、平和的水乡春景图。画面和谐而富有诗意。

评分:意近1分,语言流畅1分,共2分。
8 .答案:一个“疑”,一个“急”字,写出了儿童的热情淳朴、天真可爱。

评分:意对即可,共2分。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