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引
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15、 一、二两句写出了秋风的什么特征?(2分)
16、“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意境与下面哪一项最相近?( )(2分)
A.、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B.、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C.、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D.、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5、(2分)萧索凄凉的特点。(学生用诗歌中的“萧萧”回答,也得分)
16、(2分) A
山中杂诗(吴均)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18、请根据诗文用优美的语句描绘诗人所见的山中美景。(2分)
19、这首诗短短四句,一句一景,句句不离“山中”的主题,请说说所表达的主要感情。(2分)
18、略
19、这首诗描写了诗人住在山中的有趣生活,展示着诗人闲淡自得的情怀(或表现对自然山水的喜爱之情)。
东栏梨花(4分)
宋·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枝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16、这首诗的一、二句写出了梨花哪些特点?(2分)
▲
17、第三、四句流露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
16.(2分)写出了梨花颜色雪白(淡白)、花开繁茂(满城)的特点。
17、(2分)流露了作者内心的惆怅,和感叹人生短促、美景易逝的思想感情。
题丰晚 周敦颐
花落柴门拾夕晖,昏鸦数点傍林飞。
吟余小立阑干外,遥见樵渔一路归。
15.这首诗中哪一句交代了诗人观景的立足点?(2分)
16.诗人描写昏鸦时为什么用“点”而不用“只”,说说你的理解。(2分)
15.吟余小立阑干外(2分)
16.因为诗人写的是晚景,天色昏暗,加上距离较远,望过去自然更像“点”,用“点”比用“只”更形象。(2分)
齐安郡中偶题
(唐)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
(宋)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______时刻的景色,均以荷与_______为诗歌的主要意象。(2分)
(2)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的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3分)
23.(1)傍晚 西风(2分)
(2)拟人表现手法。(+1)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1)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1)(3分)
东栏梨花
宋·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枝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21.这首诗的一、二句写出了梨花哪些特点?(2分)
22.第三、四句流露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四、作文
21、写出了梨花颜色雪白(淡白)、花开繁茂(满城)的特点。(2分)
22.流露了作者内心的惆怅,感叹人生短促、美景易逝的思想感情。(2分)
春思 贾至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22.诗的第一、二句,写出了春天景色的什么特点?(2分)
23.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21、明媚动人、生机盎然。(意思相近即可)(2分)
22.全诗侧重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愁思。(用美好景色反衬内心的愁恨)。(2分)
过湖
俞桂
舟移别岸水纹开。日暖风香正落梅。
山色蒙蒙横画轴,白鸥飞处带诗来。
21.诗中有画。(2分)
发挥想象,完成《过湖》由诗句到画面的转换:
初春时节,诗人乘一小舟离开湖岸,水面荡起波纹;和风携来花香,梅花悄然飘落。抬头望去,
22.景中有情。(2分)
古人云:“诗以情为主,景为宾。情哀则景哀,情乐则景乐。”诗中所绘之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21、(2分)远处群山若隐若现,像画轴般横在天地间;忽有白鸥翩翩飞来,给人带来吟诗的雅兴。
22、(2分)愉悦、快乐。(大意写出即可)
春 雪
韩 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7、诗中“惊”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2分)
8、简要赏析三、四句运用修辞手法的妙处。(2分)
7、(2分)表现了作者突见春色萌芽时惊喜的心情(语意相近即可)
8、(2分)三、四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白雪描绘得美好而富有情趣,表现了它带给人的欣喜之感。白雪等不及春色的姗姗来迟,特意穿树飞花,装点出一派春色,突出了雪通人心的灵性。(明确修辞手法及其作用,简要赏析,语意相近即可。)
阅读陶渊明的《饮酒》,完成8~10题(6分)
【甲】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乙】
幽兰生前庭,含薰待清风。清风脱然至,见别萧艾中。
行行失故路,人道或能通。觉悟当念还,鸟尽飞良弓。
8.结合作者经历,你认为【甲】文的诗句“此中有真意”的“真意”指
;【乙】文中的“觉悟当念还”中的“还”指的是 (2分)
9.请从下面A.、B.两句中任选一句,描绘出诗句中展现的场景。(2分)
A.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B. 幽兰生前庭,含薰待清风。
10.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抒发怡然自得的闲适心情相比,你觉得乙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分)8. (2分)“真意”指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谛。“还”指归隐田园。
9.(2分) A。在夕阳的照耀下,庐山仿佛披上了一件彩衣,不时有成群结对归巢的鸟儿,吱吱喳喳,打破了山林的幽静。B.兰花幽幽生长在正屋前的庭院中,内蕴着芳香之气等待清风的吹拂,把它吹到远方去。(意对即可)10.(2分)表达诗人洁身自好、厌弃官场、盼望归隐田园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