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1)请找出作品中能直接反映出诗人直言上谏后命运发生急剧变化的句子。(2分)

(2)颔联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态?试作简要分析。(3分)

(1)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2分)

(2)想要为皇帝革除弊端,哪能因衰老就吝啬残余的生命!这一联表明了诗人对国家的忠心,同时表明自己因忠心却被贬的抑郁不平的心情。(3分。心态1分,分析2分。意思对即可给分。)

(5分)

鲁山山行

北宋·梅尧臣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1)“适”、“何许”是什么意思?请选择其中一个回答。 (2分)

(2)“好峰随处改”中的“改”能改为“有”吗?请说明理由。 (3分)

(1)适,恰好。何许,何处,哪里。(写出一个意思即可得2分。)

(2)共3分。不能(1分)。“有”体现的是静态(1分),“改”体现的是动态的画面,正切合题目山行的意思(1分)。(“改”字能突出山峰随着观看角度的变化而变化(1 分),表现诗人闲适自得的心情(1分),而“有”字没有这种表达效果。)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节选) 杜甫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画线描写景物的句子有什么作用?(3分)

(2)“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表现诗人怎样的情怀?(2分)

(1)渲染凄苦(雨前阴沉__或暗淡愁惨)的气氛,衬托诗人愁苦的心情,为下文写屋破又遭连夜雨的苦况做铺垫。(答出一点2分,答出两点3分,意对即可)

(2)表现了诗人体察民生疾苦、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与情怀。(2分,意对即可)

黄鹤楼(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6.想象“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展现的画面,用生动的语言进行描绘。(3分)

7.本诗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感。(2分)

6.示例: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从黄鹤楼遥望对岸,汉阳的树木郁郁葱葱,鹦鹉洲上芳草茂盛,这一切都清晰可见。

评分意见:本题共3分。景物完整2分,语言生动1分。

7.思乡

评分意见:本题共2分。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6. 请从写作手法的角度谈谈你对“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句的理解。(3分)

7. 选出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 ) (3分)

A. 这首五言律诗,前两联写“感时”,后两联写“恨别”,抒发了诗人感时忧国、思家念亲的情怀。

B. 首联直言“春望”所见,一个“破”字,使人触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叫人满怀凄然。

C. 一个“望”字统领了前两联的内容。目光由远而近,由小到大,从山河到草木,再

到花鸟,视觉也由部分到整体,由浑浊到清晰。

D. 颈联结构工整,感情浓郁,表现了诗人在消息隔绝又盼家书不至时的迫切心情。尾

联以诗人的情态作结,用一“搔”字,更显示了愁苦之心。

6.示例一:花鸟本是令人赏心悦目的春景,但在国破家亡时,怎能不见花而落泪,闻鸟而惊心。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抒发了诗人感时忧国、恨别思家之情。

示例二:因感时,花亦溅泪,因恨别,鸟亦惊心。诗人将主观感情“移情”或“拟人化”到花鸟身上,使花鸟亦含悲,更显人的悲伤。抒发了诗人感时忧国、恨别思家之情。

评分意见:本题共3分。分析句义1分,赏析手法1分,诗人的思想感情1分。

7.C    (一个“望”字统领了前两联的内容。目光由远而近,由大到小,从山河到草木,再到花鸟,视觉也由整体到部分,由浑浊到清晰。)

评分意见:本题共3分。

古诗赏析 (3分)

田园乐 (唐)王维

萋萋芳草春绿,落落长松夏寒。

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

  【注】落落:松高貌。 衣冠:士大夫的穿戴。 

8.你是怎样理解第二句中的“夏寒”一词的?(1分)

9.三、四两句描绘了一种怎样的生活?(2分)

8..这里的“夏寒”应该理解成松树葱郁、茂盛给人以阴凉之意(1分)评分标准:意对即可。共2分。

9..描绘了一种闲适、平和、质朴的田园生活。评分标准:点出“恬淡、悠然、平和、闲适”等其中一个,得1分,指出质朴或“淳朴”等,得1分。共2分。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4分)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3、本诗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我们却可以从 ▲ 一词中看出月色的空明皎洁,这两句诗描写出景物 ▲ 的特点。(2分)

14、“不知秋思落谁家?”以委婉的设问,道出作者怎样的情思?(2分)

13、(2分)地白  清冷(寂静)

14、(2分)表达了诗人的望月怀远、怀人之情,思念之情。(答出一点即可)

古诗赏析。(4分)

渡汉江 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夏。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1)一、二句从空间的阻隔、 三方面来表达诗人的思乡之情。(2分)

(2)简述第三句的“怯”不能换成“切”的理由。(2分)

答:

(1)音书的断绝 时间的久远  (2)“怯”表达了诗人对家人的担心,深怕家人遭到不幸,下句的“不敢问”就印证了这一点;而“切”只是表现诗人想见家人的急切心情,与下句不一致。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底。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①这首诗描写西湖早春景象的诗歌,作者的写景线索是 ,最能表达诗人情感的词语是“

②这首诗颈联中“乱花”和“浅草”能分别改成“野花”“青草”吗?为什么?

(4分)①作者的行踪,“最爱 ”(一空1分)②不能。“乱花”一词形象地表现出野花一簇簇、一团团而又凌乱无序零星开放自然状态,(1分)“浅草”一词表明青草刚露头不久,“乱花”与“浅草”正恰到好处地表现了西湖初春特有的景象,(1分)表达作者的欣喜之情。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