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 上

徐元杰

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

风日晴和入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

20.说说诗中使用“乱”字的好处。(2分)

21.全诗写出了游人怎样的心情?(2分)

20. “乱”字不仅形象地描绘出红林深处传出的此起彼伏的鸟鸣声,还表现出黄莺上下飞舞,穿梭于林间枝头的动感。

21、写出了游人愉快的心情。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

杜甫

兵戈不见老莱衣,叹息人间万事非。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

黄牛峡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在成都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时定的。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定。②老莱衣:相传春秋时隐士老莱子,七十多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使双亲欢娱。

③黄牛峡:位于宜昌之西。韩十四去江东探亲要经过此地。

7.(1)从这首诗内容看,“万事非”中的“万事”是指哪些事?(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这首诗的第三联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诗中蕴含了诗人哪些情感。(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不见老莱衣,无家寻弟妹,何处访庭闱,犹恐未同归

(2)①以静衬动,“黄牛峡静滩声转”句以峡岸的静衬托江水的汹涌,表现了对友人行程艰难的忧虑。②寓情于景。“白马江寒树影稀”句描写江边寒风中树影稀疏的凄凉之景,将因友人离去而孤寂伤感之情寄寓其中。③虚实结合,“黄牛峡静滩声转”句虚写,是想像友人过黄牛峡时的情景,“白马江寒树影稀”句是实写,写诗人在江边送别韩十四的情景。一虚一实,抒发了作者与友人离别之时的伤感。④听觉与视觉相结合,“黄牛峡静滩声转”句作者从听觉角度描绘一路辗转旅途艰险的情景,“白马江寒树影稀”句从视觉角度当时的离别之景。(答出两点即可)

   (3) 表现出诗人深厚的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对亲人的怀念,对家破人散的孤寂哀痛之情,对友人离去的惜别之情,对友人的勉励之情。(答出3点即可)

山中留客

张旭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1)诗中一个“”字生动地写出了山林春光明媚、生机勃勃的美好景象。(1分)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分)

【古文阅读】

8.(3分)(1)弄(1分)(2)表达了诗人对山林的喜爱之情和对客人的挽留之意。(2分)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7. (1)诗中动静结合的写景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2)诗的前两联主要写了哪些景色? 这些景语中蕴涵着诗人什么样的心情?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1分)

(2)主要写桐庐江的夜景,即暗山猿叫、大江静夜急流、风吹草木、月照孤舟的景色。(2分)蕴涵着诗人凄清孤寂的心情。(1分)

(3)表达了诗人思乡(1分)怀友(1分)之情。 

最爱东山晴后雪 [宋]杨万里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只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注]①本诗为《雪后晚睛,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中的一首。

10.阅读上面的一首诗,回答问题。(4分)

(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赏析“软红光里涌银山”中“软”或者“涌”字的妙处。(二字选一赏析即

可)(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分)诗人只顾寻胜景而不觉春寒,驻足春风夕阳中凝望东山,对东山雪景充满喜爱之情。(心境悠闲、陶醉于自然美景而欣然忘我。) (请根据具体情况设置答案标准及分配分值)

(2)(2分)“软”字以触觉写视觉,生动地写出了夕阳余晖可感可触、柔和温暖的独特美感。“涌”字化静为动,形象的描绘出在夕阳红光映照之下,白雪覆盖的东山如银涛涌出的奇丽景象。

使至塞上

王 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22.“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一句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

23.用自己的话,描绘“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展示的“千古壮观”。(2分)

22.诗人以“蓬”、“雁”自比,从中透露出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2分) 

23.黄沙莽莽,无边无际,草木不见,行旅断绝。极目远眺,一缕孤烟劲拔坚韧、刚直有力地升腾在天的尽头,俯首远瞰,黄河横贯沙漠,天空挂着一轮圆圆的落日。(意思对即可,2分)

傅天虹

天空生动,是因为有了飞鸟

那是一串移动的音符

而我只是一粒石子,不祈求完美

也请大地至少给我一点花纹。

(1)怎样理解“天空生动,是因为有了飞鸟”?

(2)诗中“我作为一粒石子,不求完美,也请大地给一点花纹”你从中悟出作者怎样的追求?

(4分)(1)因为动态的飞鸟充满活力,给静态的天空带来生机。     (2)十全十美的人是没有的,但作为人绝不能因此降低自己的要求,哪怕自己平凡得像一颗石子,总希望他有一点花纹,这是人对美的天性追求。

秋风引 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注:刘禹锡曾在偏远的南方经历了一段很长时期的贬谪生活,这首诗正是作于所贬之地。

10.(1)“雁”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通常与 情感相连。(2分)

(2)秋风吹动“庭树”,为什么“孤客最先闻”?揣摩诗人心境,说说自己的理解。(3分)

(1)思乡、旅思等,皆可。(2分)

(2)示例:“最先”二字暗示旅情归思的。照说,秋风吹到庭树,每个人都可以听到,不应当有先后之分。而惟独“孤客”“最先”听到,可以想见,他对时序、物候有特殊的敏感,表现他的孤独和思乡心切。

    评分标准:诗人心境1分,通过诗歌意象分析2分。

鹿寨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6.王维的诗 “诗中有画”。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本诗的后两句所展现出的美丽图景,并用简洁的语言写出其美在何处。(共3分)

7.本诗的前两句如何写出了此山的“空”?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3分)

6.(3分)夕阳的一抹余晖照射到幽深茂密的树林中,又映射到青青的苔藓上。(2分)诗人敏锐地捕捉到了光与影的这种转瞬即逝的组合,以光亮反射幽暗,更加衬托出周围的幽暗与宁静的美。(1分)

7. (3分)“不见人”才显得“空”,“但闻人语响”正是说明了这个地方非常静,才听到了人的声音。(1分)以动衬静,反衬出空寂的氛围。(1分)通过描绘幽静的景色,借以反映其宁静的心境或隐逸的思想(1分)

春日偶成程颢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10.①春日里诗人被什么景色所感染?(2分)

②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怎样的心境?从哪句诗可以看出来?(2分)

 ①诗人被云淡风轻、春花烂漫的春日景色所感染(能写出春日景色得1分,简单描述得2分)。②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轻松、欢乐、愉悦的心境,从“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的诗句中可以看出来。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