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5分)
春 寒
陈与义
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
宴词
王之涣
长堤春水绿悠悠,畎‚入漳河一道流。
莫听声声催去棹ƒ,桃溪浅处不胜舟。
注释:园公:诗人自号。‚畎:quǎn ,田间小沟。ƒ棹:船桨。
⑴两首诗都描绘了春天的景象,《春寒》所写的春天有着 的特点,《宴词》所写的春天有着 的特点。(2分)
⑵请赏析这两首诗所表达的不同情感。(3分)
.⑴寒冷;生机盎然(2分,一空1分,意思符合即可)
⑵《春寒》通过海棠挺身独立在寒风冷雨中,灿烂地开放表现了诗人对海棠的生机蓬勃和勇敢无畏的赞美。《宴词》描绘了长堤逶迤,春水碧绿的生机盎然的景象,以乐景衬哀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不舍。(3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分析1分,赞美1分,孤傲、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也可
北山 王安石
北山输①绿涨横陂②,直堑③回塘滟滟时。
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
①输:送。②陂:池塘。③直堑:直的护城河
18.诗中的“输绿”一词用得好,请你说说它好在哪里。(2分)
▲
19.诗歌的三、四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
18、“输绿” 一词,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春天盎然的生机及山泉的澄碧。
19、写出诗人留连于自然的美景中,不忍归去。从而表达了诗人闲适散淡的心绪。
早 梅
齐 己
万木冻欲开,孤根暧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11.在诗人齐已笔下,“早梅”具有怎样的特点?请概括作答。(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诗歌第二联原为“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后将其中的“数枝”改为“一枝”,请谈谈这样修改的妙处。(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①不畏严寒 ②傲然独立(清丽脱俗,素雅高洁)。(一点1分,共2分。语意相近即可)
12.将“数枝”改为“一枝”,照应题目,突出其开放之“早”(1分),显示出“早梅”的不同寻常,更突出它傲然独立的个性(1分)。(语意相近即可,2分)
田园乐(其四)
(唐)王维
萋萋芳草春绿,落落①长松夏寒。
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②。
【注释】①落落:松高大的样子。 ②衣冠:士大夫的穿戴。
8.你是怎样理解第二句中的“夏寒”一词的?(2分)
9.三、四两句描绘了一种怎样的生活?(2分)
8、(2分)
这里的“夏寒”应该理解成松树葱郁、茂盛(1分),给人以阴凉之意(1分)。(意对即可。)
9、(2分)
描绘了一种闲适、平和、质朴的田园生活。(评分标准:点出“恬淡、悠然、平和、闲适”等其中一个,得1分,指出“质朴”或“淳朴”等,得1分。共2分。)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7.阅读上面的一首诗,回答问题。
(1)首句的景物描写在诗中起什么作用?(2分)
(2)末句通过对比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1)交代了送别时的环境,渲染了凄凉的氛围,烘托了人物悲凉的心情
(2)体现了友人别离后的孤寂,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依依不舍地深情。
咸阳值雨
温庭筠
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蒙隔钓船。
还似洞庭春水色,晓云将入岳阳天。
11. 阅读上面的一首唐诗,回答问题。(4分)
(1)诗中“悬”、“隔”两字都用得极妙请任选其一略作分析。
(2)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11.(1)示例一:“悬”字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咸阳雨景的雨脚如麻连绵不绝的特点。
示例二:“隔”是隔开写出了“钓船”若隐若现、似有似无的景致,营造了一种烟雨空濛的意境。
(2)示例一:诗人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诗中一、二句实写眼前的咸阳雨景,三、四句虚写心中境。全诗用“还似”一词将一北一南、一实一虚两幅图景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描绘出了空濛飘渺的雨景。(答出“虚实结合”即可得满分)
示例二:诗人运用了联想的表现手法。诗人由眼前的咸阳雨景联想到洞庭春水色描绘出了空濛飘渺的雨景。(答出“联想”即可得满分)
湖 上
徐元杰
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
风日晴和入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
20.说说诗中使用“乱”字的好处。(2分)
21.全诗写出了游人怎样的心情?(2分)
20. “乱”字不仅形象地描绘出红林深处传出的此起彼伏的鸟鸣声,还表现出黄莺上下飞舞,穿梭于林间枝头的动感。
21、写出了游人愉快的心情。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①
杜甫
兵戈不见老莱衣②,叹息人间万事非。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
黄牛峡③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在成都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时定的。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定。②老莱衣:相传春秋时隐士老莱子,七十多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使双亲欢娱。
③黄牛峡:位于宜昌之西。韩十四去江东探亲要经过此地。
7.(1)从这首诗内容看,“万事非”中的“万事”是指哪些事?(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这首诗的第三联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诗中蕴含了诗人哪些情感。(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不见老莱衣,无家寻弟妹,何处访庭闱,犹恐未同归
(2)①以静衬动,“黄牛峡静滩声转”句以峡岸的静衬托江水的汹涌,表现了对友人行程艰难的忧虑。②寓情于景。“白马江寒树影稀”句描写江边寒风中树影稀疏的凄凉之景,将因友人离去而孤寂伤感之情寄寓其中。③虚实结合,“黄牛峡静滩声转”句虚写,是想像友人过黄牛峡时的情景,“白马江寒树影稀”句是实写,写诗人在江边送别韩十四的情景。一虚一实,抒发了作者与友人离别之时的伤感。④听觉与视觉相结合,“黄牛峡静滩声转”句作者从听觉角度描绘一路辗转旅途艰险的情景,“白马江寒树影稀”句从视觉角度当时的离别之景。(答出两点即可)
(3) 表现出诗人深厚的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对亲人的怀念,对家破人散的孤寂哀痛之情,对友人离去的惜别之情,对友人的勉励之情。(答出3点即可)
山中留客
张旭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1)诗中一个“ ▲ ”字生动地写出了山林春光明媚、生机勃勃的美好景象。(1分)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分)
▲ 【古文阅读】
8.(3分)(1)弄(1分)(2)表达了诗人对山林的喜爱之情和对客人的挽留之意。(2分)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7. (1)诗中动静结合的写景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2)诗的前两联主要写了哪些景色? 这些景语中蕴涵着诗人什么样的心情?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1分)
(2)主要写桐庐江的夜景,即暗山猿叫、大江静夜急流、风吹草木、月照孤舟的景色。(2分)蕴涵着诗人凄清孤寂的心情。(1分)
(3)表达了诗人思乡(1分)怀友(1分)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