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使至塞上(唐·王维) 【乙】从军行(唐·王昌龄)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8、乙诗中一、二句写景对表现戍边将士有什么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从内容上看,两首都是________诗,但表达的情感却不同。请联系背景与诗句具体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前两句渲染西北边疆的空旷凄凉、艰苦险恶,衬托出戍边将士战胜艰难困苦的大无畏精神。(2分)

9、边塞   《使至塞上》表达了诗人对受朝廷排挤、不得志的愤懑和孤寂思乡的情怀;而《从军行》中“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则表现了守边将士立誓破敌、决战到底的顽强斗志和爱国主义的情怀。(4分)

田家

宋·郑獬

田家汩汩流水浑①,一树高花明远村。 云意不知残照②好,却将微雨送黄昏。

【注释】①浑:这里是满的意思。②残照:夕阳。

14.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流水汩汩、高花满树的景象,其中“ ”字尽现田园清朗意境。(1分)

15.云本无知,诗人却怨云“不知”。这看似无理的抱怨,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14.(1分)明   15.(2分)蕴含着诗人对夕阳的喜爱(留恋、眷恋)之情。

                         

咏 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咏 柳

宋·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1)贺知章笔下的柳是 的形象,曾巩笔下的柳是 的形象。

(2)请赏析这两首咏柳诗所表达的不同情感。

(1)生机勃勃的柔美的形象;轻浮、猖狂的势利小人形象。(2分,意思符合即可)

(2)贺知章咏物抒情,通过赞美柳树,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曾巩借物说理,贬抑与嘲讽了小人尽管一时得志、气焰嚣张,但终究逃不出历史的惩罚。(3分,意思符合即可)

画菊

元·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唐·郑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①瓦松:一种寄生在高大建筑物瓦檐处的植物,能开花吐叶,但“高不及尺,下才如寸”,没有什么用处。

(1)以上两首诗描写的菊花形象耐人寻味,请从①“独立疏篱趣未穷”和②“露湿秋香满池岸”中任

选一句作具体描绘。

(2)请赏析这两首诗所表达的不同情感。

(1)“独立疏篱趣未穷”:独自开放在稀疏的篱笆旁边,迎寒凌霜,孤傲绝俗,让人心生喜悦,觉得与众不同。“露湿秋香满池岸”:沾满晨露的丛丛秀菊湿润晶莹,含露绽放,散发出缕缕幽香,飘满了水池岸边。(2分,任选一句,想象合理,描写形象即可)

(2)第一首借菊花表示自己坚守高尚节操,宁死不屈(向元朝投降)的决心。第二首借菊花表达奉献芳香、不求高位、不慕荣利的思想品质。(3分,写出一首2分,写出二首满分,意思符合即可)

诗词鉴赏(3分)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__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所描绘的画面,具有怎样的特点?(1分)

2、 真正“不知__恨”的是什么人?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分)

(1)特点是朦胧(迷茫),冷寂(悲凉)(意思对即可)(2)真正不知__恨的是醉生梦死的统治者。全诗表达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意思对即可)

送人之松江

宋·俞桂

西风萧瑟入船窗,送客离愁酒满缸。

要记此时分袂处,暮烟微雨过松江。

别董大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袂:袖子。诗中“分袂”是分别的意思。

21、《送人之松江》所写送别的季节是 ,《别董大》所写送别的季节是

22、请赏析这两首送别诗所表达的不同情感。

21. 秋季、冬季(2分)

22.前诗通过写西风烟雨等环境和借酒消愁,来表现诗人离别时沉重、悲伤的情绪,后诗通过劝勉朋友天下到处有知己,来表现诗人离别时乐观旷达的胸襟。(2分)

阙 题

(唐) 刘慎虚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时有落花至,远闻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①“阙”同“缺”,此诗原题在流传过程中遗失。②每:每当。

21、白云深处,清溪岸边,山路蜿蜒,柳条掩映,体现了“读书堂”环境之 (请用诗中的一个字概括,1分)。

22、诗人善于从感官的角度表现景物的特点,请以第二联为例分析。(3分)

21、幽(1分)

22、示例:这一联从视觉角度描写了缤纷的落花,清澈的流水;从嗅觉的角度描写流水(花)

的芳香,表现出环境的清静(优美宜人)。(3分)

阅读杜荀鹤的《小松》 一诗,完成第5题。(6 分)

自小刺头深草里, 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 直待凌云始道高。

注释:时人:指普通的人。凌云:直冲云霄。始道:才说。

5.⑴诗的首句是抓住小松的哪两个特点来写的?(2 分)

⑵诗人出身寒微,虽然年轻时就才华毕露,但由于“帝里无相识”,以至屡试不中,报国无门。你觉得作者借这首诗讽刺了什么?(2分)

⑶韩愈的《马说》中有一句与这首诗表达的意思相近,请你默写出来。(2分)

(1)矮或小、刺头(2)讽刺了以身世取人的世俗之人目光的浅陋(3)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夏日登车盖亭

蔡确   

纸屏石枕竹方床,手倦抛书午梦长。

睡起莞然成独笑,数声渔笛在沧浪。

【注释】①蔡确:嘉祐四年(1059年)中进士。元丰五年(1082年),拜尚书右仆射,元祐元年(1086年),罢知陈州。元祐二年(1087年)因为受其弟蔡硕牵连,被贬知安州。②纸屏:纸糊的屏风。

13. 诗的前两句描写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描述。(2分)

14. 你从第三句中的“独笑”中读出了诗人怎样的一种心情?(2分)

13. 夏日炎炎,诗人携几卷书,前往车盖亭里纳凉,躺在纸糊的屏风遮挡的竹方床上,头枕着石枕,翻看着诗书,感到有些困倦,随手把书一丢,渐渐进入了梦乡。(2分,意思符合即可)
14. 作者贬官后的闲适安逸的心情。(答出“豁达、洒脱”之意也可)(2分)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5分)

春 寒

陈与义

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

宴词

王之涣

长堤春水绿悠悠,畎入漳河一道流。

莫听声声催去棹ƒ,桃溪浅处不胜舟。

注释:园公:诗人自号。‚畎:quǎn ,田间小沟。ƒ棹:船桨。

⑴两首诗都描绘了春天的景象,《春寒》所写的春天有着 的特点,《宴词》所写的春天有着 的特点。(2分)

⑵请赏析这两首诗所表达的不同情感。(3分)

.⑴寒冷;生机盎然(2分,一空1分,意思符合即可)

⑵《春寒》通过海棠挺身独立在寒风冷雨中,灿烂地开放表现了诗人对海棠的生机蓬勃和勇敢无畏的赞美。《宴词》描绘了长堤逶迤,春水碧绿的生机盎然的景象,以乐景衬哀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不舍。(3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分析1分,赞美1分,孤傲、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也可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