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东早春
杨巨源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6.这首诗所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赏析诗中“清”字的妙用。(3分)
6. 答案:写诗人对早春景色的热爱(喜爱);这里不仅指早春景色本身的清新可爱,也兼指这种景色刚刚开始显露出来,还没引起人们的注意,所以环境也很清幽。
评分:共3分。前一问1分,后一问2分。意思对即可。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8-9题。(4分)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8.解释词语并按要求完成题目:(2分)
饯别: 诗中与此相对应的诗句是;
9.对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一句有许多读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觉得消极避世的思想比较鲜明,不值得欣赏;你如何正确看待这句中蕴含的思想情感。(2分)
8.(2分)饯别: 以酒食送行 诗中与此相对应的诗句是; 对此可以酣高楼
9.(2分) 虽然流露出消极避世的思想,但更深刻的体现了作者不愿同流合污的清高,是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激愤。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各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1)“风正一帆悬”一句中“悬”字用得很妙,请略作赏析。
答:
(2)下列对诗句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写出了人在他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
B.诵读颔联时应该使用上扬的语调,体现诗句平野开阔、大江直流的宏大气势。
C.颈联妙在诗人无意说理,却通过拟人手法,在描写景物和节令之中,蕴涵着一种自然的理趣。
D.尾联紧承颈联,抒发了诗人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激动的心情。
答案:“悬”是端端正正地高挂的样子。诗句妙在通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视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大景象生动地再现了出来。
答案:D
【解析】抒发了诗人盼望早日归家的浓浓思想之情。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各题。
赤 壁
杜 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这是一首怀古咏史之作,是诗人经过赤壁这个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诗是由什么引发“怀古幽情”的?
答:
(2)怎样理解“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答:
答案:(1)由一件古物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感慨。(在那次大战中,遗留下来的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沙中,经过了六百多年还没有被时光销蚀掉,经过自己一番磨洗,鉴定了它的确是赤壁之战的遗物,不禁引发了“怀古之幽情”)
(2)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各题。
无 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1)李商隐写了不少“无题”诗,以“无题”为题等于没有题目,请你根据诗的内容或情感为本诗拟写一个题目。
答:
(2)请你从内容、情感、语言或写法四个方面,任选一个角度对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进行品析。
答:
答案:(1)《相思》(思念、愁思、离情、别思、伤别等)(拟题扣住诗歌内容、情感即可)
(2)内容、情感:本句表达了诗人对所爱的人至死不渝的深情(诗人借写爱情抒发了政治失意的苦闷之情)。语言、写法:从比喻、对偶(谐音)、双关等修辞的角度或语言风格的悲剧色彩等角度谈都可;如扣住“到”或“成”、“方”或“始”中某一字的强调作用谈。
对比阅读下列古诗词,完成问题。
[甲]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 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乙]送 友 人
李 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① 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② 鸣。
[注]①孤蓬:随风飘动的蓬草。诗人用“孤蓬”喻指即将孤身远行的友人。②班马:离群的马。这里指载人远离的马。
(1)试发挥合理的想象,把乙诗中的“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诗句所表达的画面描述出来。
答:
(2)甲诗中“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和乙诗中“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各表达的是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答案:(1)示例:就要和朋友分手了,李白挥挥手,说:“我们就在此告别吧!”然而那两匹马仿佛懂得主入的心情,也不愿脱离同伴,临别时禁不住萧萧长鸣,似有无限深情。
(2)甲诗:我们分手之后,虽然天各一方,但是不必悲伤。海内有知心的朋友,即使远隔天涯,也像是近邻一样。乙诗:表达与友人难分难舍、依依惜别之情。
对比阅读下列古诗词,完成问题。
[甲]赤 壁
杜 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乙]咏 赤 壁
王 周
若使曹瞒忠汉室,周郎焉敢破王师。
帐前斫案决大计,赤壁火船烧战旗。
(1)甲、乙两诗的第一、二两句同写一件事,但在构思上迥然不同,试说说两诗的第一、二两句在构思上有何不同。
答:
(2)试分析“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和“若使曹瞒忠汉室,周郎焉敢破王师”所表达的内容有何不同?
答:
答案:(1)甲诗以小见大,用一支战争遗留下来的箭头来代指赤壁大战;乙诗大处着笔,直接写赤壁大战这件事。
(2)前者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的命运,以小见大,别出心裁;后者嘲讽曹操背叛汉室,才有如此惨败的下场。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各题。
题古木苍藤图
蓝 仁
风云气质雪霜踪,独立空山惨淡中。
惭愧藤萝争附托,年年春色换青红。
(1)阅读诗的第一、二两句,说说诗人描写了古木怎样的特点。
答:
(2)试简要赏析“惭愧藤萝争附托”中“争”字的表达作用。
答:
答案:(1)坚贞不屈,独立不依。
(2)形象地写出了藤萝以攀附为荣的状态,表现了作者的揶揄、讽刺之情。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各题。
小儿垂钓
胡令能
篷头稚子学垂纶① ,侧卧莓苔② 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注]①垂纶:钓鱼。纶,钓鱼用的丝线。②莓:一种小草。苔:苔藓植物。
(1)试赏析“侧卧莓苔草映身”中“映”字的作用。
答:
(2)试简要赏析本诗的三、四两句刻画的小儿形象。
答:
答案:(1)示例:青苔上绿草能映衬着小儿的身影,突出表明了青苔绿草的绿。
(2)示例:路人向他打问,小儿只是“遥招手”。他之所以要以动作来代替答话,是害怕把鱼惊散。他的动作是“遥招手”,说明他对路人的问话并非漠不关心。“遥招手”这一细节形象地塑造了一个天真、活泼的儿童形象。
阅读孟浩然的《岁暮归南山》 一诗,完成第7 题。(6 分)
岁暮归南山 唐·孟浩然
北阙休上书①,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 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 青阳逼岁除②。
永怀愁不寐, 松月夜窗虚。
【注释】①北阙:皇宫北面的门楼,汉代尚书奏事和群臣谒见都在北阙,后因用作朝廷的别称。②青阳:指春天。
7.(1) 诗中语意双关,把迷濛空寂的景色与内心的情感交融在一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分)
(2) 请简要赏析颈联“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中“催”“逼”二字的妙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结合诗歌内容,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诗人“愁不寐”的原因。(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1)松月夜窗虚。(1分)
(2)“催”“逼”二字运用了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白发频生催人日渐衰老,阳春来到逼得旧岁逝去,表达了作者仕途渺茫,年华老去,功名未就的忧虑焦急与无奈之情(3分)
(3)“不才明主弃”——有才不被皇帝赏识;“多病故人疏”——因自己多病与故人疏远;颈联——年华老去,功名未就。(2分,答到其中两点即可得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