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6.这是一首咏物诗,第一二句从 ▲ 、 ▲ 、 ▲ 等方面写出了蝉的特点。(2分)
7.这首诗给我们以什么启示?请简要谈谈你的认识。(1分)
▲
8.解释下列文言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
⑴以为且噬已也( ▲ ) ⑵普少习吏事( ▲ )
⑶缘坡植牡丹、芍药( ▲ ) ⑷策勋十二转( ▲ )
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⑴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
▲
⑵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
6.形状、饮食(习性)、声音(写到两个方面即可得2分,共2分)
7.品格高尚的人,并不需要那些外在的凭借,像地位、权势、吹捧等,他本身自然会有很强的昭示力,能够声名远播。(用书上的表述亦可。) (1分)
8.将要 熟悉 沿着 记功(每词解释0.5分)
9.曾经驾着黄鹤返回到这里休息,就用(黄鹤)命名(这座楼)。(1分,有两处明显错误,该句不得分)
老虎见到它,(是)非常巨大的东西,把它当作神。(1分,有两处明显错误,该句不得分)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共7分)
岑 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6、请你描绘出画线句子所表达的意境。(2分)
7、本诗中,从视觉角度看,色彩鲜明,红白映衬的两句诗是“________ _ ,_____ ____ ___。”(2分)
8、这首诗前十句重在咏雪,后八句则主要是写__________ __。(填2个字)(1分)
9、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
6、一夜之间,大地银装素裹,焕然一新,竟变成了异样的银装素裹的冰雪世界。这玉树琼枝,千姿百态的冰雪世界,却春风阵了,象是醉人的芬芳灿烂的江南春色。
7、纷纷暮雪下辕门 风掣红旗冻不翻 8、送别
9、抒发了因朋友返京而产生的无限惆怅的感情。
使至塞上
王维【唐】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24、用自己的话说说对第二联诗句的理解。(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红楼梦》里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但要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字,竞再也找不出两个字来。”请你说说这两个字好在哪里。(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已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又像振翅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暗写诗人内心幽微难言的激愤、抑郁的情感。
“直”状孤烟之高,表现了景物劲拔坚毅之美。“圆”状落日之低,给人以亲切温暧,而又苍茫的感觉 。这两字景中有情,不仅准确描绘了沙漠雄浑壮观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深切的孤寂之情。
对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怀旧空吟闻笛赋”中的“闻笛赋”,指晋代向秀的《思旧赋》。这篇赋是向秀为悼念被司马昭杀害的朋友嵇康等而写的。诗人用这个典故也有怀念被贬被害的朋友之意,以及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 B:“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诗比喻诗人自己在政治上遭受打击,眼看着别人纷纷志得意满。这两句诗也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C:这首诗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前四句低沉愤懑,后四句高昂乐观,前后形成鲜明对比。 D:本诗既表现了诗人被贬宫之后凄楚难言的激愤之惰,也表现了诗人对仕宦升沉和世事变迁的豁达乐观的胸襟。
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6分)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注释】①董大:指唐代著名的琴师董庭兰。②黄云:乌云。③曛 :昏暗。白日曛,即太阳黯淡无光。
⑴、“千里”,有人写作“十里”,你认为用那个字更好?为什么? (3分)
⑵、诗的后两句表达了对友人怎样的情谊?这两句与王维送别诗“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格调有什么不同?(3分)
⑴用“千”字好。“千里”境界壮阔,可以着力渲染凄寒悲苦的气氛,又与诗的后两句情调相谐。
⑵、表达了对友人的劝慰和赞美之情,鼓励朋友乐观豪迈,积极进取。这两句诗气势雄壮,胸襟开阔,一扫缠绵忧怨的老调,是壮伟之音。
对王安石《登飞来峰》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A:诗人借写登塔远望,抒发了自己踌躇满志、不畏困难的情怀。 B:塔建在山上更显其高,故云“千寻”,这里极写诗人登临之高。 C:在本诗中,“浮云”这一意象用来比喻具有积极意义的事物。 D:这首诗将写景和抒怀紧密结合起来,有力地突出了诗的主题。
对下面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A: 一二句借齐鲁大地来烘托泰山那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岱宗即东岳泰山。 B: 第五句的意思是诗人看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心胸为之荡漾。“曾”通“层”。 C: 七八句化用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抒发了诗人登上泰山之后的感受。 D: 全诗切着“望”字而写,热情赞美了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和高大雄伟的气势,也透露出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0.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颈联中的“直”、“圆”两字用得十分传神,请说说它们的好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2分)可从诗题“使至塞上”,诗句中“边、居延、汉塞、胡天、大漠、萧关、燕然、属国、都户”等词语(地名、官名)看出这是一首边塞诗。
11.(4分)“直”字,表现了打磨孤烟的劲拔、坚毅之美(1分);“圆”字,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1分)。这两个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塞外雄奇壮观的自然之景,而且巧妙融入了诗人的孤寂情绪。(2分)(意思对即可)
送李副使赴碛西①官军
[唐]岑参
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②道口行人绝。
知君惯度祁连城③,岂能愁见轮台月。
脱鞍暂入酒家垆④,送军万里西击胡。
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 注释】①碛(qì)西:安西都护府。②赤亭:地名。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县西南。③祁连城:地名,在今甘肃省张掖县西南。④酒家垆(lú):酒家。
21、诗歌首联写塞外酷热难耐、人迹罕至的恶劣环境,有什么作用?( 2 分)
22 、有诗评说,此诗为送别诗中的“另类佳作”。你是否同意”另类”这种说法?请联系学过的诗句说明理由。(2 分)
21、(2分)烘托了李副使不畏艰苦、奔赴边关的豪迈气概。(答出“烘托”得1分,答出“豪迈气概”得1分)
22、(2分)示例⑴同意。常见的送别诗多写离愁别绪,如“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而这首诗抒发的却是劝勉友人建功立业的豪迈之情。所以,这首诗颇显“另类”。
示例⑵不同意。送别诗中并不缺少这类乐观豪迈的作品,“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就是证明,所以这首诗算不上“另类”。(能准确把握诗的情感基调得1分,能联系诗句恰当分析得1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采 薇(节选)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采薇》选自____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一首______(体裁)。(2分)
(2)两首诗都运用了直抒胸臆的手法,请分别结合诗的第四联简要分析。(4分)
[4b91878e24c266bb.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