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对诗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这两句诗运用新颖奇特的比喻,描绘出眼前梨花满树、生机盎然的春天景象。 B: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 这两句诗慷慨激昂,表面了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体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 C: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竟折腰。 (__《沁园春·雪》) 这两句承上启下,前一句对上片的写景作出总评,后一句引出对历代英雄的评论。 D:而现在/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余光中《乡愁》) 作者借助“海峡“这一物象,来表现两岸相隔的断肠真情,从而将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家国之思。

柏林寺南望 (唐)郎士元

溪上遥闻精舍钟,泊舟微径度深松。

青山霁后云犹在,画出西南四五峰。

【注释】①精舍:寺庙,指柏林寺。 ②霁:雨止。

13.诗的前两句描写诗人遥闻钟声、泊舟穿径的情景,“微”、“深”二字体现出了柏林寺 的环境特点。(2分)

14.诗的后两句描写云峰相依的景象,请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3分)

[a667154a156cf3d9.jpg]

关雎

《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笔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4.(1)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举例分析其表达效果。(3分)

(2)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结合本诗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

.(6分,每小题3分)

(1)运用“兴”的艺术手法(1分)。如本诗开头用“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来起兴,引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使人由成双成对的雎鸠鸟联想到淑女是君子的佳偶,由雎鸠鸟的和鸣联想到君子对淑女的思念(2分)。(答出“比兴”“兴寄”“重章叠句”并举例分析其表达效果亦可)

(2)《关雎》是一篇男女言情之作(1分)。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这个过程显得美好、喜悦而又不低俗,所谓“乐而不淫”(1分);写求之不得的焦虑、苦闷而又想象求而得之的热闹情景,所谓“哀而不伤”(1分)。

春 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用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9、诗中的第二句中,“惊”一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10、诗的三、四两句富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生动传神。试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

9. (2分)    用“惊”一词表现了诗人终于见到春色的惊讶、欣喜之情。                                                                       

10、(2分)     用白雪盼春的拟人手法,表现了诗人渴望春天的急切心情,生动而传神;把白雪比喻成飞花,把初春的冷落写成了仲春的热闹,富有情趣。                                                                     

春游湖

徐俯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

6. “夹岸桃花蘸水开”中,“蘸”字传神,采用 的手法,写出了桃花 的特点。(2分)“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表达了诗人看见小船撑出时的 心情。(1分)

6.拟人   娇艳欲滴      惊喜 (1空1分,共3分)

诗歌鉴赏。阅读下面杜甫的两首诗,回答下列问题。(6分)

望 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春 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两首诗都用一个“望”字统领,而“望”的内涵却不同。(3分)

《望岳》中“望”可理解为:远望群山连绵,仰望泰山巍峨,细望归鸟飞翔,展望人生未来。

《春望》中“望”可理解为:

(2)请就【甲】 【乙】两诗句任选一句作简单赏析。(3分)

【甲】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乙】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我选【 】,赏析:

(1)望山河破碎,望长安破败,望家人团聚,望战乱平息,望百姓平安。(写出其中一点给1分,共3分)

(2)甲:上句写泰山的秀美,用的是虚笔,是泰山的秀美在诗人心灵上的折光反映。(1分)下句写泰山的高大,是实写。(1分) “割”字炼的极好,从山的北面看,那照临下土的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的刀割断一样,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赏析一个词给1分,也可以选择其它的词)

乙:第一种是以诗人为“感”“恨”的主体(1分)。花鸟在春景中是最有代表性的事物,能使人赏心悦耳。(1分)诗人此刻面对此地此景,怎能不触景伤怀?(1分)第二种以花鸟为“感”“恨”的主体,这自然是诗人移情于物的结果。这两种都表达了感时伤世的感情。(此题答第一种或第二种均可给分)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0.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颈联中的“直”、“圆”两字用得十分传神,请说说它们的好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2分)可从诗题“使至塞上”,诗句中“边、居延、汉塞、胡天、大漠、萧关、燕然、属国、都户”等词语(地名、官名)看出这是一首边塞诗。

11.(4分)“直”字,表现了打磨孤烟的劲拔、坚毅之美(1分);“圆”字,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1分)。这两个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塞外雄奇壮观的自然之景,而且巧妙融入了诗人的孤寂情绪。(2分)(意思对即可)

过 湖

俞桂

舟移别岸水纹开,日暖风香正落梅。

山色蒙蒙横画轴,白鸥飞处带诗来。

7.诗中有画——发挥想象,完成《过湖》由诗句到画面的转换。(3分)

初春时节,诗人乘一小舟离开湖岸,水面荡起波纹;和风携来花香,梅花悄然飘落。抬头望去, ▲ ▲ ▲

1. 景中有情——古人云:“诗以情为主,景为宾。情哀则景哀,情乐则景乐。”(3分)

诗中所绘之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 ▲ ▲

7.(3分)远处群山若隐若现,像画轴般横在天地间;忽有白鸥翩翩飞来,给人带来吟诗的雅兴。
8.(3分)愉悦、快乐。(大意写出即可)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15—16题。(4分)

(唐)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注释】①虞世南:初唐重臣,诗人、书法家。唐太宗曾多次称赞其人格。②緌(ruí):古

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像下垂的冠缨。③藉(jiè):凭借。

15.读这首咏物诗,你的眼前呈现出怎样一幅画面?请描绘出来。(2分)

16.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来刻画蝉,请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2分)

15.一只蝉落在高拔疏朗的梧桐树上,垂下像帽带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不时自在地长鸣,声音悦耳动听,传出很远(2分)。 

16.本诗通过刻画人格化的蝉,热情地赞美了那种高洁(高尚或洁身自好等)的人格(2分)。

阅读《木兰诗》(节选),回答文后的问题。(4分)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8.翻译下列句子。(2分)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9.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木兰诗》选自唐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也是一首著名的叙事诗。

B.木兰代父从军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要求男女平等及对和平劳动生活的向往。

C.诗中“百”“十”“十二”等数字都是确指。

D.“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一句运用了排比和互文的修辞手法,表现木兰操办急切而井然有序。

8.略

9。D  点拨:A项应为宋代;B项对主旨理解有误;C项中的数字为约数,不确指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