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灵澈上人 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夕阳,青山独归远。
10.用自己的语言把这首诗前两句展现的画面描绘出来。(1分)
11.这首诗中的“独”字写出了什么景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2分)
[c1a5108393b93318.jpg]
青春寄语
作者:佚名
孩子,你们的眼眸里
青春在哗哗作响
流向那等待开垦的时光
这是你们的早晨
黎明的歌声多么嘹亮
希望栖息在阳光的肩膀上
你们的梦想
还挂在青青的葡萄架上
风一吹,一粒粒绿色的青春叮叮当当
孩子,从现在起
你们要学会仰视,要学会自强
让目光永远飞向靠近太阳的地方
青春美啊
美在热情
美在力量
美在自信
美在坚强
美在血脉里有崇高的理想在流淌
孩子,青春是一支动听的歌谣
它也是人生的一次重要起航
人要活,就活得热烈,活得充实
要活得像一团火焰,把周围照亮
任凭千里冰封,鸟兽藏迹
你们也要燃烧出人生的精彩和辉煌
(本诗有删改)
21.阅读上面诗歌,请从文学欣赏的一两个角度进行赏析。(5分)
[95d735e8ec3b3de7.jpg]
木兰诗(节选)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15.(1)我们使用的许多成语都出自古代名篇,例如 就出自《木兰诗》。(1分)
(2)全诗写人叙事,有时“泼墨如水”,有时“惜墨如金”,请结合节选部分的诗句分析这一手法。(3分)
泼墨如水:
惜墨如金:
[0a0dbad976f9870f.jpg]
阅读弗罗斯特的《未选择的路》完成后面的题目。(10分)
为选择的路(弗罗斯特)
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但我却选了另外一条路/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显得更诱人/更美丽/虽然在这两条小路上/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虽然那天清晨落叶满地/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
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恐怕我难以再返回/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的一生的道路。
5.结合句子的内容解释第一节中两个加点的词。(4分)
① 涉足: ②萋萋:
6.诗歌中的“路”象征了什么?(3分)
答:
7.你怎样理解这首诗的主题?(3分)
答:
5.①涉足:指进入某种生活环境或生活范围
②萋萋:形容草长得茂盛的样子。
6.“路”象征着人生的选择
7.提示:诗人通过叙述对森林中两条路的选择,说明了在人生道路上有许多重大的选择,一旦确定了要走的道路,就会决定一生的命运。(意思相同即可)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7—8题(4分)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7.“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描写了洞庭湖 和 的特点。(2分)
8.全诗抒写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
7.雄浑壮阔,气势博大
8.想为国出仕,渴望得到引荐(意思相同即可)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7、首联中描写“城春草木深”的景象有什么用意?(2分)
18.从全诗来看,诗人“白头搔更短”的原因是什么?(2分)
17.融情于景,表现了沦陷后的国都残破不堪、乱草丛生,与昔日繁华形成巨大反差,突出战乱对国家和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或答“表现出国都战乱之后的荒凉萧条”)。 (2分)
18.国家残破(忧国) (1分)。惦念远方亲人的安危(思家) (1分)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5.“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用“ ”“ ”写出了一种充满活力的动态美,把春天的美写活了。(2分)
16.诗中直接抒情的是哪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 。
15.莺争暖树(1分),燕啄春泥(1分)
16.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1分)对西湖美景的喜爱之情(1分)
己亥杂诗(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9.这首诗前两句中的“ ”这一词语直接描写了诗人的心境。(2分)
10.诗人以落红化春泥为喻,寄托了自己怎样的情怀?(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浩荡离愁(离愁)。
10.寄托了诗人虽然脱离了官场,但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的情怀。
忆钱塘江(4分)
宋·李觏①
昔年乘醉举归帆,隐隐山前日半衔。
好是满江涵②返照,水仙③齐著淡红衫。
【注释】①觏:读gòu。 ②涵:包含。 ③水仙:指水中女神。这里喻指归帆。
13.这首诗描绘了▲时分的景色。诗中“隐隐“照应了前句中的“▲”一词。(2分)
14.此诗想象奇特,比喻生动。请描绘三、四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13.黄昏(傍晚) 醉
14.最迷人的是夕阳返照江面,江水一片红光。水面上,点点的白帆也泛着淡红光芒,在夕阳的辉映下,宛如一群穿着淡红衣衫的水仙,凌波微步,美艳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