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出对下面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 山中送别 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A:从此诗的题 目可以看出,这是一首送别诗;从诗句字数可以看出,这是一首五言诗。 B:诗的一、二句叙写送别后的情景,三、四句是对朋友的询问和期待。 C:此诗拾取生活中的平凡素材,详细叙述了一次送别过程,表达了深厚真挚的感情。 D: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此诗语言不作任何雕琢,显得朴素自然,平淡中蕴涵着深意。
望 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6.本诗颔联中用得最传神的两个字是 (1分)
17.在诗中,作者是怎样表现泰山之高的?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同答。(4分)
[e8a91fb1986b2be1.jpg]
阅读下面唐诗,完成9-10题。(8分)
渡汉江
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覆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9.古人写诗注重炼字,请对诗中“断”“复”二字作简要赏析。(4分)
答:
10.简要分析本诗最后二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4分)
答:
9.从音讯全文,时间久远两个角度表现了诗人孤苦的思乡之情。(意近即可)
10.诗人即将与亲人团聚,想打听家里的情况,但又担心因听到家里变故的消息而不能承受,表达了诗人矛盾而又复杂的思乡之苦。(意近即可)
村夜 白居易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9.(1)首句中运用了叠词“苍苍”“切切”,好在那里?(3分)
(2)请描绘“月明荞麦花如雪”的景象,并指出这句蕴含了诗人的什么感情。(3分)
[d658e27935a71a80.jpg]
永遇乐
李清照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招,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8.反复诵读,说说本词上、下阕各写了什么内容。
9.理解“染柳烟浓,吹梅笛怨”这一诗句的写作特色。
8.上阕写元宵佳节寓居异乡的悲凉心情,着重对比客观现实的欢快和她主观心情的凄凉;下阕着重写作者南渡前在汴梁过元宵佳节的欢乐心情,同当前的凄凉景象作对比。
9.点出时令是初春。上句从视觉着眼,写早春时节初生细柳被淡烟笼罩,下句从听觉落笔,通过笛声传来的哀怨曲调,联想到“砌下落梅如雪乱”的初春景色。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5.此诗选自 ,作者是 代的 。
6.解释粗体字词的含义。
(1)涕泪 (2)却看
(3)漫卷
7.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5.《杜工部集》 唐 杜甫
6.(1)眼泪。(2)还、再。(3)随便。
7.表达了作者在四川听到平叛官军打了胜仗收复了蓟北的喜悦心情,这从“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句可以看出:高兴得纵情饮酒放声歌唱,想象着在春天和家人一起回故乡。
《约客》和《如梦令》反映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约客》反映了诗人“约客”不至时的无奈和凄苦;《如梦令》反映了少女对美好事物的关切,以及作者对闺中生活的怀念。
想象一下《滁州西涧》描绘的画面,并说说本诗所配的插图和你的想象是否一致。
略。
淮上喜会梁州故人
韦应物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
10.以下诗歌,与上面这首诗歌体裁完全相同的是
A.《龟虽寿》曹操 B.《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C.《竹里馆》王维 D.《月下独酌》李白
11.颔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效果?
12.尾联采用了何种抒情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a19f5e9a1264d619.jpg]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10小题。(3分)
暮春
翁格【清】
莫怨春归早,花余几点红。
留将根蒂在,岁岁有东风。
10.首句中“怨”字的含义是什么?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3分)
答: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10小题。(3分)
10.答案示例:怨:抱怨(埋怨,怨恨)(意思相近即可,1分);诗歌表达了诗人不因时光流逝而慨叹,积极乐观、不断进取的人生态虚(言之有理,意思相近即可,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