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对杜甫《望岳》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4分)

A:诗中“钟”“割”二字精炼传神,充分体现出诗人“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追求。 B:尾联“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最能展示诗人的雄心壮志,也是我国文学史上歌咏泰山的千古绝唱。 C:这首诗能让人充分感受到泰山的雄伟气势,体会出诗人的豪迈情怀,可谓形神兼备。 D:诗歌写出了泰山的浑厚与苍凉,反映出诗人俯视万物、桀骜不驯的性格特点。

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A:“水何”六句,诗人从大处落笔,浓墨重彩地描绘大海浩瀚壮阔的景象,着力烘托山岛的高峻和草木的丰茂,使人感到海边景色的壮丽多姿。 B:“日月”四句是全诗的高潮,从两个“若”字可看出写的是虚景,即通过诗人的主观感受, 写出了沧海之大,描绘出了一幅吞吐日月、包孕群星的图景。 C:这首诗通过描写沧海赞颂了祖国壮丽的河山,表现了正处于事业最高峰的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抒发了他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D:诗人运用了大胆的夸张、丰富的想象、借景抒情等手法使意象瑰丽、意境开阔,全诗感情奔放,思想含蓄,显出雄浑苍劲的诗风。

选出对下面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 山中送别 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A:从此诗的题 目可以看出,这是一首送别诗;从诗句字数可以看出,这是一首五言诗。 B:诗的一、二句叙写送别后的情景,三、四句是对朋友的询问和期待。 C:此诗拾取生活中的平凡素材,详细叙述了一次送别过程,表达了深厚真挚的感情。 D: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此诗语言不作任何雕琢,显得朴素自然,平淡中蕴涵着深意。

望 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6.本诗颔联中用得最传神的两个字是 (1分)

17.在诗中,作者是怎样表现泰山之高的?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同答。(4分)

[e8a91fb1986b2be1.jpg]

阅读下面唐诗,完成9-10题。(8分)

渡汉江

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覆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9.古人写诗注重炼字,请对诗中“断”“复”二字作简要赏析。(4分)

答:

10.简要分析本诗最后二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4分)

答:

9.从音讯全文,时间久远两个角度表现了诗人孤苦的思乡之情。(意近即可)

10.诗人即将与亲人团聚,想打听家里的情况,但又担心因听到家里变故的消息而不能承受,表达了诗人矛盾而又复杂的思乡之苦。(意近即可)

村夜 白居易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9.(1)首句中运用了叠词“苍苍”“切切”,好在那里?(3分)

(2)请描绘“月明荞麦花如雪”的景象,并指出这句蕴含了诗人的什么感情。(3分)

[d658e27935a71a80.jpg]

永遇乐

李清照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招,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8.反复诵读,说说本词上、下阕各写了什么内容。

9.理解“染柳烟浓,吹梅笛怨”这一诗句的写作特色。

8.上阕写元宵佳节寓居异乡的悲凉心情,着重对比客观现实的欢快和她主观心情的凄凉;下阕着重写作者南渡前在汴梁过元宵佳节的欢乐心情,同当前的凄凉景象作对比。

9.点出时令是初春。上句从视觉着眼,写早春时节初生细柳被淡烟笼罩,下句从听觉落笔,通过笛声传来的哀怨曲调,联想到“砌下落梅如雪乱”的初春景色。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5.此诗选自 ,作者是 代的

6.解释粗体字词的含义。

(1)涕泪 (2)却看

(3)漫卷

7.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5.《杜工部集》  唐  杜甫

6.(1)眼泪。(2)还、再。(3)随便。

7.表达了作者在四川听到平叛官军打了胜仗收复了蓟北的喜悦心情,这从“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句可以看出:高兴得纵情饮酒放声歌唱,想象着在春天和家人一起回故乡。

《约客》和《如梦令》反映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约客》反映了诗人“约客”不至时的无奈和凄苦;《如梦令》反映了少女对美好事物的关切,以及作者对闺中生活的怀念。

想象一下《滁州西涧》描绘的画面,并说说本诗所配的插图和你的想象是否一致。

略。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