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 此诗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哪两件大事?

2、 颔联两句有何联系?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3、颈联写了什么内容?“惶恐滩”和“零丁洋”指什么?

4、 尾联是千古名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 文天祥拒绝降元“留取丹心照汗青”,是个有骨气的人,你能举出类似的事例吗?

6、 你还能写出哪些透着铮铮骨气的名句。

1一是在他21岁时,因科举走入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抗元。

2国家山河支离破碎,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历经艰辛危苦。“风飘絮”形容国势如柳絮飘散,无可挽回;“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3颈联上句追忆当年兵败时,忧念国事的心情,下句写目前不幸被俘的孤独处境。诗歌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可见,诗中“惶恐”和“零丁”具有双层含义。

4作者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5苏武执汉节牧羊19年不变节;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吃美国的救济粮。

6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明 于谦《石灰吟》)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宋  李清照《乌江》)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首联中的词语“凄凉地”“弃置身”,暗含诗人长期谪居的痛苦和抑制已久的愤激心情
B.颔联写诗人回到了久别的家乡,虽人事全非,心里却有欣慰之情
C.颈联“沉舟”和“病树”是比喻久遭贬谪的诗人自己
D.尾联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

(该项正确理解是:运用两个典故,表达诗人对受害友人的悼念,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充满无限悲痛怅惘之情)
2、对唐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分析错误的—项是( )

A. 首联写自己被弃置在巴山楚水这个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多年,饱含了诗人无限的辛酸

B.颔联写归来后的感触,引用典故,隐含他对当时统治者的不满,和因人事变迁而产生的生疏、怅惘的心情

C.颈联中诗人以“沉舟”“病树”比喻前人,表达出诗人要在前人失败之后继续向成功迈进的积极进取的情怀

D.尾联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也给友人以鼓舞

3、请选出下列对本诗解说有误的一项 ( )

A.“二十三年”,指自居易因参加政治改革失败后一再遭贬的前后时间;“弃置”指被贬谪首联表达了诗人的无比辛酸之情,也流露出了内心的不满

B.“闻笛赋”是指西晋的向秀为怀念自己的好友嵇康所作的《思旧赋》,“烂柯人”是指晋人王质颔联写贬谪归来后的感受,借用两个典故表达怀念旧友和人世桑沧之感

C.颈联写诗人对未来的展望诗人以“沉舟”“病树”自喻,说明虽然处境艰难,但仍然信心百倍,积极进取

D.“听君”中的“君”指唐代诗人白居易,“歌一曲”指白居易所作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尾联不仅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精神,也是和友人共勉

4、诗歌首联“”和“”这两个词写出了作者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也表达了作者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心情。

5、诗歌颈联已经成为流传千古的佳句,你认为理由是什么?(提示:可从其哲理性及表情达意方面来思考)

6、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试做简要分析。

7、“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句富含哲理而被后世广为传诵,你从这居室中领悟到了什么?

8、这首诗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前四句 ,后四句 ,形成鲜明对比

9、请描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展现出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10、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为人所称赞试从诗人的思想感情和蕴含的哲理两个角度,说一说你的理解。

11、“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中的两个典故,分别用来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B

2C

3A

4凄凉地

弃置身

5①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意思是说,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②情感由先前的伤感低沉转变为慷慨激昂,表现了乐观的精神。(答“包含事物的新陈代谢的哲理”也对)

6主要表达了作者忧伤中更显乐观豁达的情怀作者虽以“凄凉地”“弃置身”“闻笛赋”“烂柯人”、“沉舟”、“病树”写出了内心的凄苦,但“千帆过”“万木春”更表现出作者乐观和豁达的情怀

7示例供参考:1)人在逆境面前,要积极进取,振作精神,面向未来(要有坚定的意志和必胜的信念);2)痛苦、困难、挫折、失意都是暂时的,理想、光明、胜利就在前头;3)新事物必将带起旧事物,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

8低沉愤懑

高昂乐观

9波涛滚滚的大江之上,沉没的船只旁边,有成千上万的船只扬帆竞发;大自然中,枯死的树木前头有千千万万棵树木竞相争春,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10答:(1)思想感情:此联表现了诗人身经危难,仍保持坚定的意志和积极乐观的精神(或“虽身经危难却不消极气馁,而是保持积极进取的乐观精神和百折不回的坚强毅力”)

(2)哲理:告诉人们:旧事物必将消逝,新事物必将发展起来,社会在前进,前景无限美好(如回答“包含着新陈代谢的规律”亦可)

11①对亲旧凋零的伤痛、人事全非的怅惘②暗示贬谪时间长久,表现了对世态变迁的怅惘心情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6.《望岳》的作者是 (朝代) (人名)。(2分)

7.请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一句所展现的画面。(3分)

8.“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已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6.唐代     杜甫

评分意见:此题共2分。每空1分。

7.大自然对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致情有独钟,山是如此巍峨,山前山后仿佛被从中割断一般,云霞明灭一昏一暗,形成截然不同的景象。

评分意见:此题共3分。描绘内容全得2分,语言优美流畅得1分。

8.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气概和远大抱负。

评分意见:此题共2分。意思对即可。

诗歌赏析。(2分)

望 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⑴诗中加点的“割”字炼得极好,从山的北面来看,那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无朋的刀切断了一样,突出了泰山 的形象。(1分)

⑵千百年来,“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一直被人们传诵,今天也能让人产生共鸣。请说说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 想情感。(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⑴遮天蔽日(或“巍峨高大”、“高大雄伟”) (1分)

⑵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1分)

天净沙·秋

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注】①白朴,元代著名的文学家、曲作家、杂剧家。②飞鸿:天空中的鸿雁。③影下:雁影掠过。

10.这首元曲题目是 ,作者白朴与关汉卿、郑光祖、 并称“元

曲四大家”。(2分)

11.“一点飞鸿影下”一句写得妙,请略作赏析。(2分)

12.这首曲寓情于景,从最后两句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处世态度?(2分)

(共6分)答案 10  秋   马致远(每空1分,共2分)   11 答案示例:这一幕极富动感,使原本萧瑟的画面变得活跃起来,寂寞的秋景彷佛也展现了另一种鲜活的生气。(或:这一动态的骤然出现,打破了静景的观感,给阴冷的静态画面带来了活力,造成曲子抒发情感的转移。)(意思对即可,2分)12答案示例:积极向上、乐观开朗。(意思对即可,2分)

下面对杜甫《望岳》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4分)

A:诗中“钟”“割”二字精炼传神,充分体现出诗人“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追求。 B:尾联“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最能展示诗人的雄心壮志,也是我国文学史上歌咏泰山的千古绝唱。 C:这首诗能让人充分感受到泰山的雄伟气势,体会出诗人的豪迈情怀,可谓形神兼备。 D:诗歌写出了泰山的浑厚与苍凉,反映出诗人俯视万物、桀骜不驯的性格特点。

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A:“水何”六句,诗人从大处落笔,浓墨重彩地描绘大海浩瀚壮阔的景象,着力烘托山岛的高峻和草木的丰茂,使人感到海边景色的壮丽多姿。 B:“日月”四句是全诗的高潮,从两个“若”字可看出写的是虚景,即通过诗人的主观感受, 写出了沧海之大,描绘出了一幅吞吐日月、包孕群星的图景。 C:这首诗通过描写沧海赞颂了祖国壮丽的河山,表现了正处于事业最高峰的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抒发了他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D:诗人运用了大胆的夸张、丰富的想象、借景抒情等手法使意象瑰丽、意境开阔,全诗感情奔放,思想含蓄,显出雄浑苍劲的诗风。

选出对下面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 山中送别 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A:从此诗的题 目可以看出,这是一首送别诗;从诗句字数可以看出,这是一首五言诗。 B:诗的一、二句叙写送别后的情景,三、四句是对朋友的询问和期待。 C:此诗拾取生活中的平凡素材,详细叙述了一次送别过程,表达了深厚真挚的感情。 D: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此诗语言不作任何雕琢,显得朴素自然,平淡中蕴涵着深意。

望 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6.本诗颔联中用得最传神的两个字是 (1分)

17.在诗中,作者是怎样表现泰山之高的?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同答。(4分)

[e8a91fb1986b2be1.jpg]

阅读下面唐诗,完成9-10题。(8分)

渡汉江

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覆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9.古人写诗注重炼字,请对诗中“断”“复”二字作简要赏析。(4分)

答:

10.简要分析本诗最后二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4分)

答:

9.从音讯全文,时间久远两个角度表现了诗人孤苦的思乡之情。(意近即可)

10.诗人即将与亲人团聚,想打听家里的情况,但又担心因听到家里变故的消息而不能承受,表达了诗人矛盾而又复杂的思乡之苦。(意近即可)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