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4、本诗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我们却可以从 一词中看出月色的空明皎洁,这两句诗描写出景物 的特点。(2分)
15、“不知秋思落谁家?”以委婉的设问,道出作者怎样的情思?(2分)
14、(2分)地白 清冷(寂静)
15、(2分)表达了诗人的望月怀远、怀人之情,思念之情。(答出一点即可)
阅读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完成10-11题。(5分)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0.这首诗用词严谨,照应严密。诗中“谁”与“________”相照应,“飞”与“散”呼应,“春风”则与标题中的“__________”相呼应,“折柳”为别离曲,故又与结句中的“________”相呼应。(3分)
11.“何人不起故园情”一句中“何人”仅仅是说别人,说大家,对吗?(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暗,春夜,故园情
11.不对。这既是说别人,说大家,但诗人更是说自己勾起了思念故园之情。
客中行
李白
兰陵①美酒郁金香②,玉碗盛来琥珀③光。
但使④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注释】①兰陵:地名。②郁金香:一种香草,有浓烈的香味,古时用来浸酒,用郁金香浸过的酒,呈金黄色,芳香扑鼻。③琥珀:松柏树脂化石,呈黄色或赤褐色,此处形容美酒的色泽晶莹可爱。④但使:只要。
8.诗中一、二句分别从 、 来写兰陵美酒对作者的吸引力。(2分)
9.在古诗中,人们一般抒写离别之悲、他乡作客之愁,而本诗一反常态,这体现出作者什么样的个性特点?(2分)
8.味道(气味)、颜色。
9.豪放不羁。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从诗歌颔联中可以看出国家和诗人分别处在一种怎样的境地?(3分)
(2).诗的尾联是千古的名句,请分析诗人在此联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分)
(1).(3分) 颔联写出了大宋国势的危亡和诗人一生坎坷,时起时沉的命运。(意近即可)
(2).(3分) 表现了诗人舍生取义和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
阅读陈羽的一首诗《从军行》,回答问题。(4分)
从军行 陈羽
海畔风吹冻泥裂, 梧桐叶落枝梢折。
横笛闻声不见人, 红旗直上天山雪。
(1)请发挥你的想象,用形象化的语言描述“海畔风吹冻泥裂,梧桐叶落枝梢折”的画面。(2分)
(2)诗歌中“红旗直上天山雪”一句表现了从军将士怎样的精神?(2分)
(共4分)(1)(2分)天山脚下寒风劲吹,海畔冻泥纷纷裂开,梧桐树上的叶子已经刮光,枝梢被狂风折断。(2)(2分)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的精神。
望岳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7、这首诗的作者是 题目《望岳》中“岳”是指: (2分)
8、请划分诗句的朗读节奏:(每一句只划一处,共1分)
会 当 凌 绝 顶,一 览 众 山 小。
9、“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表现了泰山怎样的特点?(2分)
7、作者是杜甫,“岳”指东岳泰山。
8、会 当 /凌 绝 顶,一 览 /众 山 小。
9、表现了泰山神奇秀丽,雄伟高峻的特点。
湖 上
徐元杰
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
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
8.全诗写出游人怎样的心情?诗中的哪个词语印证了你的判断?(2分)
9.第一句诗中哪个字用的最妙?找出来并简析。(2分)
9..愉快(高兴,愉悦) “好”字(2分)
10.”乱” 字,不仅生动形象的描绘出繁花密林中传出的鸟鸣声,还表现出黄莺上下飞舞,穿棱林间枝头的动感.
、对下列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__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A:首句写景,二句叙事、写景连用。两用“笼”字说出夜色之迷茫。把“近酒家”放在句末,为下句“商女”、“__恨”、“犹唱后庭花”作了铺垫。 B:诗中描绘秦淮迷蒙清寂的寒江夜色,寄寓诗人的忧愁和伤感。 C:商女热衷歌唱《玉树后庭花》靡靡之音,诗人既批判了她的幼稚无知,又抒发了自己忧时伤世之感慨。 D:全诗表现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忧愁,语言清新洗炼,化用典故,是唐绝句中的优秀诗篇。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17—18题。(4分)
蝉
(唐)虞世南①
垂緌②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③秋风。
【注释】①虞世南:初唐重臣,诗人、书法家。唐太宗曾多次称赞其人格。②緌(ruí):古
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像下垂的冠缨。③藉(jiè):凭借。
17.读这首咏物诗,你的眼前呈现出怎样一幅画面?请描绘出来。(2分)
18.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来刻画蝉,请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2分)
答案:17.一只蝉落在高拔疏朗的梧桐树上,垂下像帽带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不时自在地长鸣,声音悦耳动听,传出很远(2分)。
18.本诗通过刻画人格化的蝉,热情地赞美了那种高洁(高尚或洁身自好等)的人格(2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6—7题。(5分)
神龟虽寿,犹有竞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6.本诗主要写自己的雄心壮志,为什么要写到“神龟,腾蛇”? (2 分)
7.划线句子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3分)
理解·感悟(60分)
6.诗人以神龟、腾蛇为喻,极言人的寿命有限,表明自己要利用短暂的生命建功立业,有所用为,而不虚度年华。(3分)
7.表现了作者老当益壮,自强不息,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