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19.全诗表达了作者陶渊明什么思想? (4分)

20.“但使愿无违”一句中,“愿”具体指什么?(4分)

21.说一说“带月荷锄归”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这一句包含了作者什么感情?(6分)

19.表现的是归隐山林的思想。

20.蕴含了不要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了自我的意思。

21.月下的诗人,肩扛一副锄头,穿行在齐腰深的草丛里;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归隐的自豪。

阅读杜甫的《恨别》一诗,完成第7题。(6分)

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

【注】①指安史之乱的叛军。 ②剑外:剑阁以南,这里指蜀地。

③司徒:李光弼当时任检校司徒,急欲直捣叛军老巢幽燕,以打破相持局面。

(1)诗中交代杜甫“恨别”的背景诗句是:。(2分)

(2)赏析颈联“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可从修辞、人物描写的方法等角度进行赏析)(2分)

(3)阅读全诗,说说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分)

(1)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2分)

(2)细节描写。(1分)描写诗人坐卧不宁的举动,委婉曲折地表现了怀念亲人的无限情思(1分)。(共2分)或:对仗工整(运用对偶),(1分)语言凝炼……,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1分)(共2分)

(3)①抒发了诗人流落他乡的感慨和对故园、骨肉的怀念;②表达了他希望早日平定叛乱的爱国思想。(答出两点即可得2分)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15——16题(4分)

从军行 李白

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

突营射杀呼廷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注释:呼廷,匈奴贵族,这里是敌军的一员悍将。

15、诗中放映了眼前这战场的严酷的词语有     ▲       

16、“碎”、“独”二字刻画了一位怎样的将军形象?

                   ▲                      

(4分)从军行      李白

15、(2分)    数重围。 独领   残兵  千骑   每个0.5分  )                      

16、(2分)“碎” .“独”二字刻画了一位身经百战,出生入死,骁勇无比的悲壮将军形象

请认真阅读《画眉鸟》这首诗,完成9—10题。(4分)

画眉鸟

(宋)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9.诗中最能表现林中画眉自由生存状态的是哪两个词?(2分)

10.这首诗在表现手法上的突出特点就是运用了对比,请结合诗句说说它的好处。(2分)

9、(2分)随意、自在。

10、(2分)更突出了自由自在、任意翔鸣的林中鸟与陷入囚笼、失去自由的笼中鸟的不同遭遇。

阅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完成1——6题》(15分)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田燥呼不得,归来何仗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本诗作者杜甫是唐朝著名诗人。他的诗歌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因此后人称他的诗为“ ”,尊称他为“ ”。(1分)

2.解释下列诗句中的加点字。(3分)

①八月秋高风怒号( ) ②俄顷风定云墨色( )

③秋天漠漠昏黑( )

3.写出下面诗句的意思。(2分)

长夜沾湿何由彻!

4.这首诗所表现的时间是 ,事件是 ,从诗中的一个词语“ ”可看出诗的时代背景是 。(3分)

5.分别概括前三节诗的内容。(3分)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6.杜甫身处漏雨茅屋,还存有 的情思,发出了“ (填入原诗句)的呐喊,体现了诗人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3分)

1.本诗作者杜甫是唐朝著名诗人。他的诗歌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因此后人称他的诗为“  诗史 ”,尊称他为“   诗圣  ”。(1分)

2.解释下列诗句中的加点字。(3分)

①八月秋高风怒号( 大声吼叫)  ②俄顷风定云墨色( 一会儿 ) 

③秋天漠漠昏黑(渐近,靠近)

3.写出下面诗句的意思。(2分)

   长夜沾湿何由彻!  长夜漫漫,屋漏床湿,怎能挨到天亮? 

4.这首诗所表现的时间是  八月  ,事件是  暴风雨袭击茅屋 ,从诗中的一个词语“  丧乱  ”可看出诗的时代背景是 安史之乱   。(3分)

5.分别概括前三节诗的内容。(3分)

第一节:  茅屋被秋风所破的情景。    第二节:  茅草被顽童抱去和诗人的叹惜。 

第三节: 大雨中长夜沾湿的苦痛。 

6.杜甫身处漏雨茅屋,还存有 忧国忧民的情思,发出了“ 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读下列诗句,回答问题。(7分)

①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游山西村》)

这两个诗句描写农家什么时候的什么情景?表达了农家怎样的性格和感情?(4分)

②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浣溪沙》)

这三个词句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所写的时间是一天的什么时候?从哪里可以看出?(3分)

   ①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游山西村》)

  这两个诗句描写农家什么时候的什么情景?表达了农家怎样的性格和感情?(4分)

    这两个诗句描写农家丰收之后过节的情景,表达了农家的殷勤好客和风俗古朴的特点。 

②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浣溪沙》)

这三个词句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所写的时间是一天的什么时候?从哪里可以看出?(3分)

这三个词句描写的是暮春季节的景色,从“兰芽短浸溪”可以看出;所写的时间是一天的傍晚时候,从“暮雨”可以看出。 

辋川六言(其五)

王维

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一瓢颜回陋巷,五柳先生对门。

【注释】①辋川:地名。②一瓢颜回陋巷:孔子在《论语.雍也》中赞美弟子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

18.任选一、二两句诗中的一句,发挥想象描绘你读到的画面。(2分)

19.细读全诗,说说诗人向往怎样的生活。(2分)

18.示例:第一句描绘了远处的山边横卧着一个寂静的小村庄,绿树掩映中零星的檐角翘起,其间正升起一缕袅袅的炊烟。第二句描绘了远处的高山云雾缭绕,与天相接的地方正静静地挺立着一株枝繁叶茂的青松。(2分,任选一句作答,意思对即可)

19.诗人向往恬静安闲的田园生活.也向往如颜回和陶渊明那样安于清贫的宁静生话。(2分,能答出其中一点即可得满分)

赏读《钱塘湖春行》(原诗略),回答后面的题目。

1、理解填空。

(1)诗中能够突出表达诗人情感的一个词语是“ ”。

(2)这首诗描写了西湖 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

的情感。

(3)这首咏西湖的诗,形象地描绘了湖上蓬蓬勃勃的春意。作者绕湖而行,从到 然后到 ,对沿途景物展开描写,描写中还选择最能体现春色的景物:

,从而突出了环境和季节的特征。

2、“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把春的情态描摹得妩媚动人,生机勃勃,请你从具有表现力的词语上加以品析。

答:

3、下面是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从总体着眼描绘了钱塘湖蓬勃的春意。

B.颔联、颈联写莺、燕、花、草四种最能体现春色的景物。

C.诗人善于把握景物特征,运用最准确、最具有表现力的词语加以描绘和渲染。

D.尾联详细描写了“白沙堤”的美丽景色。

1、(1)最爱  (2)早春(春天)    喜悦  (3)孤山寺   贾公亭、白沙堤      早莺、新燕、乱花、浅草

2、这两句诗作者抓住了“乱花”“浅草”写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突出了春的妩媚动人;又以“渐欲”“才能”描绘了春的发展变化,突出了春的勃勃生机。

3、D

村 晚 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①,山衔落日浸寒漪②。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③信口吹。

【注释】①陂(bēī):水岸。 ②漪:水波纹。 ③:腔:曲调。

16.诗中的“衔”“横”两字富有表现力,请选择其中一字作简要赏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

答:

.    16、“衔”字运用拟人手法,写活了山,写出落日将沉未沉的情态。  

“横”字表明牧童不是规矩地骑,而是随意横坐在牛背上,表现了牧童的调皮可爱(天真活泼、淳朴无邪等)。  

17,、.抒发了诗人对乡村晚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或:表达了诗人对悠然宁静的乡村生活的向往之情)。评分标准:言之成理,意对即可   

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

【注】①指安史之乱的叛军。 ②剑外:剑阁以南,这里指蜀地。

③司徒:李光弼当时任检校司徒,急欲直捣叛军老巢幽燕,以打破相持局面。

7.

(1)诗中交代杜甫“恨别”的背景诗句是:。(2分)

(2)赏析颈联“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可从修辞、人物描写的方法等角度进行赏析)(2分)

(3)阅读全诗,说说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分)

1)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 2分)

(2)细节描写。(1分)描写诗人坐卧不宁的举动,委婉曲折地表现了怀念亲人的无限情思(1分)。(共2分)或:对仗工整(运用对偶),(1分)语言凝炼……,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1分)(共2分)

(3)①抒发了诗人流落他乡的感慨和对故园、骨肉的怀念;②表达了他希望早日平定叛乱的爱国思想。(答出两点即可得2分)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