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下面这首小诗中修辞方法作用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给 友 人 不站起来 才不会倒下      我们就这样携着手 更何况 我们要去浪迹天涯     走呵 走呵 跌倒是一次纪念         你说 看到大海的时候 纪念是一朵温馨的花       你会纵情欢笑 寻找 管什么日月星辰      是呵 是呵 跋涉 分什么春秋冬夏      我们的笑 直上云霞

A:诗中说“跌倒是一次纪念”,又把这种“纪念”比喻成“花”,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挫折也是人生中的美好经历的感悟。    B:诗中的“寻找 管什么日月星辰/跋涉 分什么春秋冬夏”,运用对偶,句式工整,抒发了对同甘共苦的友谊的赞美之情。    C:诗中反复使用“走呵”,强调了无论前方的道路多么艰难、多么漫长,“我们”都要有携手前行、永不言弃的态度。    D:诗的结尾用笑声“直上云霞”的夸张表述,形象地表达了实现人生愿望时“我们”的喜悦之情,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登 飞 来 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9. 这首诗中正面写飞来峰高的诗句是 ;侧面写飞

来峰高的诗句是 。(2分)

10.诗中“浮云”一词的寓意是什么?(2分)

答:

11.诗人善于把抽象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3分)

答:

、9. 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10.眼前的困难、障碍、挫折等。

11.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意思对即可)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5.(1)本诗首联写作者春望所见,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人写诗讲究炼字。本诗尾联中的“搔”字锤炼得好,好在哪里?(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融情于景,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国家山河依旧,可沦陷后的国都残破不堪、乱草丛生,这与昔日繁华形成巨大反差(1分),痛彻地表达出诗人忧国伤时的强烈感情。(1分)

(2)“搔”字是对诗人想解愁而不得的细节描写(1分),传神地表达了诗人内心难以排遣的忧国思家之情。(1分)

阅读陶渊明的《饮酒》一诗,完成第7题。(6分)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7. ⑴诗中“悠然”一词,运用之妙,历来为评论家所赞赏,好在哪里,请作分析。(2分)

⑵诗人描写南山美景“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请分析这样的描写表达了诗人怎样的精神追求。(2分)

⑶说说你从“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一句中获得哪些启示。(2分)

7. ⑴说明诗人所见所感,非有意寻求,而是不期而遇(1分),深刻反映了诗人怡然自得,超凡脱俗的心境(1分)(共2分)

⑵诗人笔下,飞鸟结伴飞返山林,万物自由自在,适时而动( 1分),隐含着诗人摆脱官场束缚,追求自由自在的精神境界(1分)(共2分)

⑶诗人所以能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关键就在自己心高志远,自然就觉得自己住的地方偏静。诗句启示我们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保持自己的精神追求,就能克服环境对自己的不利影响。(能说出和诗句意思相对应的感受即可给分,共2分)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8—12题。(15分)

泊秦淮 (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__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8. 诗中用一个“ ”字写出环境迷蒙冷清的特点。(1分)

9.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2分)

A.诗歌第二句写事,点出时间、地点,同时也照应了诗题。

B.诗中描绘秦淮迷蒙冷清的寒江夜色,寄寓诗人的忧愁和伤感。

C.三、四两句化用典故,表现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忧愁。

D.《后庭花》被后世称为__之音,诗人用此鞭挞商女的荒唐无知,醉生梦死。

8.(1分)“笼”

9.(2分)D

阅读唐代李群玉的《书院二小松》,完成下列题目。^(6分)

一双幽色出凡尘,数粒秋烟①二尺鳞。

从此静窗闻细韵,琴声长伴读书人。

①秋烟:比喻小松初生的枝叶。

7.诗中写的什么季节的景物?_____________(1分)

8.诗中“____ __”和“____ __”两个词写出了二小松“小”的特点。(2分)

9.请结合具体内容说说诗中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理解(共54分)

7.初春或春天(1分)

8.数粒  二尺(2分,每空1分

9. “数粒”“二尺”写出小松的“小”,表现出作者对二小松的怜爱之情;运用比喻,把二小松长大后随风吹拂的声音比成美妙的琴声,不但表达出对二小松的喜爱和赞美,而且表达了因为读书时有松树相伴的喜悦之情。(选择其中一点分析即可。只答情感2分,能具体分析1分,共3分)    

古诗阅读(6分)

6.阅读张说的《送梁六自洞庭湖》,回答问题。

巴陵一望洞庭秋,日见孤峰水上浮。

闻道神仙不可接,心随湖水共悠悠。

【注】这是诗人贬官岳州时的送别之作。梁六:即梁知微,时为潭州(今湖南长沙)刺史,途径岳阳入朝。洞庭山:即君山,位于岳阳市西南的洞庭湖中,风景秀丽。

(1)诗中的“孤”就用得准确传神,请分析它的妙处。(2分)

(2)一切景语皆情语。请描述第四句所展现的画面,体现出诗人的深情。(2分)

(3)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1)“孤”不仅是写洞庭湖上美丽的一座山,诗人也是以景传情,由峰之孤足见送人者心情之孤。(2分)

  (2)只要扣住诗句的含义,语言生动形象即可。(2分)

  (3)凄婉、和友人离别的不舍之情。( 2分)

春寒

陈与义

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

【注】此诗作于南宋高宗建炎三年二月,当时南宋朝廷正处于风雨飘摇之际。作者几经逃难,避乱于岳州(今湖南岳阳),借居于郡守后园的君子亭,自称“园公”。

10.第二句中的 “寒”字有何含义?(2分)

答:

11.三、四两句借“海棠”这一意象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精神品质?(2分)

答:

[cde62de6e9192cd5.jpg]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22.本诗首联交代了远渡的 和此行的 。(4分)

23.在颔联中,有两个字用得好,找出来谈谈它好在何处?(5分)

24.从尾联来看,这首诗是否是为朋友送行?抒发了作者什么感情?(4分)

22.地点  目的

23.“随”、“入”二字,能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

24.不是。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