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依据原诗,描绘出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一诗所描绘的景色。(2分)

清晨,初升的太阳照耀着高耸的丛林,一条曲折的小路通向幽静的远方,小路的尽头有一座禅房,禅房被花木的浓荫覆盖着。山光明净,鸟儿在欢悦地歌唱,潭水清澈,山光树影倒映在潭水中。万物一片寂静,只有钟磬声在空中回荡。(2分)

阅读苏舜钦①的《夏意》,完成第7题。(4分)

别院深深夏篥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注] ①苏舜钦:北宋诗人,主张改革,被削籍为民,于苏州修建沧浪亭,隐居不仕,《夏意》作于此时。②夏簟(diàn):夏天的竹席。③觉:睡醒。
7、⑴诗中哪些景物让人感受到浓浓的“夏意”? (2分)

 ⑵请赏析“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的妙处。(2分)

⑴清凉的夏篥、盛开的石榴花、浓郁的树阴、正午的烈日、流莺的歌声(2分)

⑵用了以动衬静(反衬)的手法,以黄莺的鸣叫声来衬托出小院环境的幽深宁谧,表现出诗人恬适的心境。(2分)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8.首句中有哪些意象,请写出来。(4分)

9.诗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

[d7c380aac263dd91.jpg]

对下面这首小诗中修辞方法作用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给 友 人 不站起来 才不会倒下      我们就这样携着手 更何况 我们要去浪迹天涯     走呵 走呵 跌倒是一次纪念         你说 看到大海的时候 纪念是一朵温馨的花       你会纵情欢笑 寻找 管什么日月星辰      是呵 是呵 跋涉 分什么春秋冬夏      我们的笑 直上云霞

A:诗中说“跌倒是一次纪念”,又把这种“纪念”比喻成“花”,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挫折也是人生中的美好经历的感悟。    B:诗中的“寻找 管什么日月星辰/跋涉 分什么春秋冬夏”,运用对偶,句式工整,抒发了对同甘共苦的友谊的赞美之情。    C:诗中反复使用“走呵”,强调了无论前方的道路多么艰难、多么漫长,“我们”都要有携手前行、永不言弃的态度。    D:诗的结尾用笑声“直上云霞”的夸张表述,形象地表达了实现人生愿望时“我们”的喜悦之情,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登 飞 来 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9. 这首诗中正面写飞来峰高的诗句是 ;侧面写飞

来峰高的诗句是 。(2分)

10.诗中“浮云”一词的寓意是什么?(2分)

答:

11.诗人善于把抽象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3分)

答:

、9. 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10.眼前的困难、障碍、挫折等。

11.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意思对即可)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5.(1)本诗首联写作者春望所见,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人写诗讲究炼字。本诗尾联中的“搔”字锤炼得好,好在哪里?(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融情于景,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国家山河依旧,可沦陷后的国都残破不堪、乱草丛生,这与昔日繁华形成巨大反差(1分),痛彻地表达出诗人忧国伤时的强烈感情。(1分)

(2)“搔”字是对诗人想解愁而不得的细节描写(1分),传神地表达了诗人内心难以排遣的忧国思家之情。(1分)

阅读陶渊明的《饮酒》一诗,完成第7题。(6分)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7. ⑴诗中“悠然”一词,运用之妙,历来为评论家所赞赏,好在哪里,请作分析。(2分)

⑵诗人描写南山美景“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请分析这样的描写表达了诗人怎样的精神追求。(2分)

⑶说说你从“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一句中获得哪些启示。(2分)

7. ⑴说明诗人所见所感,非有意寻求,而是不期而遇(1分),深刻反映了诗人怡然自得,超凡脱俗的心境(1分)(共2分)

⑵诗人笔下,飞鸟结伴飞返山林,万物自由自在,适时而动( 1分),隐含着诗人摆脱官场束缚,追求自由自在的精神境界(1分)(共2分)

⑶诗人所以能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关键就在自己心高志远,自然就觉得自己住的地方偏静。诗句启示我们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保持自己的精神追求,就能克服环境对自己的不利影响。(能说出和诗句意思相对应的感受即可给分,共2分)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8—12题。(15分)

泊秦淮 (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__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8. 诗中用一个“ ”字写出环境迷蒙冷清的特点。(1分)

9.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2分)

A.诗歌第二句写事,点出时间、地点,同时也照应了诗题。

B.诗中描绘秦淮迷蒙冷清的寒江夜色,寄寓诗人的忧愁和伤感。

C.三、四两句化用典故,表现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忧愁。

D.《后庭花》被后世称为__之音,诗人用此鞭挞商女的荒唐无知,醉生梦死。

8.(1分)“笼”

9.(2分)D

阅读唐代李群玉的《书院二小松》,完成下列题目。^(6分)

一双幽色出凡尘,数粒秋烟①二尺鳞。

从此静窗闻细韵,琴声长伴读书人。

①秋烟:比喻小松初生的枝叶。

7.诗中写的什么季节的景物?_____________(1分)

8.诗中“____ __”和“____ __”两个词写出了二小松“小”的特点。(2分)

9.请结合具体内容说说诗中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理解(共54分)

7.初春或春天(1分)

8.数粒  二尺(2分,每空1分

9. “数粒”“二尺”写出小松的“小”,表现出作者对二小松的怜爱之情;运用比喻,把二小松长大后随风吹拂的声音比成美妙的琴声,不但表达出对二小松的喜爱和赞美,而且表达了因为读书时有松树相伴的喜悦之情。(选择其中一点分析即可。只答情感2分,能具体分析1分,共3分)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