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秋雨渐凉有怀兴元
清梦初回秋夜阑,床前耿耿一灯残。忽闻雨掠蓬窗过,犹作当时铁马看。
(1)这两首诗共同的自然环境是什么?(2分)
(2)这两首诗的最后一句都抒发了诗人的爱国之情,不同之处是什么?(2分)
(3)“雨”这一意象在这两首诗中有何共同的含义?(2分)
7.(1)夜阑、下雨。(2)“铁马冰河入梦来”写梦中情景, “犹作当时铁马看”写想象情景。
(3 )一指自然界的雨,二指国家的危难。
竹枝词九首(其九)
刘禹锡
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
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畬①。
注释:①烧畬(shē),一种传统的农耕方式,焚烧田里的草木,用草木灰做肥料。
7.这首诗表达了诗人 ▲ 的心情和对 ▲ 的赞叹。(2分)
8.请你根据诗歌内容,仿照前面句式,再写一句,完成下列对诗歌的赏析:
如果说,桃花李花同时绽放、灿烂芬芳是一种美景;绵延横亘、高耸入云的大山是一种美景;那么, ▲ 。景美,人更美。(2分)
7.(2分)欣喜愉快 对劳动生活
8.(2分)山上的男人女人共同春耕、和谐生活的的画面就更是一种美景了。
渭川田家① 王 维 斜阳照墟落②,穷巷③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雏④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⑤。 【注释】①渭川:即渭水。田家:农家源于甘肃鸟鼠山,经陕西,流入黄河。②墟落:村庄。③穷巷:深巷。④雉雊(zhì gòu):野鸡鸣叫。⑤式微:《诗经》篇名,其中有“式微,式微,胡不归”之句。 7.从本诗所描绘的景物可推断出节令,下面对本诗节令的判断正确的是( )(2分)
A:晚春 B:初夏 C:冬季 D:初秋 8.王维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本诗反映出诗人眼中的农家生活是( )(2分) A.平淡无奇 B.热闹繁忙 C.萧条冷落 D.清闲安逸
野 池 王 建 野池水满连秋堤,菱花结实蒲叶齐。 川口雨晴风复止,蜻蜓上下鱼东西。 7.以下对诗歌第一二句描绘的景象分析最准确的一项是( )(2分)
A:池水的溢满,植物衰败 B:池水的浑浊,植物结果 C:池水的浑浊,植物丰茂 D:池水的溢满,植物茂盛 8.对诗句“蜻蜓上下鱼东西”表现的情感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对蜻蜓和鱼的喜爱之情。 B.对雨后美景的喜爱之情。 C.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之情。 D.对自己人生的迷茫失望之情。
阙 题①
(唐) 刘慎虚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时有落花至,远闻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幽映每②白日,清辉照衣裳
[注释]①“阙”同“缺”,此诗原题在流传过程中遗失。②每:每当。
8、白云深处,清溪岸边,山路蜿蜒,柳条掩映,体现了“读书堂”环境之 (请用诗中的一个字概括,1分)。
9、诗人善于从感官的角度表现景物的特点,请以第二联为例分析。(3分)
8.(1分)幽 9、(3分)示例:这一联从视觉角度描写了缤纷的落花,清澈的流水;从嗅觉的角度描写流水(花)的芳香,表现出环境的清静(优美宜人)。
请依据原诗,描绘出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一诗所描绘的景色。(2分)
清晨,初升的太阳照耀着高耸的丛林,一条曲折的小路通向幽静的远方,小路的尽头有一座禅房,禅房被花木的浓荫覆盖着。山光明净,鸟儿在欢悦地歌唱,潭水清澈,山光树影倒映在潭水中。万物一片寂静,只有钟磬声在空中回荡。(2分)
阅读苏舜钦①的《夏意》,完成第7题。(4分)
别院深深夏篥②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③流莺时一声。
[注] ①苏舜钦:北宋诗人,主张改革,被削籍为民,于苏州修建沧浪亭,隐居不仕,《夏意》作于此时。②夏簟(diàn):夏天的竹席。③觉:睡醒。
7、⑴诗中哪些景物让人感受到浓浓的“夏意”? (2分)
⑵请赏析“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的妙处。(2分)
⑴清凉的夏篥、盛开的石榴花、浓郁的树阴、正午的烈日、流莺的歌声(2分)
⑵用了以动衬静(反衬)的手法,以黄莺的鸣叫声来衬托出小院环境的幽深宁谧,表现出诗人恬适的心境。(2分)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8.首句中有哪些意象,请写出来。(4分)
9.诗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
[d7c380aac263dd91.jpg]
对下面这首小诗中修辞方法作用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给 友 人 不站起来 才不会倒下 我们就这样携着手 更何况 我们要去浪迹天涯 走呵 走呵 跌倒是一次纪念 你说 看到大海的时候 纪念是一朵温馨的花 你会纵情欢笑 寻找 管什么日月星辰 是呵 是呵 跋涉 分什么春秋冬夏 我们的笑 直上云霞
A:诗中说“跌倒是一次纪念”,又把这种“纪念”比喻成“花”,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挫折也是人生中的美好经历的感悟。 B:诗中的“寻找 管什么日月星辰/跋涉 分什么春秋冬夏”,运用对偶,句式工整,抒发了对同甘共苦的友谊的赞美之情。 C:诗中反复使用“走呵”,强调了无论前方的道路多么艰难、多么漫长,“我们”都要有携手前行、永不言弃的态度。 D:诗的结尾用笑声“直上云霞”的夸张表述,形象地表达了实现人生愿望时“我们”的喜悦之情,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登 飞 来 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9. 这首诗中正面写飞来峰高的诗句是 ;侧面写飞
来峰高的诗句是 。(2分)
10.诗中“浮云”一词的寓意是什么?(2分)
答: 。
11.诗人善于把抽象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3分)
答:
。
、9. 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10.眼前的困难、障碍、挫折等。
11.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意思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