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品析有误的一项是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A:第一句写诗人虽日日思归,却没有准确归期,无可奈何之情跃然纸上。 B:第二句写想象中的景象,把已跃然纸上的愁苦交织于幻想中连绵的夜雨、涨满的秋池。 C:第三、四句超越时空,把当前的时间推移到未来,让未来的欢聚反衬出今夜的愁苦。 D:全诗“期”和“巴山夜雨”重复出现,造成回环往复的意境,抒发了诗人羁旅他乡时思“君”的深情。
《国宝档案》:这副画描写了北宋首都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是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人物栩栩如生,北宋的城市面貌和当时各阶层人民的生活跃然纸上。这幅画是( )
A:《货郎图》 B:《步辇图》 C:《秋郊饮马图》 D:《清明上河图》
选出下列各项中字形有误的一项( )
A:远见卓识 远走高飞 怨声载道 怨天尤人 B:富丽堂黄 肝脑途地越俎代庖 跃然纸上 C:跃跃欲试 运筹帷幄 运用自如 晕头转向 D:杂乱无章 杂七杂八 载歌载舞 再接再厉
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人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书法强调中锋走笔,视为用笔的法规,要求笔笔中锋,“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目的是求点画变化而有重心,静谧中显 ,使点画之美有立体感。 不是柔软的毛笔,就无所谓笔心在“点画中行”。许多点画构成了一定的图象,方能反映作者的思想倾向。而毛笔由于柔软且富于弹性,它哀乐的情感直接联系着的,因此,它变化出的点画,不仅构筑了 的美的书体,而且点画本身往往都是有感情的,是美的。这就是所谓“笔墨情趣”。
A:浮动 如果 有血有肉 B:飘动 假设 跃然纸上 C:飘动 如果 有血有肉 D:浮动 假设 跃然纸上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挂甲寺地区民间文化 ,群众文化底蕴丰厚,是文化部命名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②东巴文字与中原汉字源头之一的甲骨文可谓 ,尽管我们无法证明其同源,但却关系密切。 ③翻阅这些资料,一位爱国华侨的情怀 ,记者眼前仿佛呈现出一幅跨越60年的历史画卷。
A:异彩纷呈 异曲同工 如在目前 B:源远流长 各有千秋 如在目前 C:源远流长 异曲同工 跃然纸上 D:异彩纷呈 各有千秋 跃然纸上
1.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成语,正确的一组是( ) ①.英国著名画家David Paskett的这些画作使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______,那扑面而来怀旧气息让人眼睛湿润。 ②.当我们怀着虔敬的心情朝拜这些______雕塑时,完全可以感受到自己和神佛之间已经息息相通了。 ③.他能说会道,能把没有踪影的事说得______,我们有时很难辨别哪是真的,哪是假的,大家真是拿他没有办法。
A:跃然纸上 活灵活现 惟妙惟肖 B:跃然纸上 惟妙惟肖 活灵活现 C:活灵活现 跃然纸上 惟妙惟肖 D:惟妙惟肖 活灵活现 跃然纸上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挂甲寺地区民间文化 ,群众文化底蕴丰厚,是文化部命名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②东巴文字与中原汉字源头之一的甲骨文可谓 ,尽管我们无法证明其同源,但却关系密切。 ③翻阅这些资料,一位爱国华侨的情怀 ,记者眼前仿佛呈现出一幅跨越60年的历史画卷。
A:异彩纷呈 异曲同工 如在目前 B:源远流长 各有千秋 如在目前 C:源远流长 异曲同工 跃然纸上 D:异彩纷呈 各有千秋 跃然纸上
下面几个语句,在收入《语文》教材时作了改动,使之简洁、明确。假如你是“编者”,将如何修改?在原句上删改
还有一种立体会活动的书。也很吸引人。它的插图都是立体的。当你把书打开的时候,书里的人和动物马上会站起来,跃然纸上,栩栩如生。
改为:还有一种书,插图都是立体的。把书打开,书里的人和动物会站起来,跃然纸上,栩栩如生。
解析:
如果只看原文的第一句——“还有一种立体的会活动的书。也很吸引人”问题并不大。但这句的定语“立体的”和第二句“它的插图都是立体的”字面重复:“会活动的”和第三句的“会站起来,跃然纸上”语意重复。另外,原文第一句有两个分句,一般来说,这样的复句表意重点在后面的分句,如此构句,不但与上下文衔接不紧,而且后一个分句与第三句语意重复“跃然纸上,栩栩如生”隐含着“很吸引人”的意思。原文50多字,改文只30多字,意思无损,语言简洁得多。
《旅夜书怀》尾联“ , ,”形象的比喻描写自己的处境,自伤漂泊之意跃然纸上。
下图中的汉字作画,将汉字结构和韵律的形式美与中国画的意境结合起来,独特的美感跃然纸上。汉字作画的成功在于
①遵循规律,效法古人 ②突出特色,营造妙境 ③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④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