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题目。(4分)

题金陵渡

张 祜

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

注解:①金陵渡:渡口名,在今江苏省镇江市附近。 ②津:渡口。

③瓜州:地名,在长江北岸。

1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13.请品析第三句中“斜”字的妙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12.诗人至京求官不遂后所作,表达自己怀才不遇、落拓失意之情;或诗人羁旅在外,望见瓜州的两三点灯火而引起了思乡之愁。(言之成理即可)

13.“斜”字生动地描绘出天边月残西沉之景暗喻诗人的无限愁思;同时又点明了时间——将晓未晓的落潮之际;另外这“斜”字还与上一句“一宿”呼应,清楚地告诉我们,行人那一宿羁愁旅意不曾成寐的情形,从而使第三句和第二句自然地沟通。(答到以上四点中的两点即可)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4分)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 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①请发挥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所展现的画面。(2分)

②诗句“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刻画了诗人怎样的形象?(2分)

 ① 夜深了,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的声音,就迷迷糊糊地梦见自己骑着披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两句诗中写到一句的描述得一分)②年老体衰孤单(三点中写到一点就得一分)、爱国(一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1)诗的第一句表明了作者对涧边草的什么感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后两句历来为人们称道。它们创造出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出什么情感?(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喜爱        (2)孤寂、闲适的意境  (2分)自甘寂寞的恬淡胸襟(意对即可,2分)

阅读司空曙的《峡口进友人》,完成第7题。(6分)

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泪沾巾。

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

【注】①峡口两山夹水的地方,这里指长江出蜀的险隘。②去住指走的人和留的人。

7.(1)诗交代送别时间、地点的一句是 。(1分)

(2)“花飞欲尽春”这一景象描写在诗有什么作用?(3分)

(3)说说诗“天涯去住泪沾巾”和《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所表达的感情有何不同。(2分)

(1)(1分)峡口花飞欲尽春

(2)(3分)“花飞欲尽春”既交代了送别的季节,又渲染了送别时凄凉忧伤的氛圉,烘托了诗人的惆怅之情。

(3)(2分)“天涯去住泪沾巾”写出司空曙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与惆怅伤感;而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则体现其远的志趣和旷达的胸怀。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8~9题。(6分)

春山夜月

(唐)于良史

春山多胜事①,赏玩夜忘归。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

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②。

【注释】①胜事:美好的事物。②翠微:青翠的山色,也泛指青翠的山。

8、“欲去惜芳菲”中的“惜”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这两句诗妙趣横生,为后人传诵,请你发挥合理想象,用优美的语言描绘这两句所写的画面。(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表达了诗人沉醉于山中月下的美景,将要离开时依依惜别的深情。(2分)

9、夜间山中升起了月亮,花香扑鼻,诗人不禁俯身捧起一掬泉水,泉水映照着月亮,则月亮也便到了手中,花香扑鼻,诗人不禁穿行花丛,尽情抚弄满枝的繁花,则花香自然满衣了。(4分)(能较好地写出两句景物的特点得2分,语言表达优美流畅得2分。)

【诗的译文及赏析:春天的山中有许多美好的事物,自己游春只顾迷恋玩赏,天黑了,竟然忘了归去。捧起清澄明澈的泉水,泉水照见月影,好像那一轮明月在自己的手里一般。摆弄山花,馥郁之气溢满衣衫。在山中月下的美景,我还哪里计算路程的远近呢?而当要离开时,对眼前的一花一草怎能不怀依依惜别的深情呢!夜风送来了钟声,我翘首南望,只见远方的楼台隐现在一处青翠山色的深处。

这首诗描写春天山中夜景的美丽迷人,抒发了热爱山水的情怀。开篇点明春天山中胜景太多,自己留连忘返直至夜间,可见诗人一整天都在山里“赏玩”,而正是至夜忘归,才又意外地欣赏到山中更为迷人的夜景。“月在手”、“香满衣”,似乎不合常理,但“月在手”是“掬水”所致,“香满衣”是“弄花”造成,就充满了奇特的意趣,细腻而生动,精妙地传达出诗人夜游山景的浓厚兴致。正因夜游兴致愈浓,诗人还想再往前行,到更远处寻觅美景,但又舍不得近在眼前的这些花花草草,正在这时,一阵悠扬的钟声响起,诗人循声望去,一片青瓦楼台掩映在岚光飞翠之中,更是令人神往。诗以山间景象引出兴致,由近及远,逐层展开,最终以悠扬钟声和翠微山色将诗境进一步推扩,构思精妙,余韵无穷。】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按要求答题。(6分)

秋日行村路

乐雷发

儿童篱落带斜阳,豆荚姜芽社肉①香。

一路稻花谁是主?红蜻蛉伴绿螳螂。

【注释】①社肉:祭土地神的肉。

(1) “一路稻花谁是主?红蜻蛉伴绿螳螂”是千古名句,句中“伴”字用得妙,请写出你的理解。(3分)

(2)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6分)(1) “伴”,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红蜻蛉与绿螳螂这两种可爱的小生物营造在一个相依相伴、和美融洽的氛围里。(3分,意思对即给分)

   (2)热爱农村自然风光,追求自由、闲适、和谐的田园生活。(3分,意思对即给分)

诗歌鉴赏(4分)

田园乐 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1、这首诗在写景上的主要特点有哪些??(2分)

2、表达了诗中“山客”怎样的心境?(2分)

1.    答案:绘形绘色,诗中有画(突出色彩的描写);动静结合,情景交融。

2.      闲适恬静。

阅读诗歌,完成9、10题。(4分)

村  夜

白居易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9.首句中运用了叠词“苍苍”“切切”,好在哪里?(1分)

答:

10.请描绘“月明荞麦花如雪”的景象,并指出这句诗蕴含了诗人的什么感情。(3分)

答:

9.【解析】本题考查语言品析能力。先理解“苍苍”“切切”的含义,然后想象和联想诗人所描绘的情景,点出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答案:首句连用两个叠词,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读来朗朗上口。写霜草之“苍苍”,使其境界更为开阔,点出秋色的浓重;写虫之“切切”,渲染了秋夜的凄清。

10.【解析】本题考查对诗词意境和作者情感的把握。第一问,抓住“月”“荞麦花”具体形象及其“明”“如雪”的特点,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突出整体氛围的特点。第二问,结合其他诗句中关键词“行人绝”“独”,联系第一问对景象的描绘,可以把握作者乡村夜晚独自出门看到美景时的惊喜之情。

答案:皎洁的月光照着一望无际的荞麦田,满地的荞麦花简直就像一片耀眼的白雪。大自然的如画美景感染了诗人,使诗人暂时忘却了他的孤寂,情不自禁地发出不胜惊喜的赞叹。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7~10题。(12分)

大堰河,含泪地去了!

同着四十几年的人世生活的凌侮,

同着数不尽的奴隶的凄苦,

同着四块钱的棺材和几束稻草,

同着几尺长方的埋棺材的土地,

同着一手把的纸钱的灰,

大堰河,她含泪地去了。

7.请概括这节诗的内容。(3分)

答:

8.诗中“四十几年”“四块钱”“几尺”等词语有什么作用?(3分)

答:

9.“大堰河,含泪地去了”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3分)

答:

10.“同着数不尽的奴隶的凄苦”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意?(3分)

答:

7.【解析】根据“含泪”“凌侮”“凄苦”等关键词进行概括。

答案:大堰河生前的苦难和死后的凄凉。

8.【解析】此题考查对关键词语的理解。从对比的手法和大堰河一生的苦难等角度思考作答。

答案:这几个词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加突出了大堰河生前的苦难和死后的凄凉。

9.【解析】此题考查对作者情感的理解。从作者对大堰河的同情和对当时社会的痛恨等角度思考作答。

答案:表达了作者对大堰河悲惨身世的同情和对“不公道”社会的痛恨。

10.【解析】此题考查对关键句子的理解。从升华主题的角度思考作答。

答案:扩展了诗歌主题,表明了大堰河只是受苦受难妇女的代表。

阅读杜甫的《春望》及《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完成10-11题。(共6’)

春望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剑外忽传收蓟北,忽闻涕泪满衣裳。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0、这两首诗抒发的感情有什么不同(2’)

11、两首诗中加点的词表现力强,请分别加以赏析。(4’)

诗词:10、《春》抒发诗人触目伤怀、忧国思家的痛苦心情。《闻》抒发诗人家乡平叛后迫切想回家的喜悦心情。11、“破”即被攻破的意思,生动形象地描写出安史之乱之后,京城长安导出残垣颓壁、一片狼藉的破败景象,流露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穿”即快速通过的意思,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诗人急于回到家乡归心似箭的心情。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