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 夜

杜 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春 望

杜 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7.《月夜》的首联和颔联有何关系?(2分)

8.《月夜》尾联“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的言外之意是什么?(2分)

9.《春望》这首诗中哪两句明显地把家国命运联系在一起?试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3分)

10.两首诗都写了诗人对家的思恋,请比较在表达这种感情时的角度有何不同。(4分)

答案:7.解析:首联写自己和妻子都独自看月,可妻子尚有儿女在旁,为什么也“独看”呢?颔联作了回答。妻子看月是“忆长安”的人,而小儿女未谙世事,还“未解忆”,这反衬了妻子的“忆”,加强了“独”字的意味。

参考答案:诗歌的首联和颔联互为因果关系,颔联是首联的补充和强调。

8.解析:盼夫妻、家人团聚,从根本上是盼社会太平,因为这是前提。

参考答案:希望结束天下乱离的悲哀,期待有一个四海升平的安定社会。

9.解析:“烽火”这里指战争,战争是国家的灾难,也是人民的灾难。战争使人们分离,所以家书才显得尤其珍贵。

参考答案: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到如今春深三月,战火仍连续不断。我和妻子儿女离散不能相见,连一封书信也未相通,如果收到一封家书,那可比万两黄金也要珍贵啊。

10.解析:找到两首诗表现思念家(人)的相关句子,评析其抒情角度上的不同。

参考答案:《春望》从自己的视线着笔,直接反映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痛苦和人民在动乱时期想知道亲人平安与否的迫切心情,同时表现诗人对国家深深的忧虑。《月夜》从他方入笔,设想妻子在鄜州独自对月怀人的情景,来反衬天下离别亲人的人的共同心声。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21- 22题。(共4分)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21.诗中抒发情感的句子是哪一个?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22.从修辞的角度赏析“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2分)

21、诗中抒发感情的句子是哪一个?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2分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表达了守边战士誓死杀敌报效朝廷的坚强决心

22、从修辞的角度赏析“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2分

这句诗用了比喻夸张的修辞,突出了敌兵压境的危机形势,渲染了紧张的气氛描写了我军战士严阵以待的情景

按提示或要求,默写出你所知道的诗句或谈谈感悟。

(1)夏完淳在《别云间》一诗中,有一联与屈原的《九歌·国殇》中的诗句异曲同工,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余光中的《乡愁》广为传诵,请默写出最后一节,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答案:(1)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2)诗句: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好处:借海峡这一物象,抒发自己不能与祖国大陆、亲人相往来的惆怅心情,含蓄而又形象。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5分)(原创)

送柴侍御 唐 王昌龄

  沅水通流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1) 一二两句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2)三四两句运用反问,情感与众不同,请就此作赏析。

 (1)害怕朋友过于伤感,用别而未分、既乐观开朗又深情婉转的语言,以减轻对方的离愁。

    (2)运用反问,你我一路相连的青山共沐风雨,同顶一轮明月又何曾身处两乡?表达了对朋友的宽慰以及深挚不渝的友情和别后的思念。

   (5分。上题2分,下题3分。意思符合。有欠缺酌扣)

移家别湖上亭(4分)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4. 诗人“别湖上亭”时触动他情思的景物有哪些?(2分)

15. 请赏析诗歌的三四句“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2分)

14.春风、柳条、藤蔓、黄莺……(1个0.5分)。

15.这两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移情于物(1分),表达了诗人依依惜别之情。(1分)

新晴野望

唐·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1)诗歌的前三联写出了雨后原野怎样的特点?(2分)

(2)诗歌的尾联运用了衬托手法,显得活泼、生动。试对这两句诗作赏析。(3分)

(1)空旷,清新,秀美(2分)

   (2)生动地写出了初夏田间农忙劳动的欢快、活跃的气氛,衬托出原野的无限生机,表现了诗人爱自然、爱田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3分。意思符合。有欠缺酌扣)

春 寒

陈与义

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

【注】此诗作于南宋高宗建炎三年二月,当时南宋朝廷正处于风雨飘摇之际。作者几经逃难,避乱于岳州(今湖南岳阳),借居于郡守后园的君子亭,自称“园公”。

7.(1)第二句中的 “寒”字有何含义?(2分)

(2)诗歌的后两句塑造了海棠怎样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3分)

 答案:(1)(2分)①指自然的风寒——二月的巴陵,春寒未尽,日日有风,料峭刺骨(1分)。②更主要的是指社会的风寒——金兵南侵,朝廷风雨飘摇。这尤令躲避战乱,漂泊异乡的作者难以忍受(1分)!

(2)(3分)通过描写海棠“不惜”污损“胭脂色”,傲然“独立”于“春寒未了”的“蒙蒙细雨”之中,塑造出海棠美艳绝伦的姿容,表现了海棠与“风”“寒”斗傲的孤高绝俗精神(2分)。其中寄托了作者孤高拔俗的人格自许(1分)。

阅读李白《行路难》,完成下列问题。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 找出本诗中具有象征意蕴的句子。(2分)

(2) 请说出“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的内涵。(2分)

(1)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2)借用吕尚垂钓的碧溪,伊尹梦舟日边的典故,表达了诗人梦想着自己有朝一日能象古人一样,为统治者信任重用,建立一番伟大的功业的情感。

泊秦淮 (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__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9、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8、作者在诗的首句连用两个“笼”字,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其作用。

18、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作者对当权者不理国事,沉溺享乐的批判、忧虑。开篇两个“笼”字写出了水边夜色的迷梦、冷寂,奠定了全诗感伤、忧愁的基调。                                                                             

19、本诗触景生情,借古讽今,抨击那些沉湎于酒色不理朝政的封建统治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现实的深切忧思。

阅读下面古诗,回答(1)(2)两题。(5分)

旅夜书怀

唐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1)“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这两句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分)

(2)请简要赏析诗歌末句“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3分)

. (1) 星星垂挂在远天,显出平野的辽阔;月光涌动在水面,大江在汹涌奔流。构成阔大雄伟的境界。(2分)

(2)四处飘零着,像什么事物呢?像天地之间的一只沙鸥而已。充满着一种孤寂又凄凉的情绪,让人感受到一种说不出来的哀伤,情景交融,动人心魄。 反映了自己有造福人民的大志,希望能够建功立业,可一生追求却无成就,甚至只能四处飘零,他为此遗憾无穷。(3分)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