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7~9题。(6分)
无 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7.这首诗的作者是 (人名)。(1分)
8.“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此两句为古今人传颂,不绝于耳,影响非常深远;有人解它可以言情,有人解它可以喻志,试用自己的话从一方面加以赏析。(3分
9.本诗作者写了不少“无题”诗,以“无题”为题等于没有题目,你能够根据诗歌内容或情感为本诗拟写一个题目吗?(2分)诗题:
7.李商隐 8、言情:诗中表现的执著和忠贞不渝已经超越了世俗的男女之情范畴,缠绵悱恻,哀婉动人。(喻志:表现了忠贞不二的执著追求和无私奉献、勇于献身的崇高追求。)
9、相思、思念、愁思、别思、伤别等。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酬”、“长”分别是什么意思?(2分)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描写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感情?(3分)
【古诗鉴赏】(5分)
(1)【内容理解】(2分)“酬”指以诗相答;“长”是增长、振作。
[2分。每词1分。]
(2)【情感分析】(3分)
描写了沉船边上,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呈现一片春色的情景(1分)。作者以“沉舟”和“病树”自比(1分),表达了作者积极乐观、豁达的感情。(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每小题2分)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__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烟笼寒水月笼沙描写了怎样的景色,有何作用?
▲
(2)“商女不知__恨”是讽刺商女愚昧无知吗?为什么?
▲
(3)“犹”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
(1)描绘了秦淮河特有的夜景,迷蒙的月色、轻烟笼罩着寒水及白沙(1分)。实为声色犬马之地,为下文抒情铺陈(为下文奠定了感伤、忧愁的感情基调)(1分)
(2)不是,作者真正讽刺的是听歌的达官贵人(沉溺酒色的当权者)
(3)犹字体现了作者的忧愁、愤怒之情,对统治者不理国事、沉溺享乐的不满。(批判)
(写出2点得2分)
桂源铺
杨万里
万山不许一溪奔,拦得溪声日夜喧。
到得前头山脚尽,堂堂溪水出前村。
6.描述“万山不许一溪奔,拦得溪声日夜喧”所展现的画面。(3分)

7.下列关于这首诗的陈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溪水从山中发源,曲曲折折流淌,这本来是一种常见的地貌,然而,杨万里将这种常见地貌人格化了,社会化了卜从而阐发了一种“奔流”的人生哲学。,
B.、诗中最能体现“万山”对溪水态度的一个词语是“拦”,这表明群山有情,不忍溪水离开自己的温暖怀抱。
C.、“万”字体现出阻挡重重,“堂堂”二字写出了溪水峰回路转,突围而出,成江成海的气势。
D.、“到得前头山脚尽,堂堂溪水出前村。”这两句诗描写了山村溪流的真实景致,又蕴涵着积极的人生态度,那就是:苦难和困境终有尽头,生命总要奔流,无可阻挡。
6.略
7.B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后面问题。
十五夜望月
王 健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这首诗前两句写景,你能看出当时诗人的心境是怎样的?(1分)
(2)诗评家认为此诗之妙妙在后两句,请简要分析。(2分)
9.(1)心境凄凉。(2)诗人推己及人,扩大了望月的范围,境界高远。明明是自己怀人,偏说“秋思落谁家”。表现手法含蓄、委婉。
阅读古诗,完成第6题。(3分)
钱塘湖春行
唐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6.诗中“几处早莺争暖树”中的“争”一词读得轻快、短促一些好还是缓慢、冗长一些好?说说你的理由。(3分)
【答案】轻快短促一些好。(1分)因为轻快、短促而有力的读法,能尽显出鸟儿们在向阳枝头争抢时的活泼、热闹的场景,从而表现出春天生机盎然的特点。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与赞美之情。(2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第7题。(2分) 登幽州台歌 [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7.诗中“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两句应该用 的语气诵读。(2分) ( )
A:激动 B:平静 C:悲愤 D:喜悦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__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7.诗句中的“《后庭花》”这里指代 。(1分)
8.诗人仅仅是在指责那些“隔江犹唱《后庭花》”的歌女吗?为什么?(2分)
【答案】__之音
【答案】本诗从字面上看似在批评歌女,而实际上是诗人有感于晚唐国事衰微、世风颓靡的现状,借
陈后主奢靡误国的史实来讽喻晚唐统治者,只知买笑逐欢、醉生梦死,而不以惨痛的历史为
鉴,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意思对即可。共2分)
登岳阳楼(其一)
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1)用简要的语言概括首联描绘的画面。(2分)
答:
(2)结合全诗,说说“无限悲”的丰富内涵。(2分)
答:
(4分)(1)描绘了岳阳楼矗立在洞庭湖的东面长江的西面,(因为无风)楼阁上的帷幔静止不动,夕阳缓慢地下沉的画面,(1分)营造了一种宁静惨淡的气(1分)。(2)诗人辗转江湘、颠沛流离之苦;国家衰败、中原动荡之忧;老大伤悲的落寞情怀。(任意2点即可)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题目。(3分)
卜算子•雪月最相宜
〔宋〕张孝祥
雪月最相宜,梅雪都清绝。去岁江南见雪时,月底①梅花发。
今岁早梅开,依旧年时月。冷艳孤光照眼明,只欠些儿②雪。
〔注释〕 ①月底:月下。 ②些儿:一点儿。
(1)“ ▲ ”一词写出了月下梅雪相映的景致。(1分)
(2)通过对“去岁”和“今岁”不同情境的描写,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情感?(2分)
▲
(3分)⑴清绝 (1分)
⑵对去年雪月梅三者兼备的美景的留恋之情,对今年冬雪未至的遗憾之情。第一点答出喜爱赞赏之情亦可,第二点答出惆怅惋惜亦可,意对即可)。(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