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沈子福之江东
王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注】罟(ɡǔ)师:渡船的人,即船夫。临圻(qí):地方名。
8.阅读这首诗,根据要求完成赏析。(4分)
诗的一、二两句点出送别的时间和地点。在杨柳依依的渡口,在春光烂漫的时候,与朋友分手,心情尤为抑郁。这是以美景 (填写一种艺术手法)离情。古人有 的习俗,“杨柳”的意象又暗示离别。“行客稀”写行客越来越稀少了,只有诗人仍立在渡口,依依不舍地目送着友人远去,这与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 ”两句诗有异曲同工之妙。
诗的三、四两句作者巧妙地将“ ”比喻成“春色”,将抽象无形的感情变得生动具体,使人可见可触可感。江南江北一片春色伴送友人归去的意象,新鲜独创,创造出一个深邃阔远的意境。
反衬 折柳送别 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际流 相思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21.“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一联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联。(2分)
21.(运用典故抒情,)委婉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亲朋好友的无限思念和对物是人非的伤感。(加点词语答对一个方面得1分,共2分)
22.示例:
①“沉舟”“病树”是诗人自喻(1分),饱含感慨身世、惆怅忧伤之情(1分)。
②诗人对未来没有失望,坚信“沉舟侧畔”必然有“千帆”竞渡,“病树前头”终究会“万木”争春(1分),表现出诗人豁达豪迈的胸襟(1分)。
③蕴涵哲理(1分),暗示社会总是向前发展的,新生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1分)。
(答对其中任意一种即可,2分)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6分)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21.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句里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3分)
22.从“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两句中,你解读出了诗人哪些情感?(3分)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6分)
21. 杨花和子规鸟。渲染了无限悲凉感伤的气氛。
22. 诗人听说友人将左迁龙标时的惆怅和恋恋不舍之情。
登飞来峰(6分)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21.这首诗处处写景,又另有所指,如“泘云”既是实写眼前景,又比喻 ① ,指当时的 ② ,现在一般用来比喻眼前的 ③ 。(3分)
22.“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这句诗,与王之涣的诗句“ , ”①相似:前者表现一个政治变革家 、 ②的思想境界和豪迈气概;后者表现要想取得更好的成绩,需要更加的努力的互勉或自励之意。又与苏轼诗“ , ”③一脉相承,王安石是从肯定方面而言,比喻“掌握了正确的观点的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就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而苏轼是就否定方面而言的,比喻“人们之所以被事物的假象所迷惑,是因为没有全面、客观、正确地观察事物,认识事物。”两者都极具哲理性,常被人们用着座右铭。(3分)
21.①奸佞的小人 ②保守势力 ③困难、障碍、挫折
22.①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②拨云见日、高瞻远瞩 ③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过零丁洋(4分)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7.诗中第二联运用比喻手法,将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诗人以“风飘絮”比喻 ,以“雨打萍”比喻 。(2分)
18.从抒情方式和思想内容上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诗作简要分析。(2分)
答:
17、国家动荡 个人生活漂泊
18、直抒胸臆,表明愿意为国献身的爱国之情。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1)(2)两题。(5分)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①
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作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注释] ①写作本诗时作者正被贬在柳州。
(1)根据前两句诗描绘诗人所见的景象。(2分)
(2)“想象奇异”是本诗的一大特色,请就此加以赏析。(3分)
(1)秋天,海边山峰奇峻峭拔,万物萧条的景象。(2分)(2)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的手法,以山峰为利剑,把愁肠割为千万份,撒向峰尖来望故乡,倾泻了诗人被贬离乡的抑郁愤懑和思乡念友的凄苦之情。(3分)
阅读《城东早春》,完成7--8题 (4分)
城东早春
杨巨源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注①:上林,即上林苑。故址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建于秦代,汉武帝时加以扩充,为汉宫苑。诗中代指京城长安。
7.对诗歌赏析不正确一项是( )(2分)
A.《城东早春》写了诗人对早春景色的热爱。
B.首句是诗人在城东游赏时对所见早春景色的赞美。
C.②句是对早春景色的概括的描写。
D.③④句一转,想象了花盛人闹的景象。
8.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人笔下的早春景象。(2分)
7.c8.早春的城东,景色清新,柳枝还未泛青,枝条上只是长出了几颗嫩黄的叶芽。(写出早春柳树的特点即可)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9—21题。(共6分)
饮酒 (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9.请从炼字角度说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妙在何处。(2分)
20.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真意”指的是什么?(1分)
21.说说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19.示例一:“悠然”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后心灵的自得、闲适、恬淡。
示例二:“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体现了作者心灵的自由和惬意。(任选一词,言之成理即可。2分)
20.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谛。 (意思对即可。
21.表达了诗人淡泊名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4分)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 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这首诗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是什么?(2分)
(2) 请仔细品味并说说“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中“忽如”二字的妙处。(2分)
共4分,每小题2分。
(1)情景交融。(2分)
(2)“忽如”二字用得极妙,不仅写出了“胡天”变幻无常,大雪来得急骤,而且再次传神地写出了诗人惊喜好奇的神情。(2分)
7.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每小题2分)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__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烟笼寒水月笼沙描写了怎样的景色,有何作用?
▲
(2)“商女不知__恨”是讽刺商女愚昧无知吗?为什么?
▲
(3)“犹”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
(1)描绘了秦淮河特有的夜景,迷蒙的月色、轻烟笼罩着寒水及白沙(1分)。实为声色犬马之地,为下文抒情铺陈(为下文奠定了感伤、忧愁的感情基调)(1分)
(2)不是,作者真正讽刺的是听歌的达官贵人(沉溺酒色的当权者)
(3)犹字体现了作者的忧愁、愤怒之情,对统治者不理国事、沉溺享乐的不满。(批判)
(写出2点得2分)